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如何判断自己被催眠了?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19-12-04 11:50   浏览次  
  心理导读: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精密的且具有适应性的潜意识,这一潜意识对于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因为这种潜意识在我们的觉知之外运作得如此有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很难为我们所知,因此在自我了解这个问题上,我们便为此付出了代价。即便是殚精竭虑地“三省吾身”,但有很大一部分关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仍然是我们无法直接获得的。    ---www.tspsy.com
 
怎么确定自己被催眠了?

怎么确定自己被催眠了?
 
  1、催眠应该是一种什么状态?
 
  为什么被催眠了没有感觉呢?这是因为,一般人容易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以为被催眠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验,是一种充满戏剧化的状态。
 
  例如,有的人以为会陷入无意识状态,人事不省;有的人则以为会体验到强烈的感官感受,像吃了迷幻药。这种对催眠状态的不合理期待与想象,主要是来自舞台催眠秀,以及电影、小说对催眠的夸张描述。
 
  基本上,除非到达深度催眠状态,否则,在轻度与中度的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意识是清醒的,有时甚至因为内心杂念平息,所以感觉上比平常更清醒。
 
  如果我并没有觉得离开了现实状态,这样催眠会有效果吗?
 
  当然会有效!几乎所有的催眠治疗都可以在“感觉上很清醒”的催眠状态下完成。让人感觉到“我真的被催眠了”其中的诀窍点为以下三点:
 
  其一,在自我意志不参与的状况下,体验到潜意识接管的状态。例如,要求被催眠者在不控制、不压抑的条件下,手臂会自动举起来,身体会摇晃,食指会自行弹动来回答问题等。
 
  其二,是调动自我意志,却无法克服催眠者的禁制指令。例如,下指令暗示对方,从1数到10的时候,会跳过7,对很多人来说,这会是一次震撼性的经验,尤其是那些数到6之后,拼命想数出7却数不出来的人,那一刻将终身难忘。
 
  其三,被催眠者在指令暗示下出现平常没有的能力,这会令人惊奇万分。
 
  例如,某催眠师在宗教道场选了几位敏感度高的人示范催眠,并大方地下指令:“等一下当我在你的后脑勺轻拍三下时,你会睁开眼睛,并且发现你可以看见人体的气场,清楚地看见包围在人体周围的灵光,然后,我要请你仔细看清楚在场的每一个人。”为了避免产生后遗症,催眠师又加了一道指令说:“你这种看见灵光的能力可以维持五分钟,五分钟后,你就会恢复原状,一切如常。”
 
  结果,效果绝佳。
 
  结束之后,其中一位先生特地跑来想再进入一次催眠让他一直拥有眼通的能力。但催眠师只是告诉他:“凡事要顺其自然,贪求无用,等你该拥有的时候自然就能拥有了,这样对你最好。”
 
  催眠状态本来就是一种超清醒的意识状态,即使已经处于催眠状态中仍然能够感知到外界正在进行的事情,但是否进入催眠以及是否得到催眠带来的好处要看之后你在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心理是否有所改善。
 
  2、认知心理学怎么看催眠现象
 
  在开始讨论自动性现象之前,我们必须先简要地了解一下认知心理学这个领域。作为心理学的教授和认知科学家,詹姆斯·乌黎曼回顾了认知心理学是如何改变了我们对于潜意识的某些理解,而在这么做的同时,它也改变了我们对于自己的理解:
 
  ……认知科学在不同领域中所取得的进展……对复杂的潜意识心理现象有了众多的发现,并且也提供了精良的手段来研究这些现象……新的潜意识概念相比旧的潜意识概念来说,更关注的是情感、动机,甚至是控制和元认知。目标、动机和自我调节具有重要的地位……新的潜意识概念包含了为何我们会拥有意向性体验和自由意志的体验现象,以及我们对这些的归因。
 
  正如乌黎曼所指出的那样,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尽管我们希望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判断和行为,但实际上,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自动的认知过程,这些过程塑造了我们对于生活经历的反应。这些自动化的过程影响着我们的喜好,影响着我们如何看待其他人,影响着我们如何做出情绪反应,也影响着我们如何趋近我们所设立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想一想“自我实现预言”以及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所具有的潜意识层面的力量。
 
  认知科学家认为,如果我们实际上完全是出于潜意识的力量或甚至是某种未知的力量的缘故而做出了某种行为,但我们又将这些行为归因于自我控制和自由意志的话,我们便犯了一种归因错误。事实上,弗吉尼亚大学的蒂莫西·威尔森教授在他的著作《我们心中的陌生人:发现具有适应性的潜意识》中写道:
 
  人们具有一种强大的、精密的且具有适应性的潜意识,这一潜意识对于生存至关重要。但是,因为这种潜意识在我们的觉知之外运作得如此有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很难为我们所知,因此在自我了解这个问题上,我们便为此付出了代价。即便是殚精竭虑地“三省吾身”,但有很大一部分关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仍然是我们无法直接获得的。
 
  对于我们自己的潜意识来说,有多大部分是我们能够觉察到并进行接制的呢?认知科学家在自动化的心理过程和可控制的心理过程之间做了一个区分。除了某些例外的情况之外,无须意识的思维被认为是自动化的思维,而大多数意识层面的思维被认为是可控制的心理过程,需要注意和觉察的参与。注意和觉察是否只是一种错觉呢?或许是这样的。《有意识的意志乃是一种错觉》一书的作者丹尼尔·魏格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满足三个原则时,我们最有可能相信我们自己在做一件事情:(1)优先原则,即意图先于行动;(2)一致性原则,即意图和行动是一致的;(3)排他性原则,即除了意图之外,别无其他明显的行动原因。
 
  荷兰乌特列支大学的鲁德·科斯特斯和汉克·阿兹发表了一篇文章,挑战了这种认为做出行动的决策是产生行动的原因的通俗看法。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当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或者说,当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目标会如何促发我们的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心理学家史蒂夫·杰·林恩和约瑟夫·格林指出,“因为大多数人无法觉察到自己的反应所具有的自动化的性质……因此他们倾向于将在催眠时所出现的自动化或非自主性的反应性质归结于自己产生了某种政变了的意识状态,或者是恍惚状态,或者是催眠师的力量”。这一点为什么很重要呢?有很多原因,但尤其是因为,在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所产生的互动会在许多不同的水平上促发各种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中的绝大多数是潜意识的,并且也将一直停留在潜意识层面。这个重要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为什么催眠从业者认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们所解释的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有可能和他们实际上所做的完全不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之前所讨论到的我们的意识具有的有限性,以及我们所以为的自由选择很可能只是一个错觉。如果这样的话,无论是在哲学层面,还是在治疗技术层面,一种明智的做法就是不仅去使用那些能鼓励来访者具有更多觉察的技术,而且也要使用那些能够鼓励来访者使用其潜意识资源的技术。
 
  当个体在潜意识层面暴露在特定的刺激下时,这些刺激如何能影响到个体之后的行为和知觉呢?在研究这一刺激反应关系的领域中,最主要的研究手段就是使用启动技术。启动指的是让实验的参与者或来访者在没有意识觉察的情况下暴露在词语、图像,甚至是环境中的物体下,然后让他们从事某种任务,在从事任务的过程中,研究者从他们的反应里有可能看到潜意识层画的影响。举例说,在一个研究中,心理学的研究生被要求提出一些可供研究的主题。然后,研究者让这些学生暴露在阈下的图片刺激之下,所谓阈下刺激即那些在屏幕上迅速闪现的刺激,但因其呈现速度过快,所以无法在意识层面被注意到。这些图片要么是一张微笑的且看上去挺友好的同事的相片,要么是他们自己导师的相片,且导师看上去显然很不满意。之后,研究者要求他们去评定自己所提出的研究计划有多大的价值。虽然学生们在意识层面并不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但是相对于那些暴露在微笑面孔之下的学生,那些暴露在不满意的面孔刺激之下的学生一般都会对自己的想法报以更为严苛的评价。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呢?这个结果至少部分意味着具有某个情绪效价的刺激(即具有一定的情绪成分)是能够完全在潜意识的水平上影响个体的情绪和知觉的。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情绪神经科学领域已经在情绪状态、神经功能以及人们所使用的决策策略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有意思的洞见。
 
  最近的一个研究在催眠实践方面尤其有深远的意义。这个研究所处理的问题是,当一个人有意识地追求一个目标时,相比于这个目标处于潜意识层面的状态,个体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有何差异。当个体所接收的启动信息是让他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去追求旨在让他们更多调节自己情绪的目标时,相比那些有意识地去达成这个特定目标的人来说,前者的行为在目标趋近的水平上和后者并无差别。这些研究者写道:“在各种不同的目标事件的条件下,和那些在意识层面所追求的目标相比,在无意识层面运作的方式和导致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这也证明了催眠如何能在临床情境中产生效果,因为在临床情境中,我们可以在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同时设定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在很多时候,完成了临床催眠的人会表示,那些如此重要的改变似乎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很多明明已经体验过催眠的人还会反复地找人确认这件事的真实性,他们会不厌其烦地问催眠师:我真的被催眠了吗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每次催眠师都会告诉他们,是的,你真的被催眠了,你也已经体验到了催眠。但是紧接着另一个问题就会随之抛出:可被催眠了为什么我没有感觉呢?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这种不确定让他们一直在这样一个怪圈里深受其扰。
 
  (编辑:tspsy-欣欣 | 来源:新浪)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