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分析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0-08-11 14:43   浏览次  
  心理导读:当个体生涯中遇到突破或阻碍之时,会不断地找方法,找资源去解决问题,但有些因应策略是有效的,有些是负向或回避的。对有的人而言,他会尝试运用「多方尝试」之问题解决策略去解决本身的事业困难,而改变生活又得到改善。但也有些个案却因为面对失业之无奈与痛苦,试图以酒精滥用来舒缓情绪痛苦,却使自身封闭更麻痹与退缩状态。    ---www.tspsy.com
 
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台湾博硕士论文中萃取生涯故事所隐含着从事的的概念及意本研究基于洪瑞斌(2012)将生涯公认的正负二元的分类架构,并参考Masten与Reed(2002)的观点再进一步将正负向有利与有害因子区分为纯单向影响作用之纯有害因子,纯有利,以及双向影响之有害/有利两极因子类型。主要是从前一步骤的抽取类别中,找寻是否有正负影响作用相对的有害/有利因子,若发现并确认概念的合理性,则配成各个归入有害/有利两突变类型。概念配对程序结束后,再次查看剩下的因素,再把纯正向向影响作用归纳于纯有利因子;纯负向影响作用归纳纳于之纯有害因子。除了正负向有利与有害因素之外,并进一步区别出外在环境因素与个人内在因素二种。
 
  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发现有少数几项因素在影响个体生涯发展上同时具有正向助益及负向影响的特性,因此无法简单归类于有害/有利因子,研究也发现,虽然正负相生的代谢因子中的特性是在分类过程中难以区分区域辨别与归类,但若能拉长生涯发展的时间经历来看正负相生的毒性因子对个体生涯发展的影响,或许更能够修剪在突破中的个体是如何在正负辩证或相生的状态较长者转化与脱困,这是过去研究鲜少提及的,亦是凸显着后续可继续探究究的可能性。
 
  有害/有利两极因子是在撤出的正负相关因素中,经归纳后发现,在叙说经验资料里该项目的浪费乏负向作用与俱足之正向作用,正好相对立存在。有害/有利两极因子又可区分为个人因素4项,环境因素5项,以下分项说明之。于篇幅限制,每一项目仅举叙说案例编码引文之实例,正向负向各1例。
 
  (一)个人内在因素
 
  1、拥有未来希望或蓝图—失去未来希望或蓝图
 
  追求生命目标与梦想蓝图是自我实现的价值,对个体而言亦是一股推动其前进的驱动力。若因大环境的变化,使个体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或长期努力却不见获得成果而导致弹性疲乏,渐进地个体会开始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无望感。在拥有未来蓝图或希望感方面,案例编号12正面临工作转换时,认识了军队保险工作的朋友,并从对方的工作分享中看到这份工作的优点与可能性,而重新的找到生涯希望。另外案例编号2的个案,面对大环境景气转变冲击下,导致甚至任何工地工作有工就作,却还是没机会,消磨了个案之希望感,继之而来是绝望。当个案对未来绝望时,也就失去任何生涯动力。
 
  我想换工作,不想当老师了。就在那个时候,正好我先生的一个朋友来家里,拿保险理赔金给我;他从我先生那里听我说想换工作,就邀我跟他一起去做保险,我有些心动,……而且,在他的说明下,我觉得保险这东西还真不错,可以给人经济上的保障,我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这样的的一份保障!突然间我觉得我的人生又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我可以去做保险!我要借着新工作去证明我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我要让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案例编号12)
 
  慢慢到1988年后好像就走下坡了,到后来一个月做没有10天,甚至只有2、3天。那时坏到某种的地步?就是为什么有那个气力可做,那ㄟ没有机会去做。机会不再来啦!……真悲哀!这种日子足足走了两年。那种日子真正寸步难行。甚至于有时候我会想,干脆——抛弃这一切,什么都不要了!……每天面对着社会的环境,家庭的环境,就会认为是否走到这程度已经是尽头了。尽头就是没有指望了,不求什么了。(案例编号2)
 
  2、有效的因应策略—无效的因应策略
 
  当个体生涯中遇到突破或阻碍之时,会不断地找方法,找资源去解决问题,但有些因应策略是有效的,有些是负向或回避的。如案例编号6而言,个体尝试运用「多方尝试」之问题解决策略去解决本身的事业困难,而改变生活又得到改善。但编号2的个案却因为面对失业之无奈与痛苦,试图以酒精滥用来舒缓情绪痛苦,却使自身封闭更麻痹与退缩状态。
 
  我以为做家具应该是我一辈子维生的工作……我一个月可以做三十个书桌,但是却赚不到什么钱,生意越来越不好。为了因应这样的改变,我开始学做装潢……家里不只是我有成长而已,我太太也在家学做篮子,赚一些收入……后来我趁着去外村做装潢的时候拿一些篮子出去卖。那时候我带着太太开着小货车,将篮子载到乡镇市场……篮子一下子就卖光了,觉得很容易。后来试着出去卖了几次,生意都很不错……(案例编号6)
 
  我问自己说,我的人生到底怎么啦?懂得会去喝酒来麻木自己,以前酒不是我生活唯一的寄托,我不是说一定要靠这玩意儿我才能够感觉过的实在,当我了解到我喝了酒之后,我不用去思考很多问题,不愿意更透彻了解这个社会。但我自我放逐,到自我堕落,到自我破坏残。……(案例编号2)
 
  3、高自我价值—贬低自我价值
 
  编号17作为运动员登上国际级比赛使他提升自我价值与自信,而这份值肯定着实实地激发了事业提升的动力。但透过编号12个案(教师)故事了解到由于自身自卑或没自信之特质,加上教学工作成果不佳,而又加深了自我怀疑及失去职业认同的处境。
 
  带着哥哥的期许和祝福,「大炮」跟着队友踏上了第一次国际排球赛-哥伦比亚国际排球邀请赛,这也是「大炮」第一次参加国际性比赛,虽然真正下场的次数不多,但第一次踏上国际舞台,给「大炮」最大的助益,并非拥有国际比赛经验,或者让她想成为顶尖选手的决心。(案例编号17)
 
  我常会想,他们成绩不如人会不会是因为我不会教……?还是因为我不打他们……,不逼他们念书的缘故?由于我内心深处潜藏着自卑感,我会忍不住怀疑原因是前者,……。然而,我其实还是很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我觉得我可能是个不懂得如何教书的差劲老师吧。来自学生成绩不佳这方面的挫折感使我的自卑加深,……。也因此,我不喜欢有人家知道我是老师。(案例编号12)
 
  4、新技能的学习—缺乏社会需要之技能
 
  案例编号19个案原本对自己的教学生涯没有自信,而当她受到张老师辅导训练之后,进一步学习新的专业或累积实务知识等,渐进地对自己职位所能越来越有信心。但编号2的个案面对关厂失业,因纺织产业之萎缩,却又缺乏其他当时社会所需的专长或技能,导致求职转业十分困难,而封闭不稳定就业。
 
  子谦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也不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但在张老师那里,她接受了带团体,做领导者,演讲等训练,她发现自己做的还不错……对自我越来越肯定,信心也越来越增强,觉得自己是有长处的……加入张老师中心后,它帮助自己重新思考,建立信心,以及习得与学生相处的方式。(案例编号19)
 
  工厂虽然单调,疲累,机械化,但起码提供员工一个栖身之所,……所以工厂人所习惯的逻辑通常是固定,机械性,日复一日安分的做自己份内的工作。因为中年无特殊专长(失去纺织厂的空调机器他等于就失去专长)等不利求职的条件,加上杨大哥有想法而有所不为,也就更难找到工作。(案例编号2)
 
  (二)外在环境因素
 
  1、良好的家庭关系—不良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个体成长经历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家庭关系则有助于个体生涯的这些发展,亦能提升个人正向发展的动能,不良的家庭互动关系亦容易影响个案。
 
  案例2因为妻子给与长久的情感性及功能性支持,甚至在案例持续不断的失业的低潮期,依旧如此,也有助于个案走过低潮。案例27刚嫁入婆家时过着顺遂的生活,对于个案的工作也都十分支持,让她工作绩效蒸蒸日上,然直到生了小孩之后,婆婆便开始希望她可以离职全心照顾小孩,也因此与婆婆常发生激烈争执,这相对地影响到自我期许也影响其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个案的丈夫夹身婆媳之间,无力解决婆媳关系及认知差距问题,也让夫妻关系紧张。
 
  我的妻子,从结婚跟我生活开始,每天都有记帐,每天浪费,买多少东西,用多少钱等……,每笔金额都给我做统计。到现在,快二十年了,我娶这个老婆是我最大的有利,我觉得很敬佩的地方。经常在我表现很消极的时候,她都还是支持我。(案例编号2)
 
  正当我的设计公司可能面临即将解散,直到生了两个小孩,而婆婆又希望我可以待在家里照顾小孩,不希望我去上班后。瞬间发现我就像是一个囚鸟,飞不出去我的世界,碰不到我的梦想……。为了公婆的事情,我跟先生吵了好几次架,他一次他跟我说:「妳已经很好了,妳还有机会可以出去透透气,我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他真的很无奈……(案例编号27)
 
  2、良好的学校资源与教育—不良的学校环境与风险
 
  当个体的生涯发展走到了学校环境,学校教育即变成促进个体知识,能力,品德等规模发展之资源场域,如案例编号6很希望自己能去读书,而老师的拜访与出现顿时带给他求学的希望感,但是因为父亲较不认识对孩子的培育以致其必须隔离无援的不断地靠自己,但是直到学校老师愿意提供经济资源,让他能完成学业。但是当个体失去完善的教学资源,或者学校教育无法发挥效果时,则对于其知识基础及专业发展上亦具有负向影响。
 
  可是那时候的国中老师对我很照顾……她知道我没有钱,就常常从她微薄的薪水里拿几百块给我当零用钱,听说当时老师一个月的薪水不过几千元,对她给我的帮助,我很感谢。也因为如此,对我在国中念书时经济压力缓解很多。(案例编号6)
 
  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都是在学校毕业之后,他们就到国外去念……基本上他们没有什么社会的工作经验,然后他们会的就是那一些东西……他们没有更新的东西可以交给我,……实际上没有任何经验,然后也不懂台湾的领导人到底是什么样子……老师不知道怎么样指导你,然后我们不知道,怎么样把一个版子,那是后来你才知道说,学校的老师没有教。(案例编号23)
 
  3、拥有支持性的工作关系或同辈—具有冲突性的工作关系或同辈
 
  个体生涯发展中正向或负向的社会关系与支持,皆会引发产生影响。个案资料则可看到其经历组织团队中的人际排挤与失去支持关系,顿时令她萌生放弃直销工作的念头。但是也因为其他团队同仁的支持与鼓励,又让她重新的燃起希望并重新开始。
 
  下线要我一起照相,讲演讲,老师就突然冲过来把我下线拉走对我大喊:「不要理她!」我觉得很怨,也很气,她就这样当着我的面把我的下线拉走,让我一个人站在原地,……我痛哭失声地跟我旁线说:“我不想做了!她给我这么多。(案例编号26)
 
  回到台湾后,好多旁线都不舍得我就这样放弃,一直叫我可以到他们的组织运作,我带着尝试看的心情到他们的组织;到了那里,好多大上线啊,旁线啊都认识我,而且都都好肯定我,给我很多的信心与鼓励,这样的互动,这样的对待是我从未有过的感受,让我意识到,原来当一个人口口声声要做自己,其实还是要靠很多的鼓励,很多的支持,还有努力要被看到,才能充分勇气地望前走。(案例编号26)
 
  4、主管的提拔与支持—主管的不当领导
 
  主管上司若能在个体生涯上施以完善的指导与提携,甚至提供一个远大的愿景目标,不但有助于个体生涯发展,并能强大的增能启力,例如编号23个案。但案例编号26之案例显示,主管领导的方式之强制性与剥削性,除造成关系恶化,也使个案受强烈情绪伤害,最后只能愤而离开该组织。
 
  「他面试我的这样子,就约定什么时候到上海去工作。然后F总经理对我的影响,就是,我觉得他一直是一个方向一个指标。他就说:他要做一个台湾人的品牌,站到国际上去。理想很远大。因为做品牌是学服装人的梦想。,就觉得让他的梦想好远大,我要追随他''突然让L想要担任过去所没有担任过的职务——品牌经理。(案例编号23)
 
  之后我向老师(上线)说出我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感受与情绪,老师非常的生气,说我无缘无故地抛出一个,而且会影响整个组织发展的声音,要我好好检讨与反省,这时我惊吓到的是,这不是当初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一个助人的事业吗?为什么现在变成了军事教育了?
 
  找了一天我狠下心跟老师说:「我还有家庭要顾,时间上我一直都参与不来。”……我还以为这样就可以放心地做自己,但是老师却在我的业绩上动了手脚,让我收不到我该有的收入,让我感到相当错愕。但是她却说都是为了我好,都是在帮助我,找尽所有的原因与理由
 
  来跟我说明,到最后我就想说算了!……我竟听到一个更让我无法接受的消息;那个陷我不义的老师最近计划要让我的下线冲出比我高的分数,让我永远都领不到下线的红利奖金,我听了感到相当严重;她不只诅咒我,还在我背后做很多伤害我的事情。(案例编号26)
 
  5、良好的工作环境或职场文化—不良的工作环境或职场文化
 
  职场文化是透过工作团体中所形成的内隐标准与价值(陈千玉译,1996),无时无刻影响着工人在其工作中的感受。当组织文化是愿意给予工人勇于尝试的机会,则能干预个体生涯发展中的正向动能。若若职场中的文化本身存在着显著的扭曲及强制性,也将使个案倦怠与疏离,对生涯带来负向的影响,如案例编号25最后因为忍受不了扭曲的组织文化,选择离开该工作。
 
  学生辅导中心是有活力,气氛融洽的团体在学务长的支持下,当时的主任全力冲刺,大幅度的改革与扩充辅导中心的规模与功能。由于主任是个有热诚,有创意,有活力的人,所以鼓励同仁不干预的作各种尝试,只要是积累的工作。……于是中心接下导师制度改革与推动之工作;与空大合作提供桃园区空大学生咨询商辅导服务;并打算与地区企业合作提供员工咨询商等等……在这里我建立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信心……(案例编号4)……公司办激励人生的训练课程,公司里的员工都要在台北忠孝东路的两百公尺的路上叫喊着「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成功」,……一个喊完了接着一个再过去,所以从早上都都喊到下午了,路上车子来来回回,路人也来来会会一直在看着,我就跟我上线说:「我可不可以不要这样做?」,上线却告诉我:「不行,妳是一个上线,妳是一个领导人,怎么可以带头说不要,妳一定要带他们走过去,妳要先做示范,这个就叫复制,这个就是要让他们学习的榜样!”(案例编号25)
 
  纯有利与纯有害因子
 
  (一)生涯经历中的纯有利
 
  纯有利之「个人内部在因素」则是对个体产生正向保护,缓冲或复原作用的心理内在因素,而纯有利「外部在环境因素」是发展过程中对个体产生正向保护,缓和冲或康复作用的外在环境因素或条件。
 
  1、个人内在因素:
 
  (1)认知转化与意义重建
 
  沃尔什(1996)认为赋予逆境意义(使逆境变得有意义)为促进韧性编号的信念系统中重要的要项。案例编号24中个案原本以为台湾与大陆使用的语言文一样,则工作文化也应大同小异,但没想到因为文化风俗的不同,导致组织管理与经营上对抗挫折,当困顿之际个案开始认知转化与意义重建,帮助了自己度过困顿处境的过程。
 
  C先生单纯的以为只要将台湾的模式与经验类化至大陆即可运作,但实际上的运作并非正确……其背后假设为两岸具有同文同种的历史渊源所使用的语言也相同,故在商业经营上应有其相似之处……但这个文化假定在后来大陆经营遭遇挫折时产生了改变(案例编号24)
 
  (2)情绪调适能力
 
  案例编号 11 中个案经常面对主管的严苛领导,形成他在工作上的压力与挑战。但他使用情绪调适能力,调适自己的情绪状态,使后续仍能有效面对问题解决,而主管关系也没有更恶化或冲突,有助于职场逆境的因应。有时候他【校长】说:「乐天主任,妳上来一下。」……有时候听口气,就知道上去一定会捱骂,那我常常跟同事自我调侃说:「校长又在想念我了。一天中没有看到我他会不舒服,所以要赶快下来看一看。」……有时就是尽量让自己化解心中的不安,不然,心里面会猜想说不知道又要被骂什么了,自己要先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案例编号11)
 
  2、 外在环境因素
 
  (1)父母或照顾者对教育上的支持与鼓励
 
  由案例编号 26 中案例显示,母亲不辞生活的辛苦,为了能让孩子充分地读书学习,获取高学历成就,而个案也在母亲的期待下而考取第一志愿。因此若父母或照顾者对个人教育上的支持与鼓励将有助于个人的生涯发展。
 
  妈妈是一个很认命的家庭主妇,虽然日子很苦,但是她总是无怨言的为家付出……我常常会带着妹妹还有其他邻居小孩在路边找破铜烂铁拿去跟巷口收破烂的伯伯换钱给妈妈买东西……、、但是有一次妈妈却很生气的跟我们说:「不要再去捡这些东西了,又不是叫化子!我宁可你们用功读书,以后长大可以赚更多钱、做大事去!」……顺利的我考上我们老家当地最好的高中,……全村的人都会来家里祝贺、放鞭炮,我的父母当然乐不可支,笑得合不拢嘴,非常的光荣。(案例编号26)
 
  (2)有楷模典范(model)与可效法学习
 
  典范的参照通常会强化个体生涯愿景,或为学习目标。亦可能在个体困境中供指引,当个体陷入生涯困境时,会参照其楷模典范,试图仿效其脱困的策略或途径,以协助自身度过难关。
 
  (二) 生涯经历中纯有害因子
 
  纯有害因子之「个人内在因素」则是生涯过程中对个体产生负向影响与阻碍的心理内在因素,而纯有害因子之「外在环境因素」是生涯过程中对个体产生负向影响的外在环境因素或条件。
 
  1、 个人内在因素
 
  (1)生理或身体疾病因素
 
  当生命中遇到了身体重大伤病,确实成为负担或压力,也可能会成为生涯发展的困境。从案例编号 17 之案例中可看到,由于个案身为职棒运动员,身体素质与能力便成为核心职能,一旦手臂严重受伤,干扰其投球能力,立刻影响其运动员生涯发展。
 
  顶着奥运银牌光环的郭××,在日本职棒发展这条路上,一开始走得并不顺遂,……始于 1993年7月获得职棒生涯首胜。至1998年02月08日于春训时,不慎引起右手肘关节后方的脱臼与骨折,最后导致季末被释出,累计在日本职棒成绩为出赛167场27胜31败,防御率是3:50。(案例编号17)
 
  (2)情绪困扰或心理症状
 
  个体本身心理因素亦会促使个体引发情绪反应因而连带着外显行为的转变,间接地影响其行为或生涯发展等。案例编号 12 之案例显示,业绩压力引发忧郁症发作,严重心理症状进一步影响到整体生活与工作,职涯也因此中断。后来公司招待全台湾业绩好的业务员和他们的直属主管去日本玩,我是其中的一个,可是我完全不想去……。回到台湾后,我整个人就垮了,情绪变得很低落、很沮丧,不敢出门,害怕见到人,每天都躲在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做、也没力气做。一直哭,很想死,想寻求解脱……。我在家里躲了将近四个月,那阵子我很害怕、很不安,不敢接电话,不敢独自出门,怕接触人。……H医生诊断我是重度忧郁症。(案例编号12)
 
  2、 外在环境因素
 
  (1)家庭经济的困境
 
  原生家庭的穷困或经济匮乏环境造成个体沈重与低潮情绪状态。案例 2 的案例显示因失业而无法回避的经济需求持续迎来,又无计可施时,那种无力、悲哀与绝望感持续累积,其强烈的心理状态能反映外在处境的艰困性。抽到国宅后,就要开始准备付头期款了。所以当时将做生意剩下的资金,拿来付房子的头期款,变到后来身边完全都没有积蓄了。面对身边都没有积蓄了该怎么办?就是每天工作、做工。那时生活过得真的很艰苦!每次都需要靠朋友、邻居的帮忙。还有就是贷款。但是这些都是需要还的。……那时候小孩刚上国中、国小,这是最需要用钱的时候,又要补习。(案例编号2)
 
  (2)缺乏社会福利资源
 
  当个体遭遇生涯逆境或困顿之际而无法自助的同时,政府单位或社会福利机构又无法给予个体实时的资源及协助,面临多重无援的处境下,较容易让个体更处于低潮或负向的状态,甚至影响其生涯发展。
 
  ……在上海的时候L是处于极为倦怠的情况下,当时的心情可以说非常的低落……必须服用药物加以控制……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之下L觉得自己的精神状态似乎有点状况……当时要离职前的状态可以说非常低潮,而且必须要藉由安眠药来入眠,……许多的台商在大陆也有类似的情况,却找不到健全的医疗以及足够的社会资源,只是在当地撑着耗掉自己的生命……(案例编号22)
 
  正负相生因子
 
  透过资料分析,发现有些有利或有害因子并非二元对立的特性,而为一种正负辩证或相生的状态,即个体生涯发展经历中,某些情境或感受存在着正负、忧喜、祸福……等辩证与共存的心理状态,并在同一阶段、经历中显现。此种特性似乎无法归类到既定的纯有利、纯有害因子以及正负两极因子之架构中,同时在回溯过去各家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也尚未提出类似的研究论述,这或许凸显了后续可继续探究的可能性。
 
  (一) 个人内在因素
 
  1、 学习能力与学习效能
 
  案例编号 25 之案例显示个案对于自己无师自通的学习力感到自信,原本也对其课业学习发展有帮助。然而在母亲不断期待她担负家计下,其学习效能与学习力却转而用在协助家庭代工贴补家用,但这也造成了排挤课业投入的状态。因此高度学习效能一方面可让个体在生涯发展上,有更多专业学习可能,但同时也可能造成「能者多劳」陷阱,并在某些家庭或组织期待下,反而耗费自己精力和时间资源去做没人要做的苦工,却牺牲真正重要的关键条件或任务表现,阻碍生涯发展。
 
  有一天,我被妈妈唸到受不了了,一气之下带着一捆毛线、一根勾针,把房门锁上就一个人在房间里勾,妈妈在门外对我大喊着……我理都不理她,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可以做得出来,我承认在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我是学得很快,而且也是无师自通的。一个下午后,我把一件大批巾勾完了放在我妈妈的面前,我妈妈惊讶的表情我到现在也很难忘记,她左比右比都跟样本勾得一模一样,……从此,我就逃不掉了,我就得带着一些手工到学校去,只要是空下来就会忙着赶工,上课时也不会停下来,就在桌子底下一边看着老师有没有被发现,一边一直不停的勾,其实我都没有好好唸书……(案例编号 25)
 
  2、 对工作及任务的使命与热情
 
  对工作与任务的使命感及热情足以促进个体在工作中产生正向发展的动能,但有时过高的使命感往往容易让个体不断付出自己的能力,在缺乏资源补充与平衡下,以致存在于倦怠与耗能的困境中。案例编号 26 之案例中其不仅高度认同自己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同时也拥有高度热情和使命感,但是也因这般使命与认同让自己不断付出生活、时间以完成工作中的必须的任务与训练,终究造成疲累或挣扎等种种负向情绪状态。
 
  自从我全心地融入直销工作后,我心中一直有个信念是:我今天会在这公司,我一定要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角色,而不是平凡的人!……每当他们越这样不看好我时,我就越会更加努力地闯出来给他们看……于是我就跟组织中一个老师学美容,之后我去考美容师执照……上线就叫我到她店里去帮忙,我也觉得店里的美容师比较多又有老师在,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当时我们的组织非常的庞大,客源与销售量也很惊人,我们还扩展到北中南全省的巡回美容教学,当时公司中算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一群美容行列。可是有时候工作量大,还有很多学习课要上的时候,我都会从早上七点一直做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所以我的真的好累好累,又好挣扎……(案例编号26)
 
  (二) 外在环境因素:家庭性别角色之责任与期待
 
  外在环境因素中,本研究发现具正负相生特性的案例不多,研究者从案例资料中探寻出「性别角色规范」是具有外在环境因素的正负相生特性。案例 2 编号身为男性家长角色须担起养家责任而有沈重的压力,因此当陷于长期失业状态时,此压力造成自己对生涯产生绝望感,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孩子仍在成长中,相当需要他这个「父亲」的养育与照顾,才惊觉身为父亲的责任未了,故重振发奋之心继续撑下去。
 
  如果再重来一次,我可能不会选择婚姻,因为婚姻建立在这样不稳定的基础上,实在太辛苦了。只要你工作一出问题,家庭就会受影响。有时觉得只是为了别人而活着……那种日子真正啾艰苦行(台)。甚至于有时候我会想,干脆抛弃这一切,什么都不要了!……、每天面对着社会的环境、家庭的环境,就会思考是否走到这程度已经是尽头了。尽头就是没有指望了,不求什么了。但看到小孩子,看到他们比我高的时候,才又知道我的责任未了,而且会越来越重。……(案例编号2)
 
  综合讨论
 
  (一)生涯韧性概念之建立与精致化
 
  生涯韧性属于新的概念,也尚在精致化发展与修正的过程中。从概念的架构来看,洪瑞斌(2012)之研究仅将影响生涯发展与适应之因素区分为正向「保护因子」、负向「有害因子」之简单二元分类型态,但本研究参考 Masten 与 Reed (2002)的观点形成分类架构,尝试进一步再细分为有害/有利两极因子、纯危险因子、纯有利等三类。本研究资料分析程序是先就正向、负向因子分别抽取与命名,完成后再反覆检视所有正向、负向类别项目中,是否存在正反两极之因子。若发现的话,将此项目合并放入「有害/有利两极因子」大类中,并调整命名成为正负两极之一组概念,例如「拥有未来希望或蓝图—失去未来希望或蓝图」等项目。
 
  换言之,本研究建立之「生涯韧性」概念能够更精细的区分出双向两极因子以及单向纯有利、纯有害因子,对于保护的作用或有害的影响性可以有较详细的区分与辨识。
 
  (二)生涯韧性与一般韧性因子之比较
 
  从本研究所归纳之生涯韧性初步分类架构发现,相较于 Masten 与 Reed (2002)与曾文志(2006)所归纳的一般韧性因子,本研究提出之生涯韧性之环境因素层面出现更多与职场组织相关之因素,诸如「拥有支持性的工作关系或同侪——具有冲突性的工作关系或同辈」、「上司的提拔与支持—上司的不当领导」、「良好的工作环境或职场文化—不良的工作环境或职场文化」等等。而过去研究所探讨的一般韧性因子之环境因素则较多集中于家庭以及学校之影响因素,虽然本研究结果也有抽取出家庭及学校之因子,但比例上没有过去一般韧性研究来得高(Masten & Reed, 2002;曾文志 2006)。
 
  本研究认为因为过去一般韧性研究多关注于儿童及青少年族群,而本研究为针对生涯韧性研究,广泛收集了不同背景成人个案之生涯故事次级资料案例,因此更能涵盖成年阶段后生涯韧性之有害及有利因子。可以说此一差异显然与不同生涯发展阶段之脉络有关联,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区分不同阶段,或者将生涯韧性概念与生涯发展阶段相结合,再深入探讨之。
 
  三、 正负相生因子之新发现
 
  本研究结果如前述所言,除进一步归纳出「有害/有利两极因子」外,而且发现少数韧性因子项目在不同情境下之作用,有时对生涯发展是正向影响,有时是负向影响,换言之无法简单归之于正向或者负向因子。例如本研究案例发现「家庭性别角色之责任与期待」对某男性个案来说,对其失业或就业不稳定形成极大的责任压力,增加了压力的程度及事件冲击影响;但在其长期失业与绝望的停滞期时,看见儿女的成长需求及对「父亲」角色的自我期许却又成为他振奋前进、摆脱停滞状态的关键因素。
 
  传统中国哲学里,不论道家或易经的观点都有所谓「有无相生」、「阴阳相涉」、「刚柔相济」、「祸福相依」、「物极必反」等思想(成中英,2006;南怀瑾,1987a,1987b)。换言之,普遍存在华人文化中的「赛翁失马,焉知非福」观念,即是一种祸与福、吉与凶相互辩证、相互依存而生的基本原则,相关思想似乎与本研究发现相互呼应。本研究在分析资料的过程发现少数有利(幸福)或有害因子(祸害)之间存在着正负、吉凶、祸福……等辩证与共存的状态,并可能在不同阶段、经历或状态中显现。
 
  然而由于本研究搜集的资料有限,虽能找到少数经验资料,但对于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的精确性与完整性尚待更多的研究印证与描述。例如何以个体过去生涯某些成功(或阻碍)因素,反到成为后续发展的阻碍(或增益条件)?或者某些因素在何种情境条件下会产生正向作用,在何种情境条件下会产生负向作用?而此看似矛盾的分类现象是否暗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以动态经历观点(相对于变项因子取向)才能更加把握韧性现象的本质?同时未来对此观点相关属性之探究也可能突显出华人生涯韧性的本土特殊性,不过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回答。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以洪瑞斌(2012)之研究为基础,并参考Masten 与 Reed(2002)之「变项焦点模式」之三类分类架构。研究结果最后归纳得到:
 
  1、「有害/有利两极因子」包括个人层面之「拥有未来希望或蓝图—失去未来希望或蓝图」、「有效的因应策略—无效的因应策略」、「高自我价值—贬低自我价值」与「新技能的学习—缺乏社会需要之技能」;环境层面之「良好的家庭关系—不良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学校资源与教育—具有冲突性的工作关系或同辈」、「拥有支持性的工作关系或同辈—具有冲突性的工作关系」、「上司的提拔与支持—上司的不当领导」与「良好的工作环境或职场文化—不良的工作环境或职场文化」。
 
  2、「纯有利与纯有害因子」则分为「生涯经历中的纯有利」与「生涯经历中纯有害因子」类型,「生涯经历中的纯有利」包括个人层面之「认知转化与意义重建」与「情绪调适能力」;环境层面之「父母或照顾者对教育上的支持与鼓励」与「有楷模典范(model)与可效法学习」。而「生涯经历中纯有害因子」包括个人层面之「生理或身体疾病因素」与「情绪困扰或心理症状」;环境层面之「家庭经济的困境」与「缺乏社会福利资源」。
 
  3、另外本研究在原架构之外发现一独特类型,即「正负相生因子」。此类因素包括个人层面之「学习能力与学习效能」、「对工作及任务的使命与热情」;环境层面之「家庭性别角色之责任与期待」。
 
  结果显示本研究已初步建构出生涯韧性概念,并归纳了多向度分类之有利或有害因子。本研究并得到一特殊发现,即少数因素无法简单归纳于正向有利或负向有害因子,本研究称之为正负相生因子,此类别或现象正好与华人本土文化观相互呼应。
 
  (二)研究限制与建议
 
  1、本研究采用质性次级资料分析,收集与选取时虽然希望参考系统性回顾研 究之精神,力求严谨,但还是有其未完善之处。主要是相关硕博士论文之搜寻与选入范围可能并不完整穷尽,因为本研究要收集不同行职业之生涯故事案例,但许多单一职业之叙说研究(例如运动员、信息人员等)并未以「职业」、「生涯」等为关键字,而部份质性研究也未以「叙说」或「故事」为关键字,形成筛检范围之缺漏。虽然,研究者就所知质性研究见长之系所或教授为目标,有另外搜寻一些论文加入清单,但不免仍有些遗漏。其次,限于资料分析需要完整故事案例,考量可行性后本研究仅纳入于数据库有开放下载电子全文之论文,许多故事情节丰富、描述深厚之论文,因没有全文电子档而成为遗珠之憾。
 
  2、其次,次级资料本身也有相当之限制。由于质性研究之多元性与开放性,使得相关论文之写作与结果呈现并无一致规定与格式,造成案例选择与分析之难度。换言之,这些相关论文之故事案例不一定合用,例如缺乏生涯时间脉络、缺乏明显生涯逆境或挫折、故事撰写风格多变不易理解、资料量与质量不一难以整理等等,所以最后筛选可分析的故事案例其实并不算多。另一方面,次级资料叙说案例受限于原作者之资料取材与分析观点,且原作者之聚焦问题与观点通常并非「生涯韧性」。而本研究重新分析难免受到影响,形成与原始个案状态之接近性,或者资料诠释的精确性确实较难掌握。
 
  3、虽然上述研究限制,本研究还是从这些叙说资料中萃取出生涯韧性的概念,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架构,后续研究可依此基础再深入探索。未来研究可扩增更多不同职业生涯类型的个案,以检视本研究之生涯韧性架构是否有所缺漏。或者以路径模式或经历观点,针对典型个案深度访谈其重大生涯发展下之韧性复原经历或动态机制等。其次,本研究的独特价值在于发现过去未曾提出的现象,在某些情境或状态下,韧性因子可能会有祸福相生、正负辩证的作用。这种特殊的类型或现象看来可能与华人本土文化有关,不论如何,这都是值得做进一步深度的探究。
 
  (作者:彭心怡,洪瑞斌 | 来源:《心理谘商季刊》)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