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正念减压与催眠治疗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8-05-10 14:12   浏览次  
  心理导读:在催眠和正念中,集中注意力以及良好地控制你的注意力都是两者共同的目标一一也是你能够说出名字的任何其他治疗取向的目标。两者都依靠暗来鼓励自我探索和发展出更好的聚焦能力,无论是对于当下的体验还是对于其他事物。两者都强调要接纳自我觉察的自发发展,尽管催眠的实践者更有可能使用利用这个词语,而非接纳或者说除了接纳外,更多使用的是“利用”一词。    ---www.tspsy.com
 
催眠治疗师:正念减压与催眠治疗

催眠治疗师:正念减压与催眠治疗
 
  1、对觉知的能力进行暗示
 
  在体验式的取向中,暗示必然会存在,因此来访者的可暗示性以及背景情境的力量就会对临床的反应造成影响;那么,对某个例子进行详细地探讨或许会有助于充实上述这个观点。正念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取向来实现这些目的。不过,你也可以在任何一种体验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相似的催眠元素,无论它嵌入的是哪种治疗模型。
 
  正念是一种流行的体验式的取向,它已经吸引了众多来自健康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员的关注,尤其是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员。这些关注似乎实至名归,因为正念具有的治疗效果至今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科学文献的支持。在我的著作《正念和催眠:暗示具有的转化体验的力量》一书中,我已经以更为详细的方式探讨了正念以及它与催眠的关系。
 
  请看以下这两种对正念的定义或对其特征的描述:
 
  “正念是有目的地去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此刻,以一种不评判的方式,就好像你的生命依赖于它一样”( Kabat-Zin,2006a)。
 
  “处于正念的状态指的就是对于你的注意力能够有很好的控制:你可以将你的注意力放在你想要它关注的任何地方并且让它保持在那里;当你想要将它转移到其他地方的时候,你也能做到”( Hanson& Medius,2009,p.177)。
 
  在催眠和正念中,集中注意力以及良好地控制你的注意力都是两者共同的目标一一也是你能够说出名字的任何其他治疗取向的目标。两者都依靠暗来鼓励自我探索和发展出更好的聚焦能力,无论是对于当下的体验(例如,“存在于当下”)还是对于其他事物(例如,和待在一个能够提供安慰的地方有关的意象)。两者都强调要接纳自我觉察的自发发展,尽管催眠的实践者更有可能使用利用这个词语,而非接纳或者说除了接纳外,更多使用的是“利用”一词。
 
  正念鼓励个体以一种平静的、接纳的和富有同情心的方式来和自己更高的自我建立联结。在一个临床的情境下实践催眠同样也会鼓励个体采取一种平静的、温和的聚焦注意力的方式来创造一个探索自我的机会,并且发现隐藏起来的才能和潜力,比如将一个意象转化为一种意向性的物理反应的能力,例如让身体某个部位产生麻木感。根据组织催眠的方式的不同,催眠也可以是一种获得更高的感觉觉察力的体验,这在结构上和许多正念练习如出一辙。有一位正念的专家曾经估计过,冥想的种类超过八万种;可以料想到的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它们相关的内容。
 
  2、不同的催眠,不同的正念
 
  用于临床情境之中出于改变某个人的目的而使用的正念和用于灵性上的开悟而使用的正念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在我看来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阐释,尽管我在我的著作《正念和催眠》(Mindfulness and Hypnosis)(Yapko, 2011b)已经开始了这一对谈。其直接的结果是,正念的实践者所提供的引导性的冥想在其结构和实施的方式上和催眠有很大的重叠。在我的书中,在访谈许多正念的专家时,我时不时地会遭遇一个流行的迷思,即认为正念并没有强加任何东西,而只是引发了“觉醒”或是揭开了“妄念的面纱”。这些专家所传递的有关催眠的观点全是过时的,是出于一种刻板印象而产生的彻底错误的看法,即认为在催眠中,你是通过主动地给予暗示,甚至是提出命令,从而将你的意志强加在来访者身上,而来访者则会以某种服从的方式做出反应。因此,催眠被误以为是一种侵占来访者意志的手段,导致他们远离自我觉察,并且因此也导致他们远离伴随自我觉察而来的自我接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我的研究中,我会碰到不少针对催眠的负性态度。如果当我努力给来访者赋权的时候我也认为催眠会侵占他们的意志的话,那么我也会对它有糟糕的态度。但是,正如你很快就会看到的那样,这代表的是以下这个事实,那就是尽管一个取向的发展深深地植根于催眠的原则和模式之中,但它很少或完全没有觉察到自己乃是一种暗示性的方法。尽管如此,让临床催眠和引导下的正念冥想同样具有治疗价值并且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的,乃是它们具有的体验性的本质,以及从这样的贯注体验中直接获得的赋权感。在这个疯狂的、狂热的且号召不断更努力工作的世界中,花时间停下脚步和集中注意力的确能起到救命的效果。
 
  3、正念的内容和过程
 
  正念往住聚焦在呼吸上,以此作为和当下的自我保持联结的途径,当个体被鼓励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们的呼吸上,以此作为建立更深的貫注体验的基础,那么这种方法的内容就是呼吸。来访者开始觉察到和呼吸有关的感官细节,例如吸气和呼气的节律,吸气和呼气的容量,气息的位置(是在鼻孔,还是在胸部,或是横膈膜处),以及气息的温度。当这些感觉的细节滤过一种又一种感觉体验时,它们很容易就会占据个体的觉知,所有这一切则是“存在于当下”的一部分。
 
  不过,在过程水平上,个体被鼓励将注意力放在一个内在的体验上。内容即是你所聚焦的东西,而这一点自然会因为技术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人们想要学习“以正念的方式进食”的话,他们可以向内聚焦在他们嘴巴里的食物具有的味道和质地上;如果他们想要变得更能够“在情感上存在于当下”的话,他们可以向内聚焦在对于觉知中出现的不同意象或想法产生的情绪反应上;如果他们努力想要更好地“以正念的方式管理疼痛”的话,他们可以向内聚焦在部位和强度有所变化的躯体感受上。个体所聚焦的事物是极为关键的,因为毫无疑问的是,你所聚焦的事物决定了你的体验的性质。
 
  罗纳德·西格尔( Ronald Siegel)是《正念之道》( The Mindfulness Solution)(2010)的作者,他坦白地描述了有些来访者对于正念练习的反应不佳。他举了一个例子,治疗师让这位来访者聚焦在安静上,但只过了三分钟他就出现了一次惊恐发作。同样,有些具有创伤史的个体当被鼓励闭上他们的眼睛并且“进入内心”的时侯会惊恐地从椅子上弹起来。一且暗示某些人保持安静或者将注意力聚焦在内心,他们立刻就会回到让他们痛苦的源头,比如一次创伤的经历,并且被痛苦所吞没。作为临床工作者,我们可以帮助人们和这样的反应“待在一起”并且“修通”它们,而它们也可以具有治疗的价值。事实上,许多治疗师就是以这种方式工作的。不过,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常常是可以避免出现的反应。我的建议是,治疗师越是更少地将自己限制在特定的技术上,越是能更好地理解他们试图使用的技术的过程和内容,他们就能更好地按照他们所治疗的个体的独特需要来剪裁他们的取向。
 
  如果我们打算让人们聚焦在发展出一种正念的导向上,因其本身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干预方式,那么我们就需要明确地澄清正念过程的本质,去更好地洞察它的方法,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让我们自己或是来访者变得更为僵化。
 
  例如,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当你敲响一只来自西藏的冥想铃铛来激发“降临感”或是以此为信号开始(或结束)一次冥想体验时,铃声旨在作为一个联想的线索,它发出的信号是来访者或学生可以期待有些事情会发生。所以说,铃声只是内容而已。你可以很容易地就用打一次响指,放一小段披头士的歌,或是任何其他的听觉刺激来代替,只要它们被来访者接受为改变注意力或集中注意力的可靠的信号就行。重要的并不是铃声,重要的是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信号,它暗示听者有些重要的事情将要发生了。这个信号进一步暗示他们要去关注其他在场的人的行为,或者是治疗师所示范的行为,因为他们代表着“正确的”或理想的反应的方式。用催眠的术语来说,铃声所提供的是所谓的一种内隐的指令,一种间接的暗示,暗示来访者如果想要恰当地做出反应的话,他们应该怎么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念就像其他每一种干预一样:无论来访者接受的治疗是什么,治疗师都会教导他们这种治疗的的概念、术语、程式和方法。无论它指的是你愿意躺在一张躺椅上,让分析师坐在你的身后,而你则去描述你的童年或梦境,或是记录思维日志并捕捉住你的认知歪曲,治疗是一个让来访者专注于某个取向具有的规则和仪式的过程,而这种取向许诺会给他们提供帮助。人们越是投入地遵守这些规则和仪式,他们就越可能从中获益:有正据显示,你给来访者提出的要求越多,来访者的治疗效果就越好( Kirsch,2010)。
 
  这里还有另一个关于内容和过程的例子,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什么在起作用:“进食冥想”是那些致力于传授“以正念的方式进食”的人而用的一种常用的正念冥想策略,目的是鼓励感觉觉知(Hanh& Cheung,2010; Kabat-Zinn,2002)。在这个练习中,个体会拿到一粒葡萄干或是一个苹果来做冥想,使用葡萄干或苹果从而发展出更高的觉察力来感受他们在面对一个食物刺激时可能会注意到的许多感觉,当聚焦在和葡萄干或苹果有关的内容上时,他们可以关注诸如它的质地、气味和味道这样的变量。关注一粒葡萄干是一个出色的练习,它可以让个体努力地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或许有3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对一个特定的刺激维持一种狭窄但全面的焦点。但葡萄干仅仅只是内容而已。你是使用一粒葡萄干、一根嫩芦笋还是一颗咸味的太妃糖都没有关系。只要你让个体的嘴里有一些可以吃的东西但却不按照通常的模式将食物放进嘴里嚼一再吞下去,而是将注意力聚焦在与之相关的各种感受上,就会产生可见的效果,或许能起到治疗作用的效果,而这效果是得到提升的感觉觉知,还是因为打破了一种通常的行为序列?究竟是对一粒葡萄干本身进行冥想就有治疗的作用,还是说起作用是因为他们接受到了个体的进食行为可以改变的暗示以及之后直接体验到自己能够有意主动地去改变它,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自已是有力量的?
 
  只要操作程序本身具有表面效度一一即来访者接受它是一种可信的程序一一那么体验式的过程就可以成功地进行。就像在催眠领域的研究已经表明的那样,让一个导入之所以有效的是来访者相信它是有效的。这就是为什么说导入种类的数量几乎是没有上限的,而且它们都有可能适用于某一个人。
 
  (编辑:tspsy-张茵 | 来源: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