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抑郁患者转躁的应对策略(上)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5-11-06 09:58   浏览次  
  心理导读:当一名抑郁患者新近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征象时,一连串的诊疗问题随即产生。躁狂信号究竟预示着双相障碍,潜在躯体疾病,还是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下一步应如何处理?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抑郁患者转躁的应对策略(上)

心理疾病:抑郁患者转躁的应对策略(上)
 
  当一名抑郁患者新近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征象时,一连串的诊疗问题随即产生:这一事件究竟是双相障碍终于现了原形,还是继发于其他潜在问题,如抗抑郁药/非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或者非法药物?
 
  事实上,医生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果躁狂只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那么把肇事药物减停,躁狂症状会消失吗?或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提示患者自身存在双相障碍的素因?是否立刻需要使用抗躁狂药物?用哪一种药,用多长时间?是否需要请神经科等其他科室会诊?
 
  另外,如何将轻躁狂的一些不甚明了的症状(易激惹、失眠、激越)与其他一些现象鉴别开来,包括静坐不能、焦虑或过度刺激?
 
  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Joseph F. Goldberg博士及Carrie L. Ernst博士发表文章,对上述关键问题进行了回答,以便读者可在临床工作中识别、理解及管理抗抑郁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躁狂症状。
 
  一、关键点
 
  ▲ 鉴于抑郁常常是双相障碍的首发心境事件,抗抑郁治疗中一旦出现躁狂/轻躁狂症状,患者即可被视为双相障碍的高危人群;
 
  ▲ 时刻警惕抑郁患者的躁狂/轻躁狂症状,尤其是那些年龄范围、家族史及其他临床-流行病学变量符合双相障碍高危范畴的患者;
 
  ▲ 一旦出现躁狂/轻躁狂症状,即刻停用抗抑郁药,继续使用并无意义,且停用可改善症状;考虑起用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或两者联用,以稳定症状;
 
  ▲ 可能导致躁狂症状的躯体疾病及物质因素同样需加以考虑;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及治疗;
 
  ▲ 旨在预防躁狂/轻躁狂复发的药物长期维持治疗,以及未来使用抗抑郁药的利弊,需要具体病例具体分析,主要依据包括(1)病情严重度,家庭遗传因素,以及其他BD危险因素;(2)抗抑郁药在转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因果关系还是偶然事件。
 
  二、单相-双相谱系
 
  近些年来,人们针对克雷丕林躁狂-抑郁谱系的原始概念兴趣重燃。例如,DSM-5放宽了双相障碍混合发作的定义:单相抑郁合并出现阈下躁狂症状也属于混合发作。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
 
  然而,当单相抑郁患者出现典型而明确的躁狂发作时,初始处理手段则没有太多争议:确保安全环境,停用一切抗抑郁药,除外药物或躯体疾病所致躁狂因素,开始抗躁狂药物急性期治疗。接下来的步骤可能相对困难一些,主要包括:
 
  ▲ 做出确切的第一诊断;
 
  ▲ 提供心理教育;
 
  ▲ 对回归工作及学业进行预测;
 
  ▲ 讨论预后及复发的可能性;
 
  ▲ 着眼于必要的生活方式改变(如睡眠卫生、减少酒精及非法药物的使用);
 
  ▲ 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无限期的维持治疗;若需要,使用何种药物;
 
  三、病例:诊断并不总是“黑”或“白”
 
  J女士,56岁,有10年的抑郁焦虑史,长期使用一种SNRI治疗,症状控制良好。J女士是一名国际航班的空姐,已稳定工作超过20年,有4个已成人的子女。患者躯体状况良好,精神疾病家族史阴性。
 
  今天,J女士被急救车从工作单位送至急诊,目前处于偏执及激越状态。入院病历记载,入院前一周,患者夜以继日地完成了一部长篇大论,称她将领导众人引领航空业的一场革命。
 
  四、如何理解这个病例?
 
  J女士的症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躁狂。然而,容易识别并不意味着容易从疾病分类学的角度理解。考虑以下隐含的因素:
 
  ▲ 躁狂或轻躁狂的首次发作很少发生在50岁之后;
 
  ▲ J女士长期使用一种SNRI,其间从未出现心境不稳定的状况;
 
  ▲ 长年累月的生物钟压力(跨时区国际航班及可能出现的睡眠紊乱)并未触发心境不稳定;
 
  ▲ J女士的四次妊娠均未出现产后抑郁发作;
 
  ▲ 至少看起来,并无明确病因(药物、毒物、代谢障碍、躯体疾病等)可能导致继发躁狂;
 
  ▲ J女士并无明确的双相障碍或其他心境障碍家族史。
 
  针对J女士这样的患者,干预必须分为两个部分:
 
  ▲ 急性期的初始评估及治疗;
 
  ▲ 日后范围更宽泛的诊断评估及长期的复发预防。
 
  五、初始评估及治疗
 
  即刻评估及管理需要高质量的分诊及临床诊断印象。尽管全面发作的躁狂通常相当明显,有时甚至无需正式的精神检查,但须注意,有时躁狂症状也可能比较隐蔽,通常是由于患者拒绝承认患病,或针对思维、心境及行为的自知力受损。
 
  由于社会心理功能受损,患者的初始症状可能对诊断造成干扰。存在破坏性行为的躁狂患者常常被第三方带来就诊,而不存在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保存较好的轻症患者可能并不乐意寻求医疗帮助。当躁狂患者认为自己可能处于抑郁状态时,可能也不愿意主动接受治疗。
 
  躁狂患者以“抑郁”作为主诉,或在描述症状时省略精神运动加速(思维奔逸等)相关的症状,上述情况并不少见。准确诊断需要进行临床探查以澄清症状,例如鉴别单纯失眠与睡眠需求降低(前者常在次日倍感劳累,而后者甚至可能愈发干劲十足),以及鉴别思维奔逸与焦虑状态下的思维反刍。
 
  躁狂表现也可能是很多问题的后果,而不单纯是问题本身。例如,人际关系、工作不顺、经济状况不良等也可能导致类似于躁狂的表现。
 
  对于那些没有躁狂史的患者,应避免急于开始某种治疗或调整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案,直到完成基本的初始评估。即刻处理手段考虑:
 
  ▲ 提供高质量的治疗环境:确保安全、护理等级及监测频率;评估自杀风险(尤其是患者存在混合特质时),以及任何精神活性物质的撤药风险。
 
  ▲ 调动重要人员参与:亲密的家庭成员可提供必要的病史,尤其是当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自知力受损时,在限制经济开销、监督服药、预防接触武器及与医师分享患者物质使用或高危行为相关风险方面,家庭成员及其他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系统评估躁狂及抑郁症状:以DSM-5为例,该诊断标准在原版本基础上加入了精力增加,与心境改变一同作为躁狂/轻躁狂诊断的必备条件。临床晤谈可使用“DIGFAST”(“挖得快”)帮助识别躁狂核心症状:
 
  Distractibility:随境转移
 
  Indiscretion/impulsivity:轻率/冲动
 
  Grandiosity:夸大
 
  Flight of ideas:思维奔逸
 
  Activity increase:活动增加
 
  Sleep deficit:睡眠受损
 
  Talkativeness:健谈
 
  上述症状需结合基线状态加以考虑;可询问患者身边的人,患者目前的症状与一般状态有何区别。
 
  ▲ 评估不稳定的躯体状况或中毒状态:评估精神状况的急骤改变时,毒理学筛查基本属于标准流程。不能主观臆断地认为患者不存在非法物质滥用的情况,因为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双相障碍诊断的假阳性。
 
  ▲ 停用一切抗抑郁药:躁狂发作期间,使用抗抑郁药除了恶化躁狂症状外,并无别的意义。然而,观察性研究也显示,大约15%的症状性躁狂患者仍持续使用着抗抑郁药,通常是出于医生的特殊考虑,例如患者的抑郁程度甚于躁狂,既往多次抑郁发作,当前存在焦虑症状、快速循环型(编者注:最新证据显示,抗抑郁药或加剧快速循环)等。
 
  很重要的一点是,抗抑郁药对于混合状态而言是有害的,在预防躁狂后抑郁方面也无明确价值。在躁狂或混合发作期间,仅仅是停用抗抑郁药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在某些病例中,逐渐减停而非骤停半衰期较短的5-HT抗抑郁药可能比较合理,即便患者处于躁狂状态,其目的在于减轻停药时可能出现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启动抗躁狂药物治疗:使用心境稳定剂(锂盐及双丙戊酸等)治疗急性躁狂已成为标准的治疗步骤。
 
  上世纪90年代,口服双丙戊酸负荷量(20-30mg/kg/d)较为流行,这一治疗手段可获得相比于锂盐更快的症状改善。目前,在快速控制症状方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部分取代心境稳定剂的地位,同时也规避了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急性运动副作用(或称快速神经阻滞)。
 
  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往往可以快速改善躁狂、精神病性症状及激越,在诊断尚不明确时,很多医师倾向于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而非心境稳定剂。然而,前者相比于后者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比较。以下为选择抗躁狂药物的关键点:
 
心理疾病:抑郁患者转躁的应对策略(上)
 
  ▲ 睡眠-觉醒周期正常化:生物钟及节律因素,包括不规律的睡眠模式,也与BD心境转换的病理生理学相关。为实现正常睡眠-觉醒时间表而采取相关的行为及药物干预,被视为急性躁狂病情稳定的基础。
 
  ▲ 为下一步治疗做准备:对于住院患者而言,接下来的步骤可能包括日间住院或强化门诊项目,以及确保持续的服药依从性及降低复发风险。
 
  信源:What to do when your depressed patient develops mania. Current Psychiatry 2015 October;14(10):29-32,35-40,e6.
 
 
  (编译/医脉通 | 来源/medlive)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