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根源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0-07-07 10:27   浏览次  
  心理导读:想象你正在收听广播电台的节目。你听到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新歌。你忘记去看显示屏上的歌曲名字。现在你试着回忆这首歌的旋律。你想要下载这个旋律作为你的手机铃声。你在网络上试听了好几个样本,然后你找到了你想要的旋律。你点击几次鼠标,买下了这个铃声。现在问题来了:你是如何识别这首独特的旋律的?    ----www.tspsy.com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根源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根源
 
  与行为主义或精神分析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并不是诞生于理论真空。一些知识传统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起源产生了重大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是在哪些理论中获得了它的原始假设呢?
 
  1、哲学
 
  理论影响排在第一位的当属哲学。20世纪,许多德国知识分子都接受了格奥尔格·黑格尔( Georg Hegel,1770-1831)的观点,他呼吁建立一种关于自然、人类生活和历史的整体观。在不了解事物的多重关系和周围环境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理解一个单一元素的。当一位科学家研究一个特定的现实元素时,这是一种将那个元素从现实整体中分离的行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只是其身体各部分或化学成分的叠加。一个国家大于其公民的总和。大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都学习过哲学,在他们的心理学研究中接受这种普遍的整体哲学观( Kendler,1999)
 
  影响力排在第二位的是认识论。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恩斯特·马赫( Ernst Mach,1838~1916)认为,空间和时间是无法由其元素来解释的特殊形态。因此,如果人们看到一个几何圆形,除了观察到每一段弧线之外,人们还能感觉出一个圆形的“空间形态”。如果某人听到一段旋律,除了旋律的曲调感外,这个人还会感知到一种“时间形态”。实际上,马赫再次描绘了另一个杰出的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经典思想,即时间和空间两者都是特殊的、先天的认知形态。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心智准备好了去感知圆形或直线,更喜欢美丽的而不是丑陋的建筑物。这种对形式和空间的心理分类不仅仅是我们经验的产物,也很可能是每个人的共性。因此,它们是普遍的、与生俱来的。
 
  2、物理学
 
  这些形态在我们的经验中是怎么运作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科学家求助于20世纪早期的物理学,它是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知识和灵感的另一个来源。其他心理学家则转向化学,寻求理论解释以及其中明确的案例。例如,我们很容易想象,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它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然而,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原子、分子和它们之间的联结。我们看到的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不同事物。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整体的各种元素,但是,如果不了解这些元素是如何关联的,我们将不可能仅仅通过观察它的元素就理解这个整体。另一个吸引人的观点是场(feld)这个物理概念和模型。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动力系统,其中一部分的改变将影响到这个场的其他部分。场的观点,第一次让心理学家以某种可测量的方式想象时间、空间和力。
 
  3、心理学研究
 
  另一个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影响的是实验心理学的研究。1890年,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Christian von Ehrenfels,1859-1932)把一些视觉心理状态称为格式塔,这些心理状态的主要特性不能被简化为各个部分的总和。未来的格式塔心理学家也意识到埃德加·鲁宾( Edgar Rubin,1886~1951)的研究,他是一位丹麦心理学家。鲁宾对图形——背景的关系感兴趣,并研究了所谓的两可图形(ambiguous figures)。他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复杂的图像能够从两种不同的视角来看,一种是从背景的角度,一种是从图形的角度。但是,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先辨认出图形。图形总是主导着经验并覆盖背景,人们倾向于第二眼才看出背景。大量关于所谓可逆图形( reversible figures)的不同实验提供了丰富的证明,比如鲁宾花瓶,你既可以将其视为置于黑色背景之上的白色花瓶,也可以将其视为白色背景之上两个黑色的人脸剪影。心理学家在此注意到,如果你要求人们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描绘他们个人的感觉或者他们识别出的元素,几乎每个人都会以相似的方式描述颜色、线条和轮廓。但是,人们在运用他们体验到的相同元素时,却可以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觉。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两可图形。网络上就有大量的两可图形和视错觉的图片。但是,我们必须理解在100年前,这些图片是相当新奇的事物。鲁宾是最早使用这些图形作为例证的人之一,它们显示了人类知觉中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心理学家开始在其他知觉类型中探索类似的心理模式。例如,大卫·卡茨( David Katz,1881953)进行了关于触觉和色觉的研究( Arnheim,1998)。到20世纪头十年结束,心理学家在听觉和音乐知觉领域累积了大量的实证资料。举例来说,他们证实了和弦与旋律、可视物的形态特征、触感的粗糙与柔软,可能都是心理状态——格式塔不同于且优于其组成材料的例子。如果物理刺激或者元素改变,但是它们之间的组成方式不变,总体来看物体就好像保持了原样( Kohler,1959)。
 
  现在,想象你正在收听广播电台的节目。你听到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新歌。你忘记去看显示屏上的歌曲名字。现在你试着回忆这首歌的旋律。你想要下载这个旋律作为你的手机铃声。你在网络上试听了好几个样本,然后你找到了你想要的旋律。你点击几次鼠标,买下了这个铃声。现在问题来了:你是如何识别这首独特的旋律的?在电台的原声中,这首曲子由合成器、鼓、吉他和人声制造的不同声音组合而成。而在你的手机里,这首曲子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不过你仍能识别出最初在广播中听到的旋律。从构造心理学(请回忆铁钦纳的研究)的视角来看,这种情况可能很难解释:这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在广播里和在手机铃声里是完全不同的,但你仍然听出了相同的旋律。格式塔心理学提供了全然不同的解释。你记得这段旋律,不是因为你的记忆里储存了一系列独特的声音,而是因为你记得“整个儿”旋律,每个音符都是这段旋律的完整格式塔的一部分( Wertheimer,1938)。
 
  心理学家、哲学家奥斯瓦尔德·屈尔佩在乌兹堡大学进行的无意象思维研究也对格式塔心理学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正如之前论述的,屈尔佩提出用系统的实验内省法研究所谓的无意象思维。这些是很难有把握地让被试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人们在不将其决策过程划分成具体心理元素(比如感觉和情感)的情况下得出结论。屈尔佩的观点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思维和决策学说的理论基础。
 
  (编辑:tspsy-欣欣 | 来源: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