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尴尬症有可能成为你的优势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0-06-28 15:53   浏览次  
  心理导读: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现实中的英雄,在他们身上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他们大多具有某种独特的尴尬特质。有时候他们通过克服尴尬而获得了成功,有时候则是带着尴尬创下了伟大基业。在现代版本的故事当中,更为常见的则是,他们知道自己很难融入別人,但还是尽最大努力去施展オ华,勇敢地与各种不利因素做斗争,最终取得了惊人成就。    ---www.tspsy.com
 
尴尬症有可能成为你的优势

尴尬症有可能成为你的优势
 
  1、突破性创新
 
  我们关于非凡成就的第一堂课,通常来自于那些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取得了惊人成就的命运弃儿。孩提时代,我们听着《小火车做到了》( the Little Engine That Coul)和红鼻子驯鹿的睡前故事入眠。上了小学,我们又对身怀绝技的超人们魂牵梦绕。英雄们那超能力的一面总是犹抱琵琶、不轻易示人,广为人知的却是他们尴尬个性的另一面。温文尔雅的克拉克·肯特( Clark Kent)变成了超人,瘦弱的小男孩斯特夫·罗杰斯( Steve Rogers)变成了美国队长,书呆子戴维·班纳( David Banner)则变成了神奇绿巨人。
 
  青少年总是希望英雄们的故事能更加离奇一些。他们喜欢充满悖论的情节,就像以Ⅹ战警为代表的超级英雄们,因为身怀某种绝技而被社会所弃,直到最后所有人都发现只有他们所具有的那些能力オ可以拯救世界。绝大多数的英雄主义故事都遵循了美国学者约瑟夫·坎贝尔( Joseph Campbell)称之为“英雄之旅”的发展轨迹。坎贝尔发现,英雄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对自己所拥有的超能力的认识都是模糊不清的,他们拼命地想要摆脱这些能力。直到有一天,出现了一位智慧的人生导师。在导师的启发和帮助之下,英雄们最终认识到了它们的价值,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英雄们因为自己所具有的超能力被世人误解甚至驱逐,他们远离人群,孤独地生活。在被引领的那段时期,他们认识了志同道合的人,在这些人的陪伴之下,他们最终以团队的力量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挑战。
 
  这种体现在超级英雄故事中的“英雄之旅”并不只是孩子气的想象。许多被成年人所敬重和效仿的业界翘楚、名人榜样也都有过类似的英雄之旅:出身卑微而身怀潜能的人,在成长与成才的道路上冲破重重关卡,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得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比如来自硅谷的传奇一一比尔·盖茨( Bill Gates),他从大学退学,在父母的车库里白手起家,创建了庞大的微软帝国。再如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曾经被苹果公司董事会驱逐,最终回归苹果公司,并把它建成了世界第一流的科技公司。
 
  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现实中的英雄,在他们身上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他们大多具有某种独特的尴尬特质。有时候他们通过克服尴尬而获得了成功,有时候则是带着尴尬创下了伟大基业。在现代版本的故事当中,更为常见的则是,他们知道自己很难融入別人,但还是尽最大努力去施展オ华,勇敢地与各种不利因素做斗争,最终取得了惊人成就。
 
  看起来会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多功成名就之士竟然都出自同个故事范本·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毕竟,除了那些在尷尬特质的推动之下走上巅峰的,还有很多人是运用自己的魅力抵达巅峰的。只是尴尬英雄的故事可能更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因为它们和人们在真实生活中追求理想和抱负时所经历的旅程更为相近。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来自非凡成就的研究结果也恰好反映了在英雄之旅的虚构故事中所包含的所有不幸与非凡的可能。
 
  2、未来的完美
 
  智力超群的人在自己的兴趣领域里有着完美主义倾向,一旦征服的激情被点燃,他们就会热衷于去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并且不知疲倦地打磨自己的技能。在大多数领域和学科中,都有适用于新手和中等程度学习者的结构化程序和系统步骤。比方说,数学和科学是高度受规则支配的学科;单人参与的体育活动,像田径和芭蕾舞,非常依赖于基础性练习;即使在对创造性要求很高的绘画领域,也要遵循透视等基本规则;而音乐则依赖于大量的音阶练习。社交尴尬者会在大量的练习中,尤其是眼看着自己的坚持一点一点地取得成效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对于尴尬者来说,在技艺的早期学习中所需要的这些系统化步骤无疑就像糖果之于馋猫一样充满了诱感。
 
  如果智力超群者能沿着这条从新手到专家的明确路径顺利地走下去,生活对于他们来讲就会容易得多了。只是他们选择的兴趣领域常常属于那种新的可能性不断涌现的领域。即使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比如在科学和数学上面,再优秀的人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毕竟学无止境。这些学科的系统性和方法性固然很强,但学科背后的规则和方法可以以无数种途径相互结合。这意味着新的问题和可能性总会不断出现。在对创意要求比较高的领域,比如绘画和文学创作中,在探索未知领域的时候,甚至会遇到更多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
 
  在其兴趣领域,这种不断涌现的无限可能性让有才华的人倍感振奋。许多世界顶尖的科学家表示,他们更喜欢推动新的发现而不是做重复性的工作。同样,有造诣的数学家对悬而未决的证明题最感兴趣,优秀运动员一心想要超越现有的卓越标准。一天才儿童发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的聚光灯视角和源源不断的热情就会为其独特性的发挥打开一条通路。
 
  一旦他们看到某种新的可能性,就必然会为实现这一目标做长远打算。从很小的时侯开始,智力超群的人对自己的未来就有与众不同的打算,你可以从他们谈论理想的方式中感受出来。大多数孩子都会用一般将来时态来描述自己的未来,这些描述指向某一可能会在将来实现的单个行为。比方说,“将来我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化学系学生”,成者“今天稍晚些我会去游冰”。但是智力超群的人会用将来完成时态来描述未来,这种时态不太常见它通常表明某些事情将会发生,但只发生在另外一些事情发生之后。
 
  “如果我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那我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化学系学生”,或者“我会在清晨5点起床做家务,然后我就可以去游泳了”。这是一种很微妙同时又相当重要的语法上的变化,它反映了儿童智力的复杂性。这些智力更高的孩子们已经认识到,通往遥远未来远大目标的道路是需要规划细节的。
 
  对于那些被征服的愤怒所笼罩的孩子来说,其言谈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来自于他们追求完美主义的天性和实际上几乎不可能完美的结果之间的错位。对于一般人来说,花费大量时间去思量一件事情的各种不可能性,实在是非常劳心劳力的,但是对智力超群的人来说不是这样,他们会一直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自己的领域中辛勤耕耘。
 
  3、专业的慰藉
 
  专家在所属领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比一般人多得多。他们拥有大量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地分析问题,也会更加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对专业领域有一种难以被满足的好奇心和常人难及的记忆力,基于这些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存储,他们能看到复杂问题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
 
  当一个组织面临严峻挑战时,专家的存在会给人带来安全感。然而,在巨大压力之下,专家做出的某些决定,在熟悉他们的人眼中却常常有些不敢确信,因为专家们的头脑一直处于不停变化的活跃状态。当天才领域的研究者们在考察何种类型的人最有可能成为专家时,他们发现正是那种高度聚焦在某一领域并且对工作有一种走火入魔般热情的人。
 
  我们希望医生、飞行员、理财师和总司令个个都是其所在领域的专家,因为在这些领域,错误决定的代价过于昂贵。专家不需要被告知要如何做,他们自己就知道应该做什么,而且能够高效而彻底地解决问题。正是由于专业知识具有巨大的价值,我们的教育和文化オ会以培养专长为目标,各大公司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引进或培养专家。
 
  各大组织越来越喜欢用标准化测验来测查其学生或员工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和进展情况:公立学校的经费水平依赖于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表现,私立学校也越来越重视评估收益回报率的课程。各大公司也在摸索,如何用量化的指标来对员工的日表现和周表现加以衡量,以激励他们赶超季度任务量的底线。量化测试的优勢之一在于,它迫使组织采用将来完成时态来定义当前的目标。组织必须清晰地定义从长远来看,他们想要什么,当然也必须规划通向这个未来目标的必经路径。当量化测试进展顺利,人们就会知道当前应该做些什么,进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与目标相一致,最终也就能够得偿所愿。量化测试可以成为制定专业标准的有力工具。但是当组织过于关注可测量的结果,反而会形成一种不太好的文化,从而对那些最有潜力的成员造成限制,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这样的情况下,天才学生的目标就会变成追求全优成绩,积累简历资本,为了进一流学校而反复刷题,只为能考个好成绩。有能力的年轻员工也只求按照评估计划完成既定任务,无论他其实是个潜在的Excel高手还是能够开发出更高效工作流程的人。
 
  且这种不断累积的专业知识让他们最终成为能力最高的小簇人,在进步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分。当他们觉得成为专家已经太久,在这个范围内继续待着会让他们感到烦瞬,就像任性的孩子已经在汽车座椅上待了太久一样。有オ华的人喜欢挑战,他们中的许多人将“达到专家级别”看成一种中间状态,这种状态只能给他们带来几个星期的乐趣,然后他们就需要找一些新的东西去挑战。在外人看来,这种不安分看起来像是在表达不满,以至于怀疑他们是不是从来都没有开心过。
 
  (作者:泰·田代 | 来源:社交尴尬症)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