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不确定能带来幸福感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18-07-26 16:00   浏览次  
  心理导读:科技兴起是为了简化我们的生活,从卫星定位设备到推荐服务皆然,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很少会需要偶然了。一个才刚成立的研究机构表示,就人类的幸福来说,人们严重低估偶然的重要性。有些应用程序叫做「偶然产生器」,鼓励我们把一些古怪念头带回生活之中,藉此反抗超级效率的趋势。这样的应用程序,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类对不确定性固有的恐惧吗?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拒绝被优化的生活

不确定性为人们带来幸福感
 
  当我沿着繁忙的高速公路,紧跟着我跟踪的目标而行时,我确实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当我的目标把车开往住宅区的街道时,我就开始担心了。我稍微放慢速度,让自己慢下来,和这个女人保持更安全的距离,并且继续跟踪她。
 
  不久之后,她转了一个弯,穿过一座又大又漂亮的公园。尽管这里距离我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但我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从没到过这里。当我重新来到街道的另一边时,那个女人不见了,而我却迷路了。我拿出我的智慧型手机,查看卫星定位的路线。「右转到加斯科尼大道,」它说,「然后找一个看起来很孤单的人,上前要求和他们并肩而行一会儿。」我们再来一次吧。
 
  跟踪随机的陌生人,看看我最后会抵达哪个终点,这样的事不是我平常在周六下午会做的事。但是,人生也许就该如此。科技兴起是为了简化我们的生活,从卫星定位设备到推荐服务皆然,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很少会需要偶然了。一个才刚成立的研究机构表示,就人类的幸福来说,人们严重低估偶然的重要性。有些应用程序叫做「偶然产生器」,鼓励我们把一些古怪念头带回生活之中,藉此反抗超级效率的趋势。这样的应用程序,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类对不确定性固有的恐惧吗?
 
  网络让我们全都被优化了!
 
  这些新应用程序之所以会出现,反映出人们更早之前对现代效率的暴政所提出的抗议。19世纪中叶,法国革命带来的秩序,引发一种被称为「漫游」 (fl?nerie) 的文化现象。巴黎人不满意现代城市如此紧迫和疏离,希望能在城市生活中鼓励一些漫无目的的愉悦游荡。一个世纪之后,随着都市规划者使用制式框架打造城市,城市变得更加可以预测,地图也变得无所不在。于是,艺术家和活动家再次抵制有序的实用主义。这一次,他们刻意用地图随意漫游。例如一群被称为激流派的艺术家,创作了「踩在城市每一个水坑」的有趣指引。
 
  早期的网络,并不是不满的漫游者要反抗的目标。当网络在1990年代兴起时,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和不认识的人分享他们喜欢的东西,那是我们用来和通常不会相遇的人交往的方式;换句话说,那是一个促成巧合的良好机会。
 
  然后,事情开始有了改变。「从20世纪到21世纪,人们很强调优化。」一位设计偶然性应用程序的艺术家马克.谢泼德 (Mark Shepard) 说。「我们现在认为,让事情变得更有效率,是科技该为我们做的事。」这种想法把机器当作人类谦逊的仆人,让我们的生活可以过得更轻松。
 
  我们活在「优化」之中,失去了许多可能性。
 
  随着推荐系统的兴起,演算法利用你购买、喜欢和浏览的历史,还有别人的纪录,计算出你之后可能有兴趣购买哪些产品。
 
  现在,每个智慧型手机都有卫星定位,引导你抵达任何一个目的地。从超市中选择买什么,到找到你的方向而不迷路,你口袋里的设备可以保证你再也不用依赖偶然。我们的生活几乎完全被优化了。
 
  偶然生产器,用错误的路线带给你惊喜!
 
  这些偶然性应用程序来得正巧,正好回应了都市漫游的精神,刻意让你失去方向。许多人直接批评会对他们耍诈的推荐系统。「这些推荐系统都会给你更安全的选择,结果却牺牲了你到更有趣地方的机会。」英国林肯大学计算机科学家班.柯尔曼 (Ben Kirman) 说,他专门研究社会游戏。
 
  这就是为什么柯尔曼创建了偶然生产器「迷路机器人」(Getlostbot)。这个应用程序,鼓励使用者突破旧有做法,尝试到不同的地方去。只要下载这个程序,它会默默监控你在四方广场 (Foursquare) 的打卡纪录。当你的行踪太能被预测时—例如,你老是在周五晚上去同一间酒吧—那么这个偶然产生器,就会发送一个你从未尝试过的路线给你。
 
  未知是一种惊喜,试着寻找偶然吧!
 
  过去两年中,许多类似的应用程序和服务悄然激增。例如,像 Highlight 这个应用程序,会连接到你附近的陌生人;另一个叫做 Graze 的线上服务,会带给你惊喜的食物。
 
  漫游者和艺术家所实践的偶然性,看起来可能非常异想天开,但最近一份研究幸福的结果显示,他们的做法大幅降低了人性中的深刻冲突。推荐系统之所以如此吸引人,部分原因在于在大多数时候,消除不确定性是个很好的想法。维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提姆.威尔逊 (Tim Wilson) 说,「人类一直努力让世界变得有意义。」如果你了解了一些事,而且如果它们是好东西的话,你就会想办法让它们再度发生;抑或是,如果它们是坏东西的话,你要能防止它们再度发生。
 
  「不确定性」为人们带来幸福感
 
  所以,当你知道某个糟糕的结果—无论那是一场很差劲的电影,还是彻底迷路—可能发生时,会让你最不开心的就是不确定性。其实迷路或买到不喜欢的东西,并不会对我们的人生构成威胁,但我们也许可以在更严重的情境下,理解人们为什么不愿意面对不确定性。例如,有个研究曾针对做过亨廷顿舞蹈症基因检测的人进行,而这群人正等待检验结果出来。无论检验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所有得知检测结果的人的幸福感都提升了;但是无法确定检验结果的人状况就大相迳庭了。一年之后,这群人的沮丧程度,比起得知自己必须终生与这种性命攸关又让人病恹恹疾病共处的人更甚。
 
  为什么会这样呢?许多研究证实,当意想不到的事件出现,人们的反应会更情绪化。这个机制也是一样,无论它放大的只是一个让人稍微不快的事件,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无论事情大小,我们都会花更长时间去思考它,试图找出其中的解释。一旦我们提出了一个理由,我们就会接受它,把它融入日常世界中。
 
  那么,根除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似乎是一个很好的幸福策略。
 
  不幸的是,这种看法并非全貌。大多数针对不确定性的研究,往往只侧重消极的一面。在过去十年中,心理学家已开始研究不确定性带来的美好体验,他们的发现正成为强而有力的案例:让不确定性强化坏状况的机制,可能也是带来幸福的关键因素。
 
  威尔逊有个理论说,当我们在面对愉快的事件时,保持不确定性会比较好。为了测试这想法,他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得知他们有机会参加某个比赛,并要从中选出他们最想赢得的两个奖项。后来研究人员告诉所有人他们赢了,其中一群人马上就会得到他们最喜欢的奖品,然而另一群人在研究结束之前,都不会知道将得到两种奖品中的哪一种。威尔逊发现,那些被迫要花时间琢磨自己可能得到哪种奖品的人,比起那些马上得到满足的人,体验到更长时间的美好心情。
 
  当我们在面对愉快的事件时,保持不确定性会比较好。
 
  这群人也花了更长时间观赏可能得到的奖品图片。因此,这实验支持了一个理论的说法,那就是当事情尚不明朗时,人们会花更多时间专注在可能的结果上。对于快乐的结果来说,这放大了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的乐趣。
 
  所以,面对一起暧昧不明的愉快事件,人们被迫把注意力放在它身上更久,从而延长了情绪热度;这造就了心理学家所谓的「愉悦的悖论」现象:我们想要了解世界,但这种了解会剥夺我们从意外事件中得到的乐趣。
 
  来绕路吧!别顾着看GPS
 
  这些研究只不过是整个研究的一小部分,却显示了透过不确定性的力量,我们可以得到多少乐趣,并且在我们生活中引入偶然因素的技术,可以提升我们日常生活的心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某个下雨天的午后,在北伦敦北部跟踪一个陌生人。我正在测试偶然产生器 (Serendipitor),这个卫星导航程序可以扩大你行进路径的范围。它会给你小小的建议,让你稍微改变方向、绕路或是走其他路。
 
  这种应用程序的设计师,试图说服人们跨越一条线。他们甘冒犯众怒危险,因为这程序可能会让某些人觉得荒谬。「偶然产生器是种讽刺的说法:当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下载应用程序才能得到偶然性的社会里,这代表什么?」设计这个应用程序的设计师谢泼德说。然而,偶然性产生器和简单的偶然性不同,这个应用程序让你可以设定权重,确保出来的结果是好的。例如轻轻擦一下,就可以剔除你真的很讨厌的食物;此外,就算你连到可靠的谷歌地图,偶然性产生器也可以让你迷路。
 
  换条路走,前方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世界等着你。
 
  我计画好午餐要吃什么之后,便用这个应用程序查询路线。走路到餐厅只要六分钟,我的手机也显示了通往主要干道的可预测路线。一旦我出发,偶然性产生器就设定了我的第一个挑战:挑一个人,跟踪他走两个街口(谢泼德说他从激流艺术家那里,借来许多另类指引)。我在路上挑了一个拖着行李箱的女人,跟在她后面,不久后她横越马路,带我来到我从不知道的公园。现在,这程序的优点渐渐变得清晰,我忍不住在想,如果我挑到其他人,我对这个地方就会一无所知了。
 
  你愿意使用偶然生产器吗?
 
  我不是唯一一个会被「这样的事也许永远不会发生」这想法所迷惑的人。200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吉伯特 (Daniel Gilbert) 招募了一群至少已拥有五年幸福感情的人,他把这群人分组,要求其中一半的人写下他们与伴侣相遇的故事,其他人则描述可能无法与伴侣相遇的故事。测试结束后,那些描述自己没遇到伴侣的人,比起描述实际爱情故事的人,对这段感情的满足感更大。
 
  在电影《风云人物》 (It’s A Wonderful Life) 中,天使让主角乔治.贝礼看到这个世界如果少了他会变成如何的面貌,威尔森把这现象称为「乔治贝礼效应」 (George Bailey effect) 。天使说,如果乔治没有出生,一切好事也许永远不会发生。是乔治把活力注入已丧失新奇光芒的生活之中。
 
  在这次偶然的遭遇中,我除了到处乱走之外,做些随机的事情也让我兴奋莫名。跟着女人走到公园后,我花了一段时间才鼓起勇气,问某个路人我是否可以拍一张他的照片。不过,这却给了我一种成就感,虽然这样做真的很蠢。然而我不禁想到,要不是为了执行任务而去做这些事,我平日真有可能会使用这种应用程序吗?
 
  事实是,人们一直低估不确定性的正面影响。没有人比柯尔曼更了解这一点。他发现,尽管人们认为偶然生产器的概念很好,但当萤幕上真的给出建议,要求人们尝试新东西时,大家都不太愿意这样做;换句话说,人们喜欢这个应用程序,会下载它,但不会使用它。
 
  如果拒绝不确定性还不足以构成问题,那么另一个妨碍人们接纳偶然性的障碍,则是商业化—因为让人迷路的应用程序赚不了钱。
 
  打破同温层吧!拥抱偶然性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需要这样的程序。根据麻州剑桥微软研究部门的达娜.博依德 (Danah Boyd) 的说法,我们越来越依赖推荐系统,这表示人们最后会活在同质性极高的「同温层」之中,让我们的视野变得越发狭隘。她总结了目前线上偶然性生产器技术的方法,它混合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待在安全同温层的压力。
 
  因此博依德认为,这些技术永远不会在主流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却反映出一种有用的对抗思维。她说,「和那些与我们的世界观迥异的人往来,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但我们已经无法理解这样的事了。」
 
  她发现,人们的态度大约在2005年出现转变,媒体注意到网络上嗜血分子的出现,让人们对「周遭的陌生人产生道德恐慌」。大约在同一时间,我们看到社群网络兴起,人们用网络与熟人联系,而不是与不认识的人互通往来。
 
  网络资讯让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不信任感。
 
  受到限制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网络生活。「最重要是让你的孩子拥抱偶然性,」博伊德说,「以前,这说的是跳上你的单车,说走就走,而如今我们已经失去这种能力了。」这些推荐应用程序、卫星导航和其他安全技术彼此相互连结,是否会改变人们对风险的容忍度?在过去几年中,华盛顿特区的皮尤研究中心发现,美国学开车的青少年越来越少了,脚踏车的销售量也急剧下滑。就算其他州有比较好的工作,年轻人也不太愿意搬到那些地方去。
 
  所以,刻意制造的偶然性也许仍有发展的希望,某些大公司已开始在玩这个想法了。根据报导,苹果公司在2008年申请了一个专利,这个专利是说:如果两台机器突然靠得很近,它们就会自动连线。比方说,你会发现自己正和某个朋友在同一个区域,而朋友却没有意识到这点。谷歌的定位应用程序也正在做同样的事。
 
  我不期望哪一天谷歌地图会从一开始,就指引我跟着某个陌生人走,但该公司是否可能运用这种技术,在目前地图上「最快」和「最短」的选项之外,加入「最具冒险性」的选项?
 
  毕竟,在我们每天使用的技术里面多加入一些惊喜,我们就有可能再次注意到我们因不断追求效率而错过的事物。「这是目前最畅销书籍的主要故事情节,」博伊德说,「故事中的人物会遇到一些随机的事情,这些事情非常神奇,于是他们便出发前往未知之地。我们幻想着这些东西,但我们该如何让幻想回到我们的现实中呢?」
 
  (节选自《偶然的科学:好运、随机及机率背後的秘密》 | 八旗文化出版)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