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儿童的替代性创伤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5-02-15 22:27   浏览次  
  
  心理导读:替代性创伤(Trauma by Proxy)并非直接发生于小孩身上,真实的灾难事件可能在千里之外,但透过媒体或口耳传播,却可能在孩子的身上出现创伤后反应。虽然替代性创伤在最新的诊断准则(DSM-5)中并未正式纳入创伤后压力症之中,但其行为及情绪反应与此状态类似。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儿童的替代性创伤

心理咨询师:儿童的替代性创伤
 
  这些天然或人为灾难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包含住家附近发生火灾、同学发生严重车祸、社区中有人自杀、朋友中得到重大疾病、同侪中将真实的创伤经验告知孩子、社会中的重大暴力事件、父母的朋友在交通意外中受伤或死亡等等,这些受难状况都会一点一滴的影响孩子们。新闻媒体当然加剧了消息的传播,除了电视新闻反覆播放之外,报纸头条、新闻图片、入口网站、杂志封面都可能是消息传递的帮手。这也是国外媒体处理灾难事件为何如此谨慎的原因,因为任何不当的传播无论如何都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儿童青少年因为发展尚未成熟,更容易遭受外界干扰。
  
  父母亲在面对如此情境时,要先照顾好自己。自己先照顾好,才有可能有余力进一步关怀小孩。让自己成为行为模范是很重要的,即使面对灾难事件,我们还是有办法回到正常生活,每天应该进行的用餐与运动都可照常进行。小孩因此可回到常轨,在每天的日常活动中逐步恢复。
  
  接着,父母自己对整个事件要有一定的了解,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与小孩一起生活时,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若发现有过多焦虑与忧郁反应时,就应该找到合适的时间与小孩好好讨论。与孩子们讨论整件事情时,先听听他们怎麽说?如何思考整件事情?他们的观点是什麽?现在会担心什麽?听完之后,先指出自己对于孩子的观察,如小孩因为这件事情而过度悲伤,甚至吃饭也减少了、兴趣喜乐都减低了。然后解释自己对于重大案件的观点是什麽,但这些意见只是给他们参考参考,并不是与他们辩论、强加于他们之上,接受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想法,不用非得采取大人的方式不可。最后要提醒小孩,成年人随时都在他们身边,家里有足够的安全、温暖与支持。
  
  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因发展情况不同,必须注意需采用不同的方式。若对象是出生至一岁孩子,你可能会感觉他们很忙乱、不安,他们可能失去正常的发展:本来已经发展完善的,会突然不见了。如本来会对人挥手再见的,就一时忘记了,即使大人催促、鼓励,可能也不记得。另外,学习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时可能会失败,学习新的东西会比先前的慢了很多,学习历程被拉长了,重复教导仍旧无法学会。对于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大人需给予更多的抚慰,让他们安稳下来。当然在这段期间里,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教养上是必然的。
  
  若小孩是学龄前儿童(二到五岁),请先关掉电视新闻,不要重复接收过量的消息。重复的暴露在这些讯息之下,只会增加焦虑与害怕。并安排其他家庭活动,去从事自己有兴趣的事,如玩玩具、下棋、看故事书等等。最后再次解释这些事情发生的机率很低、十几年才会发生一次、不太可能重复发生在同一地点的,确认小孩身处安全的环境。
  
  若是大一点的学龄期儿童(六到十二岁),给他们具体、正确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重大空难全球一年大约发生几次;解释为何这件事情不会天天都发生;说明家里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有什麽样的门锁及安全装置。也可帮忙小孩复习紧急事情发生时可以做些什麽,如拨打110或119、记得家里电话与住址等等。
  
  若是面对青少年(十二到十八岁),因为他们已经足够成熟可以辨识自己所看到的事件,可先同理他们乍闻这些灾难事件还是多多少少会有失落感。与他们的讨论可以更加具体,如搭机之前注意安全机制、安全门的位置、如何运用逃生通道、紧急事故如何穿戴救生衣、行有余力如何帮助其他人离开现场。事件之后自己可以帮上什麽忙,如何贡献自己的能力,这些事情包含提供食物救助、捐款、提供志工服务、关怀弱势,避免未来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以上说明了不同年龄层的小孩,对于灾难之后,可能出现的创伤后压力反应。若这些徵兆出现了,需特别小心注意。经过大人的关心调整,大多数的孩子会逐步恢复,逐渐回归正常生活。如果这些特殊的行为反应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一个月上),或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就必须要认真考虑就医,寻求专业人员协助。
  
  文献资料:
  
  Brooks, B. & Siegel, P. M.(1996) The Scared Child: Helping Kids Overcome Traumatic Events. New York: John Wiley.
  
  (文/林希陶 | 来源/泛科学)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