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如何获得更多的快乐?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4-05-09 09:46   浏览次  
  
  心理导读:简单地用两个字就可以将消极的想法变成积极的想法?如果你能在每个你想到的负面想法上加个无伤大雅的“但是”,你就可以将所有负面的想法转变为积极的想法。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如何获得更多的快乐?

心理咨询师:如何获得更多的快乐?
 
  你的大脑会产生愉快还是不愉快的想法?
  
  有时,我们认为是基因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我们太安于现状,以至于忽视了我们也有能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那么,如果幸福正是你所追求的东西,要知道你可以通过训练大脑、为大脑制定方案来使自己变得开心。让我们直面这个问题。
  
  1、幸福程度,你来抉择
  
  如何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想法决定你是否开心。积极正面的想法使你快乐,而消极负面的想法则不然。
  
  “我真胖。”——这是使你无可奈何的消极想法。
  
  “我绝不会达到这个。”——还是消极的看法。
  
  “我喜欢和我的另一半过日子。”——这个积极的想法给你带来美好的感受。
  
  “宝贝,我们去度假吧!”——此刻是多么激动!幸福就在这里!
  
  到目前为止,一切顺利。为了更开心,你要如何制造更多积极的想法呢?
  
  2、你可以训练你的大脑想出令你开心的点子
  
  通过训练大脑想出更加积极而非消极的想法,你就可以变得更开心。举个例子:
  
  你注意到了么?当别人评判自己的时候,一些人是有多么不开心,而其他人似乎从没在意过。
  
  大多数人不明白的是你对批评的反应是种习惯——看法上的习惯。
  
  因此一些人习惯性地将此当回事且感到不开心,而其他人则习惯性地觉得无关紧要,并保持开心。
  
  这不仅仅是就批评来说。任何事都是这样:你如何对待恭维;如何对待不认路的司机;当面临威胁或是被别人利用时,你如何应对?
  
  当积极地选择不同的想法时,就可以加强正面思考的习惯,减少负面思考的习惯。
  
  然而,情况确实不太乐观怎么办?这是否意味着应该否定事实,假装乐观?并非如此。
  
  3、你可以做正面思考并仍然实事求是
  
  一些人认为“积极思考”等同于假装乐观。这并非我所建议的。
  
  “我身体真差。”——这是个消极的看法,给你带来不好的感受。
  
  “我身体不好,但是我现在锻炼身体,每天就会更健康一点!”——开始不太乐观,但终究变得富有正能量。结果呢?离开心又进一步啦!
  
  你看,“但是”这个词如此神奇:它使你实事求是,但又不会使你不开心。
  
  4、加个“但是”,不开心就会向开心拜倒
  
  如果你能在每个你想到的负面想法上加个无伤大雅的“但是”,你就可以将所有负面的想法转变为积极的想法。
  
  结果呢?你可以将所有不开心变成开心!举几个例子:
  
  “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减肥成功”变成“我想我怎么都不会成功减肥,但是我想其他人过去和我一样,要落实减肥!”
  
  “我永不会找到爱情”变成“如果我一直像现在这样呆在家的话,我永不会找到爱情。但是,当我外出的时候多的话,我的运气就会改变。”
  
  “我不可能还完债”变成“我还不了债,但如果我每个月存100美元就可以还一部分债了。”
  
  看到“但是”这个词的力量多么大了吧?这好像是拥有了幸福的魔杖一样!
  
  5、你越是习惯于补充“但是”,你就越是能得到更开心的结果。
  
  开始你需要联系。开始时在消极的想法后补充“但是”不会自然地到来。
  
  然而,练习地越多,你的大脑创造出的神经通路越多,这些神经通路在你每次进行负面思考时都会自动地建立想着“但是”的习惯。
  
  此般“但是”的技巧将确实改变你的大脑结构,大大地提升你的幸福程度。想要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6、为何种种断言使你不开心
  
  很多人试着从不开心直接转到开心的方面。因此,他们不是想着“我身体不怎么样,但我现在在锻炼身体,每天会愈加健康,”他们会想到“我很健康”。他们从“我身体不好”跳跃到了“我很健康”。
  
  正如穷人断言“我是有钱人”那样。
  
  问题是,通常这些“快乐的想法”并非真正快乐的想法。他们反而使你不开心。为什么?因为你并不相信。
  
  如果你认为自己并不健康,你不可能欺骗自己使自己相信自己健康无比。然而,你可以相信,自己可以慢慢变得健康。
  
  这就是“但是”技巧神通广大的原因所在。正如“假使”这样的想问题技巧,它接受你目前的状况,但也为你指明前方的路。
  
  简单地用个“但是”就可以将消极的想法变成积极的想法。你会如何开始训练大脑来使自己快乐呢?
  
  (译者:Sunny199009    来源:译言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