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攻击行为产生的根源(中)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4-04-18 16:01   浏览次  
 
  心理导读:地铁骂战,高音炮轰广场舞,文章自称“贱命一条,陪你玩儿到底”,刘强东发微博,开头四个字“我只想说”……好像现在不会好好说话的人越来越多了,究竟是什么让他们“有话不能好好说”呢?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攻击行为产生的根源(中)
 
  深度分析:攻击行为产生的深层心理原因
  
  一、亲子关系和家庭因素
  
  其实深层的原因在上文已经提到了一点点,那就是“回避-不安全”的早期亲子依恋模式。而心理学家Sroufe LA等人甚至认为,只要是不安全依恋的儿童,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都会比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负性情感,也不太受同伴和老师们欢迎,攻击行为更明显,也表现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还有一种不安全依恋类型是“焦虑-不安全型”在本文不详述,欲知详情请戳:爸爸去哪儿:解读分离焦虑和亲子依恋)心理学家Harachi TW和Fearon RP等人都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非安全型依恋与攻击行为密切相关。
  
  额外地,心理学家Soenens B等人发现,儿童的攻击性强,常常和家长的控制型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如果对孩子的控制欲过强,就容易导致孩子得不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于是孩子自身为了弥补这些不安全感,会用攻击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曾有一位致力于自闭症儿童临床治疗的专家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家访时发现,有一例具有较强攻击性的自闭症儿童,他的其他家人,彼此之间几乎没有情感交流,而都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于是这位专家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可能正是与家人的高控制欲和低沟通能力有关。
  
  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幼年期的亲子互动对儿童长大以后的人际关系有重大影响,正好学龄前阶段孩子受到外人的影响比较小,主要是受家庭的影响,家庭内部的互动情况很能说明问题,因此有学者专门针对学龄前(3-6岁)儿童的家庭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正如这位自闭症儿童临床治疗者观察到的事实不谋而合:当一个家庭的家庭功能发挥得较好时,儿童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小,当一个家庭的家庭功能发挥得较差时,儿童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谓家庭功能的好与坏,有以下六个标准:
  
  ① 问题解决:家庭内部凭借现有的家庭功能水平,有能力解决大多数威胁到家庭完整和功能容量的问题。例如资金的管理与支配问题、决定在什么地方居住的问题等等;情感问题是那些与感情和情绪经历有关的问题。问题解决能力高的家庭能很从容地解决他们家庭中出现的问题,而问题解决能力低的家庭则不能很好地解决其出现的问题。
  
  ② 沟通:它是指家庭的信息交流,重点是言语交流。沟通也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虽然这两个方面可以有重叠的部分,但是一些家庭在物质沟通的效果很好的同时却表现出难以进行情感沟通。好的沟通方式内容清晰,使人能够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不好的沟通方式则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或不知所云。
  
  ③ 家庭角色分工:它是指家庭成员履行其家庭功能的行为模式,包括日常家务,如做饭或倒垃圾的分工等。角色分工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家庭生活和谐与否的关键,好的分工能够使家庭成员充分地发挥好各自的作用,而不好的分工则容易使家庭成员产生角色冲突。
  
  ④ 情感反应:它是指家庭成员对于一系列的刺激作出适当的情感反应的能力。好的情感反应能力表现为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不好的情感反应能力表现为对各种刺激不能作出或者作出不相符的情感体验。
  
  ⑤ 情感参与:它是指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对家庭每个成员的个性、兴趣、爱好的尊重和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然而,情感参与不单单指家庭成员在一起,而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参与程度。
  
  ⑥ 行为控制:它是指家庭在各种环境压力下对家庭成员行为的限制和容许程度。好的行为控制方式是灵活的,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对家庭成员的行为作出不同的控制;不好的行为控制方式是混乱的,有对严格地控制家庭成员的行为,而有时则对他们的行为放任不管,从而容易造成家庭成员无所适从。
  
  ◎ 家庭功能不良,会导致什么?
  
  1. 父母的情绪、父母的行为方式直接作用于孩子,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在英国客体关系学家温尼科特著名的录像实验中,一个快乐的婴儿由于和一位表现抑郁的母亲一直在一起一个多小时,这婴儿的脸也变得和母亲一样抑郁了。如果一个家庭的家庭功能不良,那么养育者的情绪也会经常出问题,就像这个实验中的一样,养育者在与婴儿的互动中,养育者的情感内化到婴儿的心理信息处理系统中,成为婴儿今后无意识判断人际关系的某些基础感情,这就是科胡特所提及的著名观点:转变的内化作用。
  
  若长期如此,则会对于婴儿成人时候的人际感情能力直接产生影响。被婴儿内化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消极的当然不止“抑郁”这一种,“憎恶”、“愤怒”都可以,而“憎恶”、“愤怒”所代表的正是敌意。
  
  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家庭如果具有良好的家庭功能,那么相对而言,亲子之间的信任度就更高,沟通更有效,亲子关系中有更多的温暖和相互理解,有研究者发现,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攻击性也相对较低;反之,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惩罚常常过于严厉、父母习惯拒绝或否认孩子、父母过度干涉或保护孩子、父母经常疏离孩子,这些情况则多见于功能不良的家庭,而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攻击性也比较高。
  
  2. 无法通过观察的途径学到好的沟通技巧,更无法得到直接的情绪指导
  
  常识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都是学父母的,社会学习理论也这样认为。当家人身上没有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学习时,孩子自然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沟通者。相反,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一个自闭症儿童家庭的例子,当家人身上的沟通技巧都很拙劣时,孩子于是学会了用攻击的方式来跟人沟通,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比缺乏好榜样更糟的是,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家人其实压根不重视沟通的质量,更没有教导孩子正确地管理情绪的自觉,心理学家Crockenberg SC等人研究发现,当父母或者带养孩子的人在孩子的情绪管理上没有提供足够的指导和支持,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而我们已知情绪管理能力对于预防攻击行为的产生十分重要。
  
  ◎ 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导致家庭功能不良?
  
  有学者发现,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常见危险因素有:① 父母离异等婚姻转型事件,②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差,③ 家庭规模较大,④ 父母有抑郁症状史。在这些情况下,家庭功能容易出问题。


  (文/佚名  来源:心灵咖啡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