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人的自我发展与适应能力1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19-08-20 14:41   浏览次  
  心理导读:精神分析单门学科解决不了适应问题,适应也是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题。但是,精神分析对适应所作的和将要作的重要探讨是其他学科和方法所无法达到的。因此,我们有理由期望,任何关于适应问题的研究都要考虑精神分析发现的基本事实和关系。    ---www.tspsy.com
 
人的自我发展与适应能力1

人的自我发展与适应能力
 
  精神分析以三种形式处理适应问题:即把适应当作自我心理学的问题,当作治疗的目的和一种教育思想。令人奇怪的是,尽管“自我谐调”的概念得到了很好的规定,但经验表明,现实谐调的概念却歧义多变,包含了各种对立和矛盾的观点。
 
  精神分析单门学科解决不了适应问题。适应也是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主题。但是,精神分析对适应所作的和将要作的重要探讨是其他学科和方法所无法达到的。因此,我们有理由期望,任何关于适应问题的研究都要考虑精神分析发现的基本事实和关系。我们对适应问题兴趣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随着精神分析的发展,我们的注意焦点转向自我的机能。但是,我们对于整个人格兴趣的增加以及应用顺应现实这一标准探索心理健康的某些理论原则,也促使我们关心适应问题。
 
  ……我认为,在广义上说,正是由于精神分析的努力,人格核心领域的某些具体问题才可能扩展于心理生活的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其他领域也为精神分析研究人格概念的变化创造了条件。
 
  我首先要评论我为自己规定的某些问题的范围,在此,我不打算系统地阐述这些问题。
 
  从很早开始,也许从精神分析的发端开始,精神分析就有狭窄和广泛的两种目标。它开始于研究病态和处于正常心理学与病态心理学边缘的现象。在这一时期,精神分析工作主要围绕着“本我”和本能驱力。但是不久之后,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概念、新的原理和新的解释的需要,这些新问题超出了狭窄领域,走向心理生活的普通理论。这一方向的最关键、最有代表性的一步是我们最近的自我心理学:弗洛伊德最后15年的工作以及遵循他开拓的研究方向的安娜·弗洛伊德的研究和英国学派在另一个国度的研究。现在,我们不再怀疑在最广泛的词义上,精神分析可称为普通心理学了。我们的工作方法的概念可以看作是精神分析的,它变得更广泛、更深刻并更具特色。
 
  安娜·弗洛伊德(1936年)把精神分析的目的定义为尽可能地获得三种心理结构的知识。但是不能说心理学中每一朝向这一目的的努力都算作精神分析的。精神分析的独特特点不在于它研究的内容,而在于它独特的科学方法和它使用的概念结构。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分有精神分析的某些目标。因此,弄淸这些精神分析和一般心理学共有的目标反而会突出精神分析思想的特色(例如,设想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与阿德勒心理学之间的比较)。精神分析的最近发展并未改变其基本特色,既未改变精神分析的生物学倾向,遗传、动力的、经济的和拓朴学的观点,也未改变其概念的解释性。因此,当精神分析与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研究同一主题时,两者必将取得不同的结果。在最后的分析中,两者对事物的本质会有不同的见解,而这一不同的见解必然导致不同的描述和关系命题。……一般来说,某一特点越是与广泛的理论有关,也就越与特殊有限的理论无关。这虽然只是一个类比,却是一个有效的类比,因为精神分析在假设和研究范围方面比任何其他心理学都更加广泛,有可能成为心理发展的一般理论。然而,若要认识这一潜能,我们必须从精神分析立场和我们的理论中观察和综合某些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既包括精神分析出现之前的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又包括现代心理学中非精神分析研究的主题。
 
  有人常说,本我心现学过去、现在都是精神分析的“保留地”,而自我心理学则是精神分析与非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按触地带”。有人反对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但这种反对不同于对本我心理学的讨伐,反对自我心理学的呼声颇象一般的科学的批评,不那么有敌意,也不那么系统。在某些精神分析学家看来,这一现象说明自我心理学的发现不是无效的,就是不重要的。但这一观点并不正确:对于新发现的抵抗并不是直接指向其科学的意义。有理由相信,自我心理学遇到的批评之所以更为温和,只是因为非精神分析者很少掌握其背景和含义。弗洛伊德正确地宣称,精神分析应被看作是一个“体系”,它是一些命题的有机联系,任何将其部分与整体分开的企图不仅会损害其整体的意义,而且会改变其部分的含义并使其部分失效。所以,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根本不同于“表层心理学”,尽管正如菲尼奇尔最近指出的那样,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将一直对行为的细节和意识经验的范围感兴趣,它很少研究前意识过程以及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自我的关系。动力和经济的观点虽然可应用于所有心理生活,但很少应用于自我心理学的问题。精神分析的发展史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迄今为止仍不太清楚这些与适应成就有关的心理过程和研究方法。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自我看作人格的非生物学部分,而把本我看作是人格的生物学部分,适应问题反对这种划分,关于这个问题的细节我们后边还要讨论。显然,对于心理表面的细节进行纯现象学的描述从前是受唾弃的,但这种描述对于自我心理学却特别重要。我们也许一致同意,这些现象学的细节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兴趣,仅仅是因为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起点。最大限度地收集描述的细节这一目的是现象学心理学的目的,而不是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目的:自我心理学有赖于两者的基本差异。例如,费德的自我心理学集中探讨各种自我经验,却不单单是现象学的:各种经验的作用是作为其他过程(力比多)的指示器,处理经验是依据解释概念而非描述概念来进行的。
 
  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密切关系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特点,这一关系可以解释为什么直接介入心理结构冲突的自我机能比其他心理机能更早引起我们的注意,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其他自我机能和顺应环境的过程,不包括那些自一开始就存在于精神分析中的棘手问题,直到精神分析科学发展到近期才成为研究的主题。精神分析的观察常常是基于与自我的其他机能有关的事实和思想,但很少形成细致的研究和理论的反映。我相信,经验事实会表明,这些机能对于理解和治疗一直作为精神分析兴趣中心的心理疾病并不重要,而对于理解作为每一神经症根源的冲突心理学却十分重要。然而,我并不想低估这些机能治疗的重要性,我在此主要涉及这些机能的理论意义,甚至只是从理论意义出发。我们务必认识到,虽然自我确实在冲突的基础上成长,但冲突并不是自我发展的唯一根源。我们许多人希望精神分析成为一般的发展心理学,为达此目的,它一定要包含自我发展的其他根源。我们要重新分析精神分析的观点,并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重新分析其他非精神分析心理学获得的成果。这自然使精神分析学家对于发展过程的直接观察(首先直接观察儿童)赋予新的重要性。
 
  并非每一对环境的适应或学习及成熟过程都是冲突的。我可以举出冲突之外的知觉、意向、对象认识、思维、语言、回忆现象、创造性、运动发展阶段、掌握、爬行、走路、成熟及学习过程等等的发展。许多众所周知的精神分析研究,我在此不一一列举,把这些过程当作起点。自然,这些研究并没有从当前自我心理学的观点来对待这些问题。(E·毕柏灵考察了精神分析动机心理学与自我心理学的兴衰。)在此,我不需要罗列这些机能:诸位都了解这些机能。我并不是说,我刚才列举的和其他有关的儿童活动是与心理冲突无关的;我也并不认为,这些活动发展的挫折不能引起冲突,或能够避免卷入其他冲突。相反,我欲强调的是,这些活动的发展不仅在典型的个人发展和本能驱力的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促进或加速个人掌握这些活动的能力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我采用“免于冲突的自我领域”这一暂定的术语来表示这些机能,也就是说,这些机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在心理冲突范围之外发挥作用。我并不想引起误解:我在此讨论的并不是其发展可以免于冲突的心理领域,而是就个体而言,能够在经验上存在于心理冲突领域之外的过程。人们有可能说,个人心理生活的纵向和跨越心理结构的横向均可属于这一免于冲突的领域。但我们对于这一领域尚缺乏系统的精神分析知识。我们只是部分地了解了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惧怕:防御过程,以及免于冲突领域对于防御的种类和后果的贡献,对于本能驱力目的位移的贡献等。我们毋需证明,免于冲突领域的研究象学院心理学的研究一样,必然要忽视基本的心理学关系。
 
  研究这一免于冲突的自我领域虽然不一定没有技术意义(例如,分析抵抗),但一般来说,自我领域不象研究冲突和防御那样对精神分析的技术有很大贡献。我们在此并不关心这—问题。也许有人会争论说,免于冲突的自我领域所包含的心理过程是处于精神分析的研究之外,最好留给其他心理学原则去讨论。我已经指出了这种规定为什么不对。心理学不能被分为精神分析的和其他心理学的原则,因为这样划分使心理学原则忽略了发展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对于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学也常常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认真考虑精祌分析欲成为心理发展的普通理论之要素,我们必须从我们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借助精神分析和对婴儿发展的直接观察研究这一心理学的发展领域。现在,免于冲突的自我领域象整个自我心理学的传统地位一样,是“另一领域”,这一领域虽然在每一转折点上都十分重要,但尚不能加以系统的理论描述。然而,这一局限性很快就会消失。
 
  显然,适应既包含与冲突情境有关的过程,又包括免于冲突领域的过程。我在此首次联系适应问题讨论免于冲突的自我领域。例如,一个颇为诱人的任务是在具体病例中探讨那些吸收外部和内部刺激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这些过程导致日常的适应和正常的适应。我们对于这些过程的机制十分熟知,并把这些机制看作阻碍发展的原因。在性格发展的诸多问题中,探讨上述过程的相互作用也是很有趣的,我们把人格的这一方面叫作“自我兴趣”。例如,特殊才能对“纳西施”的分配、对象力比多和攻击本能的影响,特殊才能在促进冲突问题的解决及决定防御的适当选择等等,在临床治疗方面十分重要,尽管不足以研究问题。赫曼对于精神分析研究特殊才能有很大贡献,但他的观点不同于精神分析。在具体研究精神病患者的自我障碍以及心理生活的相互作用时,务必考虑免于冲突的自我领域。根据本能驱力和冲突不能完全解决这类问题。
 
  (作者:斯蒂芬·米切尔 | 来源:心理学空间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