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心理学堂:儿童对性别有认识吗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8-09-18 20:38   浏览次  
  心理导读:学前男孩比女孩花更多的时间玩追逐打闹游戏,而学前女孩则花更多的时间玩有组织的游戏和角色扮演。在这个时候,男孩开始更多地跟男孩玩,女孩更多地跟女孩玩,这种趋势在儿童中期逐渐增长。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儿童对性别有认识吗

心理学堂:儿童对性别有认识吗
 
  男性的奖项:最具思想者、最好学者、最有想象力、最热情、最有科学精神、最好的朋友、个性先生、最勤劳者、最具幽默感。
 
  女性的奖项:人见人爱的宝贝、最甜美的性格、最可爱的性格、最好的分享者、最好的艺术家、最大度、最有礼貌、最热心助人、最具创造力。
 
  这样的描述有什么不对? 对于女儿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得到上述女孩奖项之的父母来说, 确实有不少与现实不相符的地方。女孩通常由于她们令人喜爱的个性得到赞扬,而男孩则由于他们的聪明和分析技能获得奖励。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从出生开始到学前期以及之后,女孩和男孩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我们接下来将会看到其在青春期和之后生命中的差别。
 
  性别,即成为男性或女性的意识,在学前期就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了(性别与性是不一样的,性通常是指解剖学意义上的性别以及性行为,而性别是指在特定社会下知觉到的男性或女性)。到两岁时,儿童能够习惯地给人贴上男或女的标签。
 
  性别差异会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学前男孩比女孩花更多的时间玩追逐打闹游戏,而学前女孩则花更多的时间玩有组织的游戏和角色扮演。在这个时候,男孩开始更多地跟男孩玩,女孩更多地跟女孩玩,这种趋势在儿童中期逐渐增长。女孩比男孩更早开始偏好同性玩伴,她们在两岁时就明显地偏爱和女孩玩,而男孩要到3岁才表现出这种同性偏好。
 
  这种同性偏好在多种文化下出现。例如,在中国幼儿园的研究中没有发现异性游戏的案例。游戏中,性别“超越” 种族变量,西班牙裔的男孩会和白人男孩玩,而不是和西班牙裔的女孩玩。
 
  学前儿童经常对于男孩和女孩应该怎样行为有着严格的想法。实际上,他们对于性别适宜行为的期望甚至比成年人更加刻板。因此,相比于生命周期的其他时间点,学前期的性别认同会缺乏灵活性。5岁前儿童对性别刻板印象的信念变得越来越强烈,尽管到7岁时这些信念或多或少不再那么刻板,但却并不会消失。事实上,学前儿童持有的性别刻板印象与社会上传统的成年人很相似。
 
  学前儿童性别预期的特征是什么呢?与成人一样,学前儿童预期男性会更容易具有能力、独立性、强有力以及竞争性方面的特质。然而,女性更可能被认为具有友善、善表达、 抚育以及顺从这些方面的特质。尽管这只是期望,并没有说出男性和女性实际上的行为方式,但是这样的期望给学前儿童提供了观察世界的透镜,并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与同伴和成人互动的方式。
 
  学前儿童性别预期的普遍性和强度,以及男孩女孩间的行为差异一直令人困惑。为什么性别会在学前期(以及生命的其他阶段)起着这么大的作用?发展学家已经给出了一些解释。
 
  1、生物学观点
 
  性别与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认识,以及男女在身体上不同的生理特征有关,这点并不令人惊讶。生理特征与性别差异有关已经得到了证实。
 
  激素是一个与性别有关的生理特征,它会影响以性别为基础的行为。
 
  出生前接触高水平雄性激素的女孩,比她们没有接触雄性激素的姐妹更可能表现出刻板印象中被认为属于男性的有关行为( Money & Ehrhardt, 1972; Hines,Golombok & Rust, 2002; Servin, Nordenstroem &Larsson, 2003)。
 
  接触雄性激素的女孩更喜欢与男孩玩耍,会比其他女孩花更多时间玩与男性角色相关的玩具,例如小汽车和卡车。同样,男孩如果在出生前接触异常高的雌性激素,也会更倾向于表现出刻板印象中被认为与女性有关的行为( Berenbaum & Hines, 1992; Hines & Kaufman,1994; Servin etal., 2003; Knickmeyer & Baron-Cohen,2006)。
 
  此外,生理上的差异同样存在于男性与女性的大脑中。例如,连接两脑半球的神经束一胼胝体, 女性要比男性大。一些理论家认为,这样的证据说明性别差异可能是由激素这种生理因素导致的( Westerhausen,2004)。
 
  但在接受这种观点之前,探讨不同的解释方式也很重要。例如,有可能是某种特定的经历以特定的方式影响了大脑的发育,才导致女性的胼胝体比较大。我们都知道在婴儿期女孩说话就比男孩多,这可能导致了大脑的某种发展。如果这种假设成立,那么就是环境经验影响了生理上的变化,而不是相反的过程。
 
  另一些发展学家把性别差异看作种族生存的生物学目标。基于演化的观点,这些理论家认为,男性如果表现出刻板化的男子气概,例如有力量和富有竞争力,就会更吸引那些能为他们生育强壮后代的女性。而在女性刻板任务上(例如养育后代)表现出色的女性就可能成为更有价值的配偶,因为她们能够帮助孩子度过充满危险的童年期( Browne, 2006; Ellis, 2006; McMillian,Frierson & Campbell, 2011)。
 
  当然,我们很难将行为特征明确地归因于生物学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关于性别差异的其他解释。
 
  2、心理分析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提出我们会经历一系列与生理驱力有关的发展阶段。学前期的儿童正经历性器期,这一时期孩子的快乐与生殖器特征有关。
 
  弗洛伊德认为,性器期结束的标志是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恋母情结( Oedipal confict)。在弗洛伊德看来,恋母情结发生在5岁左右,当男性与女性在解剖学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的时候,男孩开始对母亲有了性方面的兴趣,把父亲看作竞争对手。
 
  结果就是,男孩有杀掉父亲的冲动,就像俄狄浦斯(Oedipus)在古希腊悲剧中的做法一样。但是因为他们眼中的父亲非常有力量,男孩害怕被报复,就导致了阉割焦虑。为了克服这种恐惧,男孩压抑自己对母亲的欲望,转而认同自己的父亲,试图尽可能地变得像父亲一样。自我认同就是儿童试图变得像与自己同性别的父母的过程,包括态度和价值观。
 
  在弗洛伊德的观点中,女孩会经历一个不同的过程。她们开始在父亲身上感受到性冲动,经历阴茎嫉妒(penisenvy),这种观点不出意料导致了对弗洛伊德的谴责,认为他把女性看得低男性一等。为了解决她们的阴茎嫉妒问题,女孩最终认同了她们的母亲,试图变得尽量像母亲。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认同同性父母的最终结果就是孩子接受了父母的性别态度和价值观。弗洛伊德说,通过这种方式, 社会对男性、女性“应该”表现出什么行为的期待传承到了下一代。
 
  你可能觉得很难接受弗洛伊德对性别差异的详细阐述,很多发展学家也是这样的,他们相信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更好地解释性性别发展。他们对弗洛伊德批评的基础是: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理论缺乏科学的支持和证据。
 
  例如,儿童不到s岁就早已经习得了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学习在单亲家庭中照样发生。不过,心理分析理论的某些方面得到了支持,比如学前儿童的同性父母如果有性别刻板行为,那么他们也倾向于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但这种现象也可以用更简单的过程解释,很多发展学家找到了与弗洛伊德不同的对性别差异的解释(Marin &Ruble, 2004; Chen, &Rao, 211)。
 
  3、社会学习理论
 
  顾名思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来学习与性别相关的行为和期望这里的他人包括父母、教师、兄弟姐妹以及同伴。一小男孩看到美国职业棒球联赛选手的荣耀,之后开始又对运动感兴趣。一个小女孩看到她上高中的邻居练习拉拉队舞蹈,就开始自己试着练习起来。观察到他人因性别适宜行为而获得奖励会引导儿童效仿这些行为(Rust etal, 200
 
  书籍和媒体,特别是电视和视频游戏,也有助于传递性别相关行为的传统观点。例如,对流行电视节目的分析发现,男性角色以2:1的数量比远超女性角色。另外,女性更倾向于同男性一起出现, 女性-女性的关系则不太常见(Caivert, Kotler & Zehnder, 2003)。
 
  电视还将传统的性别角色赋予男性和女性。电视节目通常通过女性角色和男性角色的关系来定义女性角色。女性角色更可能作为受害者出现。她们不太可能作为创造者或决策者出现,而是更可能被刻画为对爱情、家庭、家人感兴趣的人物。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样的榜样对学前儿童定义性别适宜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Hust,Brown & L'Engle, 2008; Nassif & Gunter, 2008; Prieleretal, 2011)。
 
  在某些情况下,社会角色的学习并不是间接地通过榜样进行,而是直接的。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教育学前儿童要做个“小女孩”或“小男孩”。这通常意味着女孩应该彬彬有礼而男孩应该坚强不屈,这些特征都与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有关。这些直接的训练提供了关于性别差异所 期望行为的清晰信息(Leaper,2002)。
 
  4、认知理论
 
  在某些理论家的观点中,形成清晰认同感的一个方面是建立性别认同的愿望,性别认同是指对于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知觉。为了做到这点,儿童发展出性别图式,即组织性别相关信息的认知框架。
 
  性别图式发展于生命早期,会作为学前儿童看待世界的一个透镜。 例如,使用他们逐渐发展的认知技能,学前儿童发展出一套对于男性 和女性而言哪此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规则”。因此,些女孩会认为裤子是男孩穿的,并僵化地应用这条规则,从而拒绝穿裙子以外的衣服。学前男孩也可能认为只有女孩才化妆,因此拒绝在学校的演出中化妆,即使其他所有的男孩女孩都化了妆。
 
  根据劳伦斯.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僵化部分地反映了学前儿童对性别的认识。僵化的性别图式受到学前儿童关于性别差异的不正确信念的影响。特别是年幼的学前儿童认为性别差异是基于外表或行为的差异而不是生物学因素。采用这种世界观,一个女孩可能会推理认为长大后她能成为爸爸,或是一个男孩可能认为他穿上裙子并扎上马尾辫就可以变成女孩。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儿童才能发展到可以理解性别恒常性,即建立在固定不变生物学因素上的关于一个人一直是男性或女性的信念。
 
  有趣的是,有关学前儿童的研究发现,性别恒常性的发展在与性别关联的行为上并没有特别的效应。性别图式实际上早在儿童理解性别恒常性之前就已经很好地存在了。甚至年幼的学前儿童,也可以基于性别的刻板观点来判断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哪些是不适宜的。
 
  与其他关于性别发展的观点一样,认知观点并没有暗示两性之间的差异是不正确或不合适的。相反,该观点认为,应该教导学前儿童把他人看作独立的个体。另外,学前儿童需要学会理解,重要的是以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一种性 别的代表去行动、实践自己的才能。
 
  (作者:罗伯特·菲尔德曼 | 来源:儿童发展心理学)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