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情绪管理:生气到底有没有用?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4-01-07 10:52   浏览次  
  
  心理导读:有学者进行了一个研究,发现冲突发生时积极而主动地处理、面对与沟通,将有助于关系的维持;反之,消极被动地不处理、逃避或忽略,甚或只关心到自己的需求,支配而压倒性地处理问题,将有害于关系。事实上,当你真正跟对方吵架的时候,你会发现这说的都是屁!   ——www.tspsy.com
  
恋爱心理:生气到底有没有用?

恋爱心理:生气到底有没有用?
 
  时序进入初冬。街上的行人纷纷搭上薄外套,不时随着偶来的阵风瑟缩着身子。砖道上落叶纷纷,以一种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方式伴着风撩刮着我的耳膜。他就站在我面前,心却离我好远。
  
  “你到底还想怎样?”他双手还抱着胸,脸向着别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还有心情跟我讨论,但以过往的经验来说,这不会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只是觉得,电动好像比我还重要。”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就算是他在洗澡也会坐在马桶上哄我睡觉,为什么现在变成是我好烦了?但我始终没有说出口,因为我知道一说出来,又会落入谁比较爱谁的争吵模式中。“那可不可以,之后空出来一段时间聊天,聊完你再去玩?”
  
  “呵,讲不听耶!要跟你说几次,下副本的时间又不是我可以决定的!公会里这么多人,难道每个人都要等我,不对,是等我跟我的女朋友讲完电话吗?要嘛就早一点打,不然就不要打。”说着就把摩托车的脚架踢起来,准备离开。“早知道接了你还要烦,我就干脆不接了,还不用被队友骂。”这是他发动机车之后,驶离我面前丢下的最后一句话。
  
  当下我几乎想就跟他分手算了。但几天后我却发现自己不自主地早早打给他,还草草挂电话。我不敢讲太久,因为又怕他生气;我变得好讨厌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充满恐惧的电话又有何意义……只好祈祷有一天他心情好能陪我多讲一点,并一边懊悔自己的犯贱。
  
  生气有时候对我们来说也是挺有用的
  
  多年来,有件事情我一直不明白。如果说忍让、修养、宽恕、原谅是华人特有的美德,那为什么每次我的牺牲奉献都搞得自己像是委屈求全?如果说人际关系应该以和为贵,那为什么先哭先闹先生气的人,最后总是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事实上,哭跟生气这两项武器作用的对象可能有所不同。在仔细说明之前,让我们先看看一位正妹朋友跟我分享的猴子实验。
  
  “我之前看到一个日本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者戴上面具混进猴子群堆,试图争夺其他猴子手中的食物。这些研究者分别戴上生气、笑脸、与哭脸的面具。结果戴着生气与笑脸面具的人遭到其他猴子的攻击,但当猴子面对哭脸面具研究者时,态度明显地温和许多。日本的心理学家解释,当动物与人在吵架的时候,让人生气的原因在于对方不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当猴子表达‘不准抢我的东西吃!’的愤怒时,如果实验者表现出生气或高兴,猴子会非常生气,心想:‘好啊,你完全不在乎我嘛!’;但是当实验者呈现难过或沮丧的时候,猴子虽然对于被抢夺食物感到生气,却因为对方带着愧疚的哭脸,而觉得‘好吧,既然你了解我的感受而感到自责就好!’”
  
  但跟猴子不一样的是,生气有时候对我们来说也是挺有用的。
  
  生气的老板往往可以获得听话卖力的员工,甩论文的教授经常可以换来更用功的研究生,而当你深爱的他转身离开,一心想维系关系的你,只好低声下气地冲上去拉住他——不论原先做错的是谁,也不论他是否“真的”在生气。于是,员工总是一边抱怨老板却又一边唯唯诺诺,研究生总是一边扎草人却又不敢吭声,而在感情里弱势的那一个人,每次吵架之前就知道结果可能又一样,每次对方看到对方生气哭泣时,就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原谅,但却又一次一次地退让,一次一次地让自己伤心绝望。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真正重视关系的人,却要背负最多的伤痕?这个问题,可能要从冲突与压力的本质看起。
  
  我真的没有在生气
  
  其实面临任何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以情绪为焦点和以问题为焦点。只是这两种方式使用的时机有些不同:一般来说,当我们有能力处理的时候(比方说一个男生很优秀很像布莱德彼特,你想认识他),你就会开始思考要怎么去进行这件事情;当我们发现事情超乎我们所能控制的时候(比方说对方劈腿),或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只好处理情绪(大吃巧克力、找朋友聊聊、或上FB去PO文发泄等等)。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是逃避(睡觉、玩电动、或做别的事情)。
  
  你发现了吗?其实很多人际问题至少有一半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尤其是进行沟通的另一方,是你的重要他人或合作伙伴的时候。这时候处理情绪就显得重要很多了。可是我们并不是每一次都聪明得知道,要先处理情绪的部分。当一个情绪发生的时候,虽然对方很明显地可以从我们的表情读出情绪,但吊诡的是我们自己的大脑本身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究竟是什么”。
  
  比方说,你会面目狰狞地跟对方说:“我没有在生气”。这句话可能有一半是对的,因为情绪是相当复杂的,你的表情和行为可能同时是生气,焦躁,羞愧,委屈等多种情绪的复合体。情绪产生的时候,我们需要两个步骤去处理情绪:(1)察觉——知道自己产生什么情绪(比方说我在“沮丧”吗?)(2)处理——以及我应该如何去面对处理这个情绪(比如我该写日记还是逛街?)。
  
  平均而言,有的人很能“察觉”自己的情绪(例如多年打坐的高僧,或常常能用心感受身边细微事物流变的人);各方面的研究与生理证据也显示,男生跟女生处理负面情绪的方式也显著地不同,女生通常要花更多的“心力”处理情绪,而且更擅长用正向情绪来压过负面情绪,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生分手后(不论甩人还是被甩)都会去大血拼。
  
  你可能常常看到书上这样说
  
  那么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都怎么办呢?以情侣或夫妻冲突为例,早期Rusbult等人利用群聚分析区分出两个向度,一个是建设性与破坏性,另一个是主动与被动,这两个向度切割出四种不同的反应模式,分别是破坏性被动的离开、建设性主动的表达、建设性被动的忠诚和破坏性被动的忽略。
  
  这四种因应方式中,又以建设性主动的表达最能有效维持关系。破坏性被动的离开伤害关系最深,个体采用此因应方式时,只关注到自己受到的伤害、自己的委曲、对关系感到失望并相信对方是难以改变的。
  
  就工商或政治领域的谈判来说,当双方的意见相左,一个协商或沟通可能有几种进行的方式(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变形,但可能跟这个模型大同小异):包括(1)同时顾虑自己目标与关系的“整合与妥协”、(2)较注重关系维持的“谦让顺应”、(3)较注重自身目标的“支配主导”与(4)既不肯定自己,又未顾及伴侣感受的“逃避”。
  
  国内学者张妤玥与陆洛就曾改编国外企业界的量表进行了一个研究,发现冲突发生时积极而主动地处理、面对与沟通,将有助于关系的维持;反之,消极被动地不处理、逃避或忽略,甚或只关心到自己的需求,支配而压倒性地处理问题,将有害于关系。
  
  处理情绪永远是第一要务
  
  事实上,当你真正跟对方吵架的时候,你会发现上面说的都是屁!你当然知道要理性啊、要认真面对问题啊、不要情绪化啊,但问题是你就在“情绪”里啊!而且如果你道行不够高的话,被情绪掌控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还容易深陷其中并且波及无辜。更惨的是,很多时候你可能根本不是这个意思,你可能只是想要保护自己受伤的自尊;你可能根本不想要让对方受伤,但是你却做了伤害彼此的事情:怒吼、动手、甚至转身就走。
  
  大学的时候我曾为了和周遭朋友相处的事情,找了系主任泡了茶。我问她说,为什么沟通的时候我们越是将问题摊开来沟通清楚,却越搞得不清不楚?不是要好好谈吗?你说有不满意的地方要讲,但真正将事情讲开之后,对方却掉入情绪化之中,根本无法好好面对。有时也觉得,事实上就是我比较有道理啊,为什么到最后我还得去道歉,搞得好像都是我的错一样?
  
  那时,系主任跟我说了一句终身受用的话:“不管问题是什么,处理情绪永远是第一要务。”。因为理性与感性间的纠葛,爱恨与情仇间的纠缠,不是光坐下来表现出要解决的诚意,就真的能解决的。基本上,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三个部份来看。
  
  ■ 第一,不是每一次你“觉得”你是理性、合逻辑的,在“事实上”也是理性、合逻辑的。
  
  人类是非常不可靠的动物,不论是在记忆或是语言上。有时候我们无法如实地反映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有时候对方的一些行为或语言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有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地扭曲自己的记忆帮自己辩护;就算我们尽力避免这些偏误,观察者/行为者效应还是偷偷支配着我们——行为者总是将事发原因归咎于情境与他人,而他人往往把事发原因归咎于行为者。
  
  所以,在这些基础上,“我每次总是理性地看待问题啊,可是效果都不彰”、或是“我明明就没有错,为什么他还是不懂?”这几个论述,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错的。其实,他也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想法,他也觉得“我明明就没有错,为什么他还是不懂?”。奇怪了,两个相反的观点,一个既定的事实,为什么可以共存呢?因为双方用的是不同的眼睛。在现象学上,我们无法“真正看见”对方眼睛里对问题的诠释。
  
  ■ 第二,就算你完全正确,完全站在真理的这一边,对于两人的关系也于事无补。
  
  因为过去各方面咨询与沟通的研究均一致地指出,决定两人关系好坏的、发生冲突后是否能修复的、问题是否能好好解决的,并不是谁赢得了真理,而是哪一次的沟通中,能真正做到聆听、关怀、与接纳对方。所以大部分的沟通书都会跟你说,同理,真心听对方讲话,就已经将冲突化解一半了,原因是当我们“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想让对方“听见”并“接纳”我们的想法,光是对方把话听进去本身,就足以让我们感激涕零了。
  
  当我们感受到对方是有在听的时候,会有两种感觉:(1)你不是只自私地在乎你自己,(2)你也关心我的感受。请注意,这句话的重点是:“当我们感受到”。
  
  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不是建立在事实上面的,而是建立在诠释上面的。简单地说,如果“我觉得”你对我好、“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你觉得”我有在关心你、“你觉得”我无可取代,都“足以”使我们的关系甜蜜美满又温馨——尽管事实上你并没有对我好、你说的事情在逻辑上都不成立、我完全不关心你、或者我其实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 第三,分析并不一定会让事情更好。
  
  很多时候,分析还会让情绪加乘,将双方都拉进负面漩涡中。如果你无法跟当下发生的事件保持距离(比方说想象自己站在远处,像是局外人一般看这个冲突事件),不断地问自己或问对方“为什么你要这要做?”,很可能在得到答案之前,就又掀起另一个争端了。
  
  毕竟疑问句本身,是很容易激发情绪的(你可以试着在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连续问他10个问题,他一定立刻讨厌你),有时候我们看似要理性地解决问题,但是问出口的分析句子却像刀子一样,句句刺中对方要害——当我们问这些话的时候,其实可能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希望对方受伤害、挑起战火,例如:“你为什么总是死性不改?”、“你摸着良心想想,这样做真的比较好吗?”、“为什么你总是这么自私,只顾着自己?”,诸如此类。
  
  那么就示弱吧?
  
  如果冲突不断升高,吵到不可开交,通常接着出现的就是泪水。我们都知道女人的眼泪是最致命的武器,看到身边的她扑簌簌地落下泪来,谁又忍心再多加责备呢?但是这句话只对了一半,不论是女人泪、男人泪、大人泪、小孩泪甚至歹人泪,只要你身边有人伤心难过认错,我们都会软化卸下心防。就像电影常常出现的剧情:坏人被打败投降,好人就会饶他一命;但当他面目狰狞地起身想要报复的时候,好人便会转身把他毙了。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受骗呢?为什么实验室里的猴子手上香蕉被实验者抢走的时候,只会攻击戴着笑脸和生气脸面具的人,而不会攻击带哭脸面具的人?那是因为人类和猴子的大脑中,有一个控制同理心的开关:镜像神经元。
  
  当我们看到一张以剪刀去剪手指的照片,或血淋淋的车祸现场,我们会瞇起眼睛不敢直视,心里也产生好痛的感觉;当我们看到电影男主角经历惊险镜头、飞越峡谷或高楼也会心头一紧;当我们看着爱情小说中的主角们拥抱接吻、屏幕上的猫咪撒娇,心中也会感到温暖万分——这些全部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它安身在大脑太阳穴上方一点点的位置,人和猴子之所以能感同身受,都是仰赖着它。
  
  我们靠着它同理别人的感受,为无辜受伤的士兵感到难过、伸手去安慰刚刚被你打了一巴掌还捂着脸痛哭的他、或是给予路边的乞丐小孩一点钱填饱肚子。因为这个神经元,我们能想到自己曾经也有受伤、做错事情、饿肚子的时候,这样的一种经验与想象,就足以让我们去原谅、去宽容、去相信那个冒犯我们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利用人的同理心,其中一个可能的做法就是哭泣或显示出悲伤。这的确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这会让原先跟你谈判的另一方转化态度,开始温和地对待你,甚至反省自己是不是有对不起你的地方。
  
  生气到底有没有用?
  
  俗话说:“一哭、二闹、三上吊”,小时候也常常听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当眼泪攻势不再奏效的时候,生气是另一种让对方软化的方法。你或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哭也可以,生气也可以?其实,生气对猴子来说不一定管用,但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很有用——当你的权力位阶比对方高的时候。
  
  如前面所讲,或许你曾经看过公司主管拍桌生气,下面的员工瞬间从原先的懒懒散散变得正襟危坐、也可能看过路边情侣吵架,原本发飙的男孩,在女孩生气转身离开,丢下安全帽之后,又赶快追上去抓住她的手——不论这个主管,这个女孩究竟是真的生气,还是只是在演戏。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目击者眼睛里的诠释:只要对方“觉得”你在生气,你就成功了。那么同样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生气会奏效?
  
  负面情绪有一个很重要的效果是,会使我们更关注在那个问题本身——迫使我们用最少的资源,开启最多的注意力,想尽最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对方心平气和的跟你说,可能你还心不在焉地玩着iPhone,但是如果他大声斥责,你可能立刻正襟危坐,仔细听他要说什么。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负面的情绪常常与悲剧有关:老板发怒,不久解雇;女友发火,不久分手。
  
  不过生气跟哭泣的效果不同,并不是“总是”有效的。就像你可能有注意到的,因为他是老板我们才会害怕(你可以试想今天拍桌子的如果是菜鸟小职员,结果会如何)。毕竟有权力的人,总是同时具有生气的本钱。可是有的时候,这个权力的高低并不是那么明显——比方说刚刚男女朋友吵架的例子,究竟是谁生气有用呢?难道女孩在恋爱中的“职位”比较高吗?
  
  通常,当一段关系的权力位阶并不如企业组织一般容易辨认的时候,我们会看几个特征:(1)谁投入这段关系多一些?(2)谁需要这段关系多一些?(3)谁比较不想要破坏和谐?例如,男孩可能比较爱女孩,花很多时间金钱精力在对方身上、比较怕孤单,是个没有很多朋友、没有备胎的好好先生;女孩身边可能从来不缺苍蝇乱飞,从来只有她甩人没有人甩她,这些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权力结构:爱的多的那个,总是会先低头。
  
  怨偶的吊诡
  
  于是,看到这边我们似乎可以下一个结论,人类既然这么容易受对方的情绪影响,那么下次再吵架的时候,对方再度不重视我们需求的时候,我们不如就先佯装生气,失败的话再用口水假装几滴眼泪。这样一来,想吃的东西、想去的地方或想买的包包,都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轻易地就可以到手?
  
  事实上,McNulty可能会支持你的看法。他做了许多实验,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是:虽然大多数的励志书籍或心理学家都鼓励你,两人相处要互相包容,发生冲突时要相互礼让,对方做错的时候要真心原谅,但是对于那些怨偶而言,冲突、争吵、不原谅,反而更可能让这段关系持续下去。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些怨偶们不是犯贱欠骂,而是每次的争吵、每次的眼泪、每次的甩门离开,都让对方愿意去“重视”那个问题。
  
  不过,这些方法虽然奏效,我在这边最后还是要下一个“但”书:除非你跟他的两性关系已经病入膏肓,或者你希望你们的两性关系是活在恐惧平衡之中,你可以试试哭泣或生气。没有人会喜欢跟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或是暴怒发飙的人相处,基本上来说,一段幸福快乐的关系还是建立在比较正向的冲突解决方式上面。
  
  最后举一个说服心理学上常用的例子“脚在门里术”与“脸在门上术”。你可能曾经在火车站遇到一个人发一张传单给你,然后你好心地帮他拿了一张,你才发现他是推销爱心笔的,转身就要走,但他哀求地说他只是个可怜的打工学生,如果你不买笔的话,可不可以捐赠他一点钱……最后你会发现你不情愿地从口袋中掏出50元了。
  
  从推销员的角度来看,他达成他的目的了,利用一些说服技巧和博取同情,零成本又成功地让50元进入他的口袋——同时,也成功地让你讨厌他。不过他不在乎你跟他的关系究竟会变怎样,因为你们可能一辈子就见这么一次面,就算你恨他入骨,他也不痛不痒。但如果这个人,是你身边的爱人、同事、或亲人呢?谈判与沟通,讲的是技巧,可是也讲人情。不择手段地生气或难过,虽然有时候能达成目的,但却也同时输掉了这段关系。
  
  “我下定决心放弃他的那天,很难过,也很开心。”她用不知道是哭还是笑的表情抱着晤谈室里的兔子跟我说。
  
  “是什么样关键,促使你做这样的决定?”
  
  “我觉得他很可怜。一直以来,他透过这种方式让对方接受他的想法,答应他的要求;也因为他条件真的不错,家境又好,一直以来,他也大都得逞了,可是,也使得他只会关心自己,不懂得关怀别人……”
  
  “我也发现,没有他我也可以过得很好……应该说,我可以过得更好。我的心终于不用再跟随一个人的情绪起起伏伏……那些我真正想得到的安全感,在这段关系里我一点也得不到,我只是一直在消耗我自己而已。”
  
  毕竟,只在意自己的人际关系是无法幸福长久的。有一天我们终究会发现,不需要再委屈自己去迁就他的脾气、也不需要再低声下气去说些安抚他的言语,因为身边还有许多更值得我们投入的关系。
  
  每次争吵后感到胸闷不平,我就会想起实验室学姐说的一段话:“我们都喜欢‘被需要’的感觉……当对方要求你的时候,你或许会觉得难为,但也同时感觉到自己是重要的。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委曲求全,以保住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可是长期下来,我们不但没有留住对方的心,还会失去更重要的东西。这世界并不会因为谁消失了就停止转动,对你,对他,都一样。”
  
  (文/海苔熊  来源:唐山心理咨询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