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关于拖延症的案例分析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5-03-23 14:48   浏览次  
  心理导读:很多人看来,拖延就像一个迷宫。我们想从起点奔向终点,可是却被无数墙壁困住。这个迷宫在大脑里生根发芽,它的根源盘根错节相互缠绕。咨询师告诉我们,想要真正走出和消解迷宫,得拨开拖延土壤下的情绪根源。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关于拖延症的案例分析

心理疾病:关于拖延症的案例分析
 
  H今年27岁,正在上研三。她的烦恼是毕业论文,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每次我准备在宿舍构思论文的时候,我都是觉得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我可以静静打个盹,或者美美伸个懒腰。可是等我发一会呆,就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我想我应该快点开始步入正事了,可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状态,似乎有一个石头压在心上没法行动。越来越多的想法在我的大脑里盘旋,我觉得单靠自己一个人根本搞定不了!我试着想让自己放松下,可是大脑里一头乱麻,根本没有办法真正开始。我只能短暂放弃它,转向聊qq或看电影。我希望下一次能好点,可是每一次都是这样!我害怕自己永远也完成不了论文。”
 
  在咨询师眼里,H是一个恬静的女孩,只是眉头紧缩,似乎充满忧愁。在H的上述描述中,咨询师感到了她的孤立无助。“在你尝试完成论文的过程中,有没有寻求过什么样的帮助呢。”咨询师问。
 
  “没有,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别人帮不了,还会添倒忙。甚至是我的指导老师。”说到这里,H叹了一口气,“她倒是挺热心地给我提供各种选题,可是我发现一个也无法让我真正的实行。我甚至觉得她过多的建议,干扰了我正常的写作思路。也许我只能靠我一个人才能前进,但是现在最糟糕是我不知道如何前进。咨询师,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呢?”
 
  “你希望你完成的论文会是什么样的呢?”咨询师问。
 
  “现在还不太清楚。我希望能够真正表达我的想法,以一种令我非常满意的形式。它能代表我在学术上的成就,不辜负父母对我学业上的期望。”H说。
 
  咨询师注意到H的要求中夹杂了自己和父母的双重期望。随后,他们讨论了H的童年。H出生在一个双职工家庭,母亲是一个工厂女工,父亲是一个民办教师。父母很早就向她灌输了读书上进的观念,特别是小时候父亲喜欢陪她读唐诗宋词。在父母的影响下,H早早树立好好读书出人头地的理想,小学和中学她学习成绩都非常好。高中那年,父亲因学校裁撤民办教师下岗,家里经济情况出现较大波动。她更增添了通过读书改善家境的动力。
 
  大学四年,她延续学业上的优势,顺利保送本校的研究生。研究生的生活,她过得依旧顺利,只是毕业论文遇到了麻烦。她说,其实他们学科的毕业论文并不难写,很多同学都早早确定方向按步推进,可是她却始终无法在选题上确定下来。“每一次当我想强迫自己确定选题的时候,我脑子里的想法就骤然增多,就像进入一个到处碰壁的迷宫。我想摁住自己的想法,告诫自己不要乱想。可是想法就像水里活蹦乱跳的鱼,弄得我筋疲力尽。
 
  “那个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咨询师问。
 
  “很多吧。我会害怕这个选题计划实施不了,导师那边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样,即使我勉强尝试去做,里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我甚至会想到自己在答辩时,面对最后漏洞百出的毕业论文,最后会被问的哑口无言,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来。我害怕论文的结果,会让我很失望,让朋友很失望,让导师很失望,让父母也很失望。”H说。
 
  咨询师意识到,H有过高的自我目标。过高的自我目标,让H无法摆脱失利的阴影,也有了逃避失望的借口。简而言之,H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完美主义者。她为了满足父母和自己的期望,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她努力追求过高要求的目标。然而在赋予自己过高要求的同时,她也在更大压力中不知所措。
 
  她害怕在未来的工作中平庸,在父母的心目中失望,乃至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完美主义者觉得一切事情都该自己来做,认为任何求助都是软弱的表现,于是她拒绝了导师提供的建议。她渴望找到完美的论文计划,为此苦思冥想殚精竭虑,不惜拖延放弃一切行动。为了心中的完美,她甘愿放弃一切。
 
  咨询师认为,为了让完美主义者摆脱拖延,要教会他们学会成长的心态。就是说,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练习,人们的能力会逐渐成长和发展。他们应该放弃对不完美的过度担忧,学会正视自己现在生活的真实处境,而不是仍由想象的恐惧滋生繁衍。为此,咨询师先要让H意识到自己拖延背后蕴含的对改变带来的威胁的担忧。
 
  咨询师告诉H,她在拖延症背后可能蕴含着这些恐惧:如果我顺利开始了论文写作,还是写不出自己期望的论文,那该怎么办;如果我顺利通过了答辩,还是得不到自己期望的工作,那该怎么办;如果我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还是达不到父母对我学业的期望,我该怎么办。
 
  “或许纠结拖延的背后,你更纠结的是不拖延的后果。你将处在一个不熟悉的威胁地带,那里你必须面对有很多未知的风险,体验更多令人不快的情绪焦虑。然而即使这种焦虑令你无法忍受,还是希望我们能一起关注和觉知。只有当你接受、探索和处理情绪的时候,这些情绪才不会再组该你采取行动。”咨询师说。
 
  在咨询师的鼓励下,H开始了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和管理。咨询师教给H一个方法,如果把内心的压力和期望看成一个检察官的指责的话,拖延着可以在内心培养一个辩护律师的声音。当内心检察官尖锐地批评自己又把论文计划搞得一团糟的时候,自己可以启动辩护律师模式争锋相对地回击来塑造积极成熟的自我形象。
 
  在能妥善接纳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咨询师协助H建立明确可操作的论文目标。咨询师建议,H不能全凭主观感受确定论文主题。她需要选定一个具体目标,并分解成几个较小步骤。咨询师建议,H先根据时间、地域、人物等细分论文主题,从中找到一个新颖可行的论文题目,并考虑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步骤和框架。在此基础上,她再征求导师的意见,检查计划的完备性。咨询师还建议H在图书馆进行自己的论文计划,这样既可以避免宿舍舍友嘈杂声音的干扰,也可以避免原先旧的写作环境给自己的暗示和压力。
 
  “记住,当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悲观念头还会在心里涌现出来,预期的障碍还会让你裹足不前。重要的是你要相信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并期望自己将走向终点完成目标。”咨询师说。
 
  也许,H从拖延的泥潭中走出的第一步还有点笨拙,但她已经开始摆脱了在停滞不前中窒息的感觉。拖延尝试意味着面对挑战时的退缩,而H的进步意味着她开始学习在挑战中成长。在挑战中学会行动,让自己的内心更加成熟,这是应对拖延心理的精髓。而只有我们按照真实的自己设想和计划时,我们才能开始真正符合自己意愿的行动,走出拖延布下的无穷无尽的黑暗迷宫。
 
  (文/罗林 | 来源/心理圈)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