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解读:别理那些‘钓鱼’的人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2-10-09 13:02   浏览次  
  
  心理导读:当下一次有“脑残粉”攻击我的喜好,或者因为我发现某款产品的微小瑕疵而令他们大发雷霆时,我至少不会那么生气了,这是他们的一贯作风,早已被注定。 ——www.tspsy.com
  
心理解读:别理那些‘钓鱼’的人

心理解读:别理那些‘钓鱼’的人
 
  从Play Station的忠实玩家到苹果的狂热粉丝,这些“极度痴迷者——脑残粉”(fanboy)有时可能焦躁、易怒,但现代心理学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狭隘心态的倾向。
  
  他们喜欢对网络上相互攻击性的争论煽风点火,喜欢夸大“其他产品”的微小瑕疵,通常会告诉其他产品用户“你使用的产品不行”。没错,他们就是“脑残粉”。
  
  随着圣诞购物旺季的临近,科技公司近期频繁发布新品。毫无疑问,这些“脑残粉”纷纷出动,像投放大量的燃烧弹一样对“其他产品”品头论足。这不仅引发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健康的人变得如此疯狂,以至于只能听进去自己使用的产品的称赞声?
  
  “我们”和“他们”
  
  从普通人变成“脑残粉”其实并不是一个极大的跳跃。其根源可以归结为一个存在了数十年的心理学理论“社会身份”(social identity),该理论由心理学家亨利·泰菲尔(Henri Tajfel)和约翰·特纳(John Turner)提出。
  
  对于该理论,简而言之,人们很本能地倾向于将自己划分为不同的群体,而这些群组只是存在着极小、毫无意义、甚至完全是人为的差异,目的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种属于这个世界的感觉。一旦将自己划归于某个特定的群体,他们就会显示出极大的忠诚。对于支持该群体观点的人,他们会鼎力支持,同时对“局外者”加以歧视,尤其是属于竞争对手阵营的“局外者”。
  
  换言之,作为社会生物,我们在社会上倾向于将人们分为“我们和他们”。例如,民族党和共和党,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扬基棒球队(Yankees)和红袜棒球队(Red Sox)等等。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进入这种人为的区别状态。
  
  基于此,一些商业广告,如苹果的“我是Mac”和三星的“我是很酷的Galaxy SIII 用户”等,就很容易让人们进入这种差异状态,从而导致不理性的极度痴迷行为。
  
  这是否意味着这些科技公司是在故意煽风点火呢?不是。这里只是想说,这些产品的用户早已经有一种倾向,即彼此不喜欢,水火不容,而这种广告只是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倾向。
  
  “社会身份”理论称,这些“脑残粉”并不是有意选择让自己成为某个品牌的忠诚用户,但糟糕的是,有研究结果显示,“进去容易出来难”。一旦成为了某款产品的“脑残粉”,想要抽身是很困难的。
  
  “极度痴迷主义”胜于宗教信仰
  
  一旦“脑残粉”将自己视为某一特定群体的一员,他的忠诚度是相当可怕的。自己选中的产品绝对不会出错,而“其他产品”则绝对不是好货。对自己选中的品牌,他人的任何指责都是异端邪说,甚至是对上帝的亵渎。而且,“脑残粉”视为所选中产品的“福音传道者”。
  
  BBC 纪录片《超级品牌的秘密》(Secrets of the Superbrands) 对苹果粉丝亚历克斯·布鲁克斯(Alex Brooks)进行了测试,以判断“脑残粉”在看到苹果产品后的身体反应。神经科学家向布鲁克斯展示了一些图片,其中包括苹果产品的图片和非苹果产品的图片,而布鲁克斯的大脑反应是不同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当看到苹果产品照片后,布鲁克斯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与宗教信仰者看到与所信仰内容相关图片后被激活的大脑部分相同。
  
  “苹果狂热粉”在看到苹果产品后大脑被激活的区域,与宗教信仰者看到信仰内容相关图片后被激活的部分相同。
  
  一位精神学科学家称:“这意味着一些大品牌的科技公司已经控制或利用了用来处理宗教信仰的大脑区域。”
  
  我并不认为,只是一些大的科技品牌才控制或利用了该大脑区域,但这却可以说明,当自己选中的产品遭到批评或蔑视时,“脑残粉”为何如此疯狂地反击他们。
  
  “极度痴迷主义”甚至胜于宗教信仰。一旦将自己归入某个特定群体,并持续一段时间,那么你的身体就已经适应了相关功能。正如我此前所说,究竟是我们进化了科技,还是科技进化了我们?
  
  习惯成自然
  
  澳大利亚艺术家海伦·索斯(Helen South)在 About.com 网站发表过一篇文章,引发了一个关于 Windows 8 及其陌生的手势操控的有趣问题。苹果在法庭上极力保护自己的手势专利,部分原因是因为人脑的倾向已经习惯于经常使用的界面?如果一些常用的界面归苹果专属,如点击放大,那么对于长期用户而言,要换一部手机就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
  
  索斯在文中写道:“重新布置放刀叉的抽屉,看看在多长时间内,不会再去放刀的位置去拿叉。当来到另外一个国家,看看多久能从右侧通行适应左侧通行?”
  
  这种设备界面上的不同,以及“脑残粉”使用另一种产品时所感到的困惑,进一步突出了前文所述的“我们”和“你们”之分。
  
  有证据表明,一些主要的操作系统厂商也意识到该问题。例如,苹果在Mac OSX 开发人员指南中称,开发人员应该使用熟悉的OSX界面组件来提供标准功能。此外,iOS开发人员数据库中也包含了同样的原则。
  
  不仅苹果,微软也是如此。微软在Windows 8手势指南中称,开发人员应避免使用类似的手势,以防给用户造成混淆。其实,微软几乎对Windows 8应用的每个部分都做出了规定。
  
  结论:
  
  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也不确定,但也不是在说,我们可以忍受或接受“脑残粉”的极端行为。俗话说的好,“别理那些‘钓鱼’的人”(发表某种言论后等待别人的攻击性回复)还是有道理的,毕竟,你无法轻易说服那些“脑残粉”。
  
  此外,当下一次有“脑残粉”攻击我的喜好,或者因为我发现某款产品的微小瑕疵而令他们大发雷霆时,我至少不会那么生气了,这是他们的一贯作风,早已被注定。
  
  (文/JOELY 唐山心理咨询网 www.tspsy.com)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