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老师凌空摔女:暴力如何被养大?

责任编辑:tspsy-燕子  发布于2012-10-04 06:58   浏览次  
  
  心理引言:原是老师帮助孩子做康复练习,但怎么就突然变成了一场个人故意犯罪行为?仅仅因为孩子的不配合,就爆发完全不顾孩子承受能力的凌空摔女,如此“师德兽行”令人匪夷所思,老师暴力行为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操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www.tspsy.com
  
老师凌空摔女:暴力如何被养大?

老师凌空摔女:暴力如何被养大?
 
  事件回顾:近日,一个凌空狠摔女幼童的视频令人震惊:监控录像中,一位老师(许立欢)正提起一个幼童瑶瑶(化名),让其在平衡台上站好,但是女童三番四次不愿意站立配合。只见老师凌空向后,将女童狠甩在地上,致使孩子的头部撞到地面,昏迷不醒。之后,该名老师见孩子躺地不动,又拉起孩子的双脚,原地360度翻转。事发广州市番禺区子惠儿童康复服务中心。对此,网友纷纷声讨该老师的“兽行”。
  
  原是老师帮助孩子做康复练习,但怎么就突然变成了一场个人故意犯罪行为?仅仅因为孩子的不配合,就爆发完全不顾孩子承受能力的暴力,如此“师德兽行”令人匪夷所思,老师暴力行为的背后是怎样的心理操控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暴力成因:面对自我情绪的恐惧和软弱
  
  一个老师对一个幼童爆发如此“兽行”令人费解。这些人是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里有如此多的暴力?这种敌意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如何理解这些看似愚蠢的暴力行为?
  
  很多人并非不知道暴力的无效,他们只是害怕去面对情绪——面对蛮不讲理的孩子、面对不合作的反对之人,很多人习惯性地害怕这种情绪表达,于是就用简单点的方法吧:用武力让他们闭嘴,让他们乖乖听话吧。
  
  所以,选择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宽容上。一方面是一种无知,更重要的只是软弱而已——面对情绪的软弱。我们看到了情绪演化成可怕的语言、行为、思想,但是看不到这些表象背后合理的情绪。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越不能接受情绪表达——对立的情绪就越被扭曲的表达——越扭曲,情绪就表达的越极端——情绪表现的越极端,越不能接纳情绪……
  
  本质上任何施暴者都是恐惧和软弱的,他们除了暴力,一无所有,连内心的家园都在被他们自己摧毁。
  
  暴力心理:寻求自我毁灭式的伤害
  
  很多名字都因为“暴力”而被人们深深记住。近年来,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校园暴力事件、家庭暴力事件和社会暴力事件的频发,日渐威胁着人们的安全。然而人们倾向于认为,所有的暴力行为都能找到某种合理的动机,而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暴力行为需要回归到家庭和社会,并为暴力行为进一步解读提供解释路径。
  
  在以往的诸多暴力事件中,很多施暴者都有惊人的共同点:性格不健全,自我价值缺失和自我伤害。心理学上说,暴力是一种自我毁灭式宣泄情感的方式。在宣泄的过程中,施暴者的情绪得到缓解和一定程度的转化,但是没有真正的解决暴力情绪,同时衍生出一种内疚和恐惧。
  
  事实上,施暴者对暴力存在内在的认同,崇尚“强权就是真理”,所以施暴者本身性格上是不健全的,容易走极端的思维。同时施暴者虽然使用强硬的手段来表现在自身的强大,然而,施暴者的自我价值感是缺失的,对自己生命的漠视,对别人生命的不尊重,甚至对一个幼童缺乏基本的暴力危害认知。
  
  而在众多的暴力事件中,都能直观地发现施暴者的最终结果是寻求一种自我灭亡式的伤害。
  
  暴力根源:暴力被“培养”成解决问题的手段
  
  心理学家研究和识别出了许多决定了我们行为,以及当一个人在培养暴力倾向时是否处于危险之中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生物性状、家庭纽带、个体特征、智力与教育、儿童发展、同伴关系、文化塑造与弹性。
  
  人的生命或者组成部分的每一个因素之间都能相互产生影响。当消极因素累计(如虐待、乱遭遭的街区、或者心理问题),同时积极因素缺失(如成功的机会、提供鼓励的成年人、或者有韧性的性格)达到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就是暴力很有可能一下子集中爆发,以此作为解决生活当中诸多问题的一种手段的时刻。
  
  暴力的根源来自家庭。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课堂,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施暴者通常都是早期教育的暴力承受者。从小到大,施暴者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暴力,例如家庭暴力、环境冷暴力、电视文化传播的古惑仔或者是网络游戏中的暴力等等。还原施暴者的社会关系网路和家庭教育背景,我们不难发现,施暴者都能在各自的家庭里接触到这些其中的暴力。长期以来,施暴者对这些暴力都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认同感。
  
  暴力如瘟疫般蔓延,都反映出人们对生命责任淡漠,对社会价值认识模糊等生命意识的缺失。专家提示,对自身要加强生命教育,提升自我价值。培养作为生命个体的自尊心和责任心,形成自立自强精神和自我控制能力,不仅使自己与外部世界沟通具有主动性,而且对自身发展也具有主动性,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成为生命活力的人。
  
  (文/心灵咖啡 唐山心理咨询网 www.tspsy.com)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