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咨询案例 > 亲子教育 >

宝宝哭闹要立即安抚吗?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0-03-22 18:20   浏览次  
  心理导读:有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让婴儿“哭出来”不会影响行为发育,而且也可能有助于自我控制的发展,但许多专家不同意这种观点。     ---www.tspsy.com
 
哭闹的婴儿需要立刻安抚吗?

哭闹的婴儿需要立刻安抚吗?
 
  父母到底是应该让哭闹的婴儿“哭出来”?还是应该急急忙忙地跑去安抚孩子?一项新研究再次引发了这个悬而未决的争论。该研究表明,允许婴儿放声痛哭并无害处。
 
  依恋理论认为父母应该尽快让婴儿平静下来,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警告父母:任由婴儿哭泣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包括破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纽带,或者导致婴儿的压力水平升高。
 
  不过,也有人认为,抱起孩子会加剧婴儿的哭闹,父母应该让孩子“哭出来”。
 
  研究人员发现:让婴儿哭泣不会影响婴儿的行为发展,也不会影响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还可能有助于他们形成自我控制,让自我控制的能力获得发展。
 
  沃里克大学的迪特尔·沃尔克(Dieter Wolke)教授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他表示,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不应该太过纠结自己采取的方式是否妥当。
 
  他说“我们可能只是在小题大做。”
 
  斯旺西大学(Swansea University)儿童公共卫生教授艾米·布朗(Amy Brown)表示,我们应该谨慎对待这项研究。
 
  她指出,参与研究的母亲,很少会让自己一直“哭闹”着长大到18个月,然而,这项研究并没有考虑父母是否会一直放任孩子哭泣,也没未发现这项研究是否有帮助。
 
  Amy警告说:“这并不能证明可控制的哭泣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她警告说,不应该用这个发现来教导母亲。她说:“这项研究并没有谈到很多母亲在孩子哭的时候是多么的痛苦。”
 
  该研究发表在《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上,论文报告了他们如何跟踪英国178名从出生到18个月的婴儿以及他们的母亲。
 
  研究人员要求母亲们填写一些调查问卷,报告了她们在4个特定时期任由婴儿“哭出来”的频率,这几时期是足月,3个月、6个月和18个月。研究人员还向这些父母询问了其他的问题,包括,他们的孩子在三个月和18个月时,在一天中哭的频率和时间。
 
  当婴儿18个月时,研究小组评估了孩子的行为发展,以及对母亲的依恋,而在3个月和18个月时,研究小组通过录像记录了两人之间的互动,探讨了母亲对婴儿的敏感程度。

婴儿大哭如何应对
 
  足月,3、6和18个月时,父母离开时婴儿的哭泣频率
 
  研究发现,虽然母亲很少会在婴儿一出生就任由其“哭出来”,但是随着孩子长大,这种做法变得更加普遍,约三分之二的母亲允许婴儿有时或经常哭闹。
 
  这么做好像也有一些好处。他们注意到,随着新生儿在18个月的哭泣时间缩短,孩子们不得不少哭几次。
 
  研究小组补充说,这种做法似乎也没有造成伤害,母子之间的依恋程度也没有负面影响,不会影响母亲在18个月时的对孩子状况的敏感度,也不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多种技术(包括父母填写的问卷、心理学家的报告,以及观察母婴之间的游戏)对孩子的行为发展进行了综合的评估。
 
  作者写道:“我们既不建议让婴儿哭喊,也不建议立即做出反应。”Wolke说,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直觉知道如何最好地应对婴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和孩子都会逐渐相互适应。
 
  然而,Wolke说,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父母应该忽视一个哭闹的婴儿——特别是在婴儿早期。
 
  他说:“喂养、安全和其他事情(例如哭闹的)是婴儿重要的交流方式,所以,照顾者应该对哭闹做出反应——这是我们自然发生的反应。”不过,Wolke补充说,让宝宝哭几分钟可能会有帮助,尤其是在非喂奶的时候。“这样他们就能学会如何自我安慰。”
 
  这项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该实验依赖于被报告的哭闹,而不是直接的观察。但是,这项研究不能解答让孩子哭闹本身是不是导致随后哭闹持续时间缩短的原因。
 
  Wolke说,由于家长对照顾孩子有着自己的强烈主张,因此不可能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来探讨这一问题。
 
  肯特大学育儿专家Charlotte Faircloth博士说,“哭出来”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她说:
 
  “这项(新的研究)能够让许多父母放心,不会为自己以前放任孩子哭闹而心怀愧疚。但是,正如研究作者的建议,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信任,相信他们会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
 
  国王学院儿童健康与行为学教授斯蒂芬斯·科特(Stephen Scott)表示,许多研究表明,被过度溺爱的儿童,其心理可能缺乏韧性,并且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出现适应困难。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项最新的发现是有意义的。Scott说:“当我们在在丛林里打猎时,留在山洞里哭泣的婴孩不太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这不太可能让我们这个物种的心理变得非常具有韧性,但是我们的心理弹性也会让我们难以置信。”
 
  Bilgin, A. and Wolke, D. (2020), Parental use of ‘cry it out’ in infants: no adverse effects on attachment and behavioural development at 18 months.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 doi:10.1111/jcpp.13223
 
  (作者:Nicola Davis | 编译:mints | 来源:心理学空间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心理导读: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接触太多血腥和暴力的东西,会使孩子受到这类行为的潜移默化,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误以为暴力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行为,事实上影视中的描写与...
  •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心理导读:父女关系决定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许多面--她如何表达自己;她与男人的关系;他是否自立等等。而这些并不取决于父亲是如何用言语告诉你的。重要的是,他怎么和你沟通...
  •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心理导读:遵从取向是指家人强迫彼此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保持一致的意愿有多强。高度遵从的家庭管理沟通的目的在于寻求和诸免冲突,促进相互依存,以及取得服从。在这样的...
  •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心理导读:孩子一旦被恐吓、被威胁,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把...
  •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心理导读:精神虐待与那些受到过虐待的人中间出现的精神疾...
  •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心理导读:婆媳育儿矛盾,真的很突出吗?我的答案是,是的。但这些并非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而是用耐心和智慧便可化解的内部矛盾。 www.tspsy.com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
  •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心理导读: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小时候会游泳的孩子除了身体发展更快,他们在视觉运动的技能,比如剪纸、着色和绘制线条与形状,还有数学相关任务的方面显然得分更好。他们的...
  •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心理导读:鹰爸教育本质上亦是一种人性教育,更是一种爱心教育,这是一种超越溺爱的大爱。在中国家长普遍溺爱成风,中国孩子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这样的鹰式教育尤为重要,值得...
  •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心理导读:有时候小孩子会跟我们说,他们的耳朵突然就听不清了,或者是耳朵里持续有嗡嗡的噪音,或者是乘坐飞机旅行,再或者是开车下山气压突然升高,感觉到耳朵被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