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咨询案例 > 亲子教育 >

亲子教育:沟通比体罚更有用

责任编辑:tspsy-思思  发布于2013-12-25 17:09   浏览次  
  
  心理导读:本文编译自CNN,文章探讨的是美国问题儿童的教育问题。美国法律对儿童的保护、教育理念、社会生活均跟我国存在差异,另外,问题儿童的教育跟普通儿童的教育也不尽相同。但教育总有相通之处,防患未然要胜过出现问题后再修补,文中尊重孩子的意志、注意跟孩子亲密的沟通交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并让其知道后果以及尽量不要体罚孩子等,还是值得很多中国父母借鉴。    ---www.tspsy.com
  
亲子教育:沟通比体罚更有用

亲子教育:沟通比体罚更有用
 
  上个月,一名9岁男孩因为偷偷搭上一班从明尼阿波利斯飞往拉斯维加斯的飞机而闻名世界。新闻发布会上,他的父亲情绪崩溃至痛哭失声,表示儿子的问题行为以及自己在管教上的无力给他很大的挫败感。这名父亲情绪激动地颤抖着说:“我能怎么办?如果我打儿子就要被关起来(在美国即便是父母,体罚成年子女也是犯法的)。如果我放任自流,他就给我惹麻烦。求求有人来帮我。”
  
  这位父亲崩溃的眼泪也让全国注意到这样一个话题:在管教上力不从心的家长要如何应对问题频出的孩子。
  
  为家长和孩子解决了包括管教在内诸多问题的心理学家和社工,明确指出:并不是只有这名父亲在管教这件事上深感无力;即便是在他现在的处境中,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只是他可能没有意识到。
  
  失控是现实,不是问题
  
  像偷渡小孩的父亲一样,很多有严重行为不端的孩子的父母,都认为孩子失控了。
  
  心理学家皮克哈特说:“失控是现实,不是问题。”皮克哈特(Carl Pickhardt)已出版了15本育儿方面的书,包括《安全渡过孩子青春期(Surviving Your Child’s Adolescence)》、《全能父母正面管教指南(The Everything Parent’s Guide to Positive Discipline)》等,还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写每周专栏。他补充说,父母们以为他们可以控制孩子,但青春期会让父母醒悟,发现他们没法控制孩子。父母们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行为。
  
  有时,力不从心的父母竭尽全力寻找管教孩子行为的正确答案,却只是徒增烦恼。父母们都会做的事之一,就是上网搜索所有相关信息,或者问网上的500万人该怎么办,然后又被这些分析弄得不知所措。父母们被过度的信息淹没,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
  
  其实只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办法,然后坚持使用这个办法就好。要冷静,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关心。
  
  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最近,两名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孩子(一名12岁,另一名14岁)对一名年轻女孩施以网络暴力,导致女孩跳楼身亡,两名施暴者也因此被捕。
  
  当被问及在发现孩子欺负别的孩子时应该如何管教时,皮克哈特说:“如果能征得被欺负孩子的同意,就让欺负人和被欺负的孩子好好谈谈,让小霸王听听被欺负的感觉。让小霸王寻找弥补、改进这段关系的方式。”
  
  伦纳(Devra Renner)是一名在北弗吉尼亚州一个较大学区工作的临床社工,她与人合作出版了《当妈的愧疚感:学会少操心,关注最重要的事,养出更幸福的孩子(Mommy Guilt: Learn to Worry Less, Focus on What Matters Most and Raise Happier Kids)》。她则指出,家长应该对孩子负责,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用电脑或者电话欺负他人,家长应该制止孩子。她说,模范、正确的行为也是关键。我们总说应该教好孩子,但有时身传胜于言教。(在网络暴力案件中,那位14岁施暴人的母亲曾在另一个案件中被逮捕,原因是这名母亲拳打两名男孩的视频曝光。)
  
  如果孩子欺负别人或者做出非常离谱的事情,比如偷偷混上飞机、破坏别人的家或是对法官不敬,家长的目标首先是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动机。
  
  伦纳指出,重点不应该在惩罚欺负别人的孩子,而是弄明白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做。他们或许是在抗议自己被剥夺了话语权?他们可能想传达自己想受人欢迎的信息?他们也可能是在表达自己感觉无力或者力不从心,抑或是仅仅因为自己可以欺负别人,就去欺负别人?
  
  她说:“孩子们在试着向你传达某种信息 。”
  
  不听话的孩子需要好好谈一谈
  
  皮克哈特说:“很多时候,家长跳过了沟通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开始惩罚孩子。“你必须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谈,就这件事来说,要告诉他为什么偷偷上飞机是不安全的,为什么这件事违法,它怎么伤害了别人,然后让孩子好好看看后果。”
  
  伦纳说,哪怕孩子做了非常离谱的事,比如像一名18岁女孩向法官竖中指或者7岁孩子偷偷开车兜风,只要结果没有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父母在和孩子讨论这个不良行为之前应该有一个“冷静期”。冷静期可能是5分钟或者是5小时,视情况而定,也跟“是不是情绪高涨”有关。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指出最好避免情绪化的针锋相对的时刻,因为你没办法跟尖叫的孩子讲道理。
  
  伦纳说,孩子做错事之后我们教育他们“别这样做”或者“别那样做”,但并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只是阻止孩子,并不会让他们成长。所以,应该和孩子沟通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告诉孩子你希望他们怎么做。
  
  皮克哈特相信让做错事的孩子采取弥补措施是有效的。他告诉我们:“最好的结果不是剥夺,而是修补。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所以你应该因此做一些事以弥补你的过错。”
  
  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从自己的弟弟妹妹处偷钱,要弥补受到伤害的兄弟姐妹感情,那么修补行为可以是听弟弟妹妹说自己非常受伤、把钱还回去以及陪伴同胞弟妹们度过愉快时光。还可以在后面的几个周六早晨多做点家务活或者整理庭院。他们在进行修补行为的时候,会反省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譬如左图,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男孩儿,他逃学后,他妈妈做了一件衣服,上面写着:“我不听老师的话;我逃学。这是我的惩罚。”她妈妈让他穿着这件衣服站在当地一条繁华的街道边。
  
  打还是不打?
  
  心理学家发现打屁股对孩子并无好处,如果父母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第一个方法没有奏效,应该换种方式,但最好别打孩子。可很多父母还是倾向采用这种方法。《儿科》上刊登的研究中,半数以上被询问的母亲在孩子3岁-5岁时打过他们屁股。
  
  最近发表在《儿科学(Pediatrics)》上的一篇研究发现,进入小学后(5岁左右的儿童),跟没有挨过打的孩子相比,挨过打的孩子问题行为更多。
  
  皮克哈特说:“很简单,打屁股教会了孩子去打人。如果你不能遂愿,块头又比我大,你就可以打我来达到目的。这就是打屁股教给孩子的方法。”伦纳说,自己不会把打孩子屁股的家长妖魔化。但她也不觉得这是最有效的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可用。
  
  什么时候需要专家帮助
  
  有时,要改正孩子的问题行为确实需要外界干预。如果孩子的问题行为威胁到了他自己或他人的安全,家长必须立即寻求帮助。若眼下没有危险,那判断该不该寻求帮助的方法是看自己正常的日常生活是否被孩子的问题行为的严重影响。
  
  “你是否因为孩子的原因,平时工作早退或者迟到?你的孩子逃学吗?……或者孩子收到纪律处分表、成绩下滑、没有小朋友跟他/她一起玩,这些都是孩子生活发生变化的迹象。孩子世界里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意味着你们可能需要外界的支持。”
  
  另外,皮克哈特还建议,如果家长们觉得跟自己十几岁的孩子之间丧失了基本的关心、交流、合作或者依从关系,想要将亲情关系拉回正轨,可能是时候需要向心理学家或是教育专家求助。
  
  文章编译自:CNN, Kids behaving badly: When old rules of discipline no longer apply
  
  (文/Simbelmyne  来源:果壳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心理导读: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接触太多血腥和暴力的东西,会使孩子受到这类行为的潜移默化,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误以为暴力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行为,事实上影视中的描写与...
  •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心理导读:父女关系决定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许多面--她如何表达自己;她与男人的关系;他是否自立等等。而这些并不取决于父亲是如何用言语告诉你的。重要的是,他怎么和你沟通...
  •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心理导读:遵从取向是指家人强迫彼此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保持一致的意愿有多强。高度遵从的家庭管理沟通的目的在于寻求和诸免冲突,促进相互依存,以及取得服从。在这样的...
  •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心理导读:孩子一旦被恐吓、被威胁,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把...
  •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心理导读:精神虐待与那些受到过虐待的人中间出现的精神疾...
  •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心理导读:婆媳育儿矛盾,真的很突出吗?我的答案是,是的。但这些并非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而是用耐心和智慧便可化解的内部矛盾。 www.tspsy.com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
  •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心理导读: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小时候会游泳的孩子除了身体发展更快,他们在视觉运动的技能,比如剪纸、着色和绘制线条与形状,还有数学相关任务的方面显然得分更好。他们的...
  •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心理导读:鹰爸教育本质上亦是一种人性教育,更是一种爱心教育,这是一种超越溺爱的大爱。在中国家长普遍溺爱成风,中国孩子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这样的鹰式教育尤为重要,值得...
  •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心理导读:有时候小孩子会跟我们说,他们的耳朵突然就听不清了,或者是耳朵里持续有嗡嗡的噪音,或者是乘坐飞机旅行,再或者是开车下山气压突然升高,感觉到耳朵被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