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咨询案例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

责任编辑:家排师-文文  发布于2013-08-10 09:16   浏览次  
  
  心理导读: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www.tspsy.com
  
家庭教育: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
 
  3岁前,孩子没有性别意识。一般情况下,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与妈妈的关系最亲密。但从3岁左右开始,孩子有了性别意识,会越来越渴望与异性父母亲密,在约5岁的时候,这一愿望达到顶峰。如果父母的关系稳定而和谐,那么孩子这种欲亲近异性父母的渴望就会逐渐下降,并最终表现得与同性父母更亲近。
  
  男孩要归父亲,女孩要归母亲,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对此概括说,他们应该先向异性父母靠拢,并从这一关系中吸纳异性的力量,体会到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同时体验到异性对他的吸引力。然后,男孩回到男性的世界,成为一个男人,女孩回到女性的世界,成为一个女人。只有这样,他们的心理才更健康,而这个世界,也才更和谐。
  
  并且,海灵格强调,“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略配偶。实际上,孩子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都到他这里来争夺爱。如果父母相爱,孩子就会安心地去做一个快乐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是异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这个年龄段非常不相符的事情。
  
  特别小的孩子,只要有一个人爱他,他就满足了。但3岁大的孩子,会渴望同时拥有爸爸妈妈的完整的爱,也就是说,他既渴望同性父母的爱,也渴望异性父母的爱。“如果少了一个,他会创造出另一个的形象来。”胡慎之说。
  
  心理咨询师于东辉在他的文章《爸爸在月亮上砍树》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男孩问妈妈:“爸爸在哪里啊?为什么还不回家呢?”
  
  妈妈安慰他说:“爸爸爬到了月亮上面,现在正在里面砍树。”
  
  实际上,男孩的爸爸几年前就去世了,是男孩的妈妈亲手埋葬的。她不忍心告诉儿子残酷的真相,于是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个谎言让儿子的眼睛亮了起来,虽然住在一个整天漏水的破旧的房子里,虽然生活是那么艰辛,但每到夜晚,他就会微笑着看着月亮,有时会自言自语地说一些话,他相信妈妈的话:爸爸在月亮上砍树呢,以后会回来盖一栋漂亮的、不漏水的大房子。
  
  几年后,妈妈也去世了,但男孩坚强地活了下来。尽管已经明白,这只是妈妈编织的一个美丽的谎言。但是,每当遇到挫折与苦难时,他只要抬头仰望月亮,心里总会感觉到一股暖意,仿佛在高高的天空之上,真有一双慈祥的眼睛,正热切地注视着自己。
  
  再过了几十年,曾经的男孩变成了国内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已经修造起无数的高楼大厦。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个故事表明,父亲并不需要多么成功,多么强大。实际上,在3~6岁的孩子眼中,父母都是强大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当事业非常成功的妈妈对儿子说,她爱他爸爸,虽然他爸爸不过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男人。
  
  关系的平衡不在于外在的衡量,而在于内在的情感。3~6岁的孩子,他们没有什么外部评价体系,他们不在乎拥有太多的物质条件,也不会拿这些东西去衡量父母的价值。就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喜欢与别的孩子比较物质条件,那也一定是父母教给他们的。
  
  经常的情形是,一个妻子经常当着儿子的面指责丈夫不能干、挣钱太少,结果儿子就学会了用挣钱多少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更要命的是,这样的孩子可能学会和妈妈一起嘲笑爸爸,这不仅会让爸爸受伤害,也会让这个孩子看不起爸爸,从而不愿意向爸爸认同,最终就表现成不愿意向男性认同,并在以后成长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男人经常当着女儿的面嘲笑妻子笨、不会持家,那么3~6岁的女儿也会看不起妈妈,从而不愿意向妈妈认同,最终就表现得不愿意向女性认同。
  
  家庭关系的核心就是,重视与配偶的关系,明白这才是家庭中最优先的,而不是亲子关系。
  
  对于我们的文化,这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习惯了将孩子置于家中最核心的位置,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并不是最合适的。海灵格将孩子称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为孩子天生有一种倾向,要牺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关系。如果父母的关系和谐而平衡,同时又爱孩子,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会成为健康的孩子,爱父母且以父母为傲。如果父母的关系是倾斜的,那么孩子就会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以平衡这个关系。这会制造出许多家庭的迷雾,表面上,家庭关系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家庭关系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一切要切记: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文/武志红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心理导读: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接触太多血腥和暴力的东西,会使孩子受到这类行为的潜移默化,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误以为暴力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行为,事实上影视中的描写与...
  •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心理导读:父女关系决定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许多面--她如何表达自己;她与男人的关系;他是否自立等等。而这些并不取决于父亲是如何用言语告诉你的。重要的是,他怎么和你沟通...
  •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心理导读:遵从取向是指家人强迫彼此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保持一致的意愿有多强。高度遵从的家庭管理沟通的目的在于寻求和诸免冲突,促进相互依存,以及取得服从。在这样的...
  •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心理导读:孩子一旦被恐吓、被威胁,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把...
  •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心理导读:精神虐待与那些受到过虐待的人中间出现的精神疾...
  •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心理导读:婆媳育儿矛盾,真的很突出吗?我的答案是,是的。但这些并非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而是用耐心和智慧便可化解的内部矛盾。 www.tspsy.com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
  •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心理导读: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小时候会游泳的孩子除了身体发展更快,他们在视觉运动的技能,比如剪纸、着色和绘制线条与形状,还有数学相关任务的方面显然得分更好。他们的...
  •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心理导读:鹰爸教育本质上亦是一种人性教育,更是一种爱心教育,这是一种超越溺爱的大爱。在中国家长普遍溺爱成风,中国孩子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这样的鹰式教育尤为重要,值得...
  •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心理导读:有时候小孩子会跟我们说,他们的耳朵突然就听不清了,或者是耳朵里持续有嗡嗡的噪音,或者是乘坐飞机旅行,再或者是开车下山气压突然升高,感觉到耳朵被堵住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