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咨询案例 > 亲子教育 >

家排案例:从排列看亲子关系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3-07-12 14:55   浏览次  
  
  心理导读:父母是通道,孩子通过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但孩子并不是附属于父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一段时间,孩子要依靠父母的养育生存下来,然后他就要离开父母,走自己的路,去实现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www.tspsy.com
  
家排案例:从排列看亲子关系

家排案例:从排列看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无法切断
  
  我们通常有一种观念,觉得夫妻双方一定要在一起(关系好不好另说),对孩子是最好的。以孩子眼光来看,也会觉得父母一定要在一起,自己不想失去父母任何一方。
  
  从排列角度讲,一对男女只要有了孩子,他们就是一个整体,不管他们有没有生活在一起,孩子所造成的纽带是永恒不变的。伴侣关系可以解除,但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无法切断,就算父母分开,两人仍然是孩子的父母。
  
  孩子是独立个体
  
  同时,孩子究竟是谁?很常见的情况是,夫妻认为,这个孩子是我的。但在排列里要问一个问题,是谁通过我们让这个孩子来到世界上的?当你这样问时,答案会完全不一样。
  
  父母是通道,孩子通过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但孩子并不是附属于父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有一段时间,孩子要依靠父母的养育生存下来,然后他就要离开父母,走自己的路,去实现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如果这样去看,父母就不再会认为,这个孩子是我的。而他们分开之后,也没有权利切断孩子与另外一方的联系。可惜的是,相当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些。他们认为,孩子是我的,所以我可以决定他/他的未来。我决定他/她吃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学,跟什么人来往,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甚至与什么样的人结婚。
  
  虎妈“成功”观
  
  我有一朋友,孩子才三岁,就被放到早教中心去了,干什么?学两门语言。再大一点,周一学英语,周二学唐诗,周三学画画,周四学芭蕾,周五学钢琴。
  
  然后名牌小学、名牌中学、名牌大学、名牌公司……一路下来,房子、车子、女子、孩子“四子”皆有,这就叫成功人士,对不对?很多人这么想。年薪百万,家庭美满,衣食无忧,一周工作四天,闲时登山潜水,这就是人生了,是不是?多好。
  
  但是你会发现,很多这样虎妈训练出的孩子,或者很多这种所谓的成功人士,往往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可能就出问题了。怎么呢?空虚,不快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人生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有没有自我?没有。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叛逆期?没有。知道自己心灵真正想要什么吗?不知道。这就叫成功教育?这就是成功人生?恐怕得打个问号。
  
  如实接纳父母
  
  这些先按下不表,说说亲子关系中的施与受。亲子关系中是父母给予,孩子接受。问题是,父母给予什么呢?或者说,我们希望父母给予什么呢?孩子希望父母给予什么?
  
  爱,接纳,支持,自由,肯定,保护,信任,尊重,理解,安全感,快乐,包吃包住,有遗产,教育机会,家庭融洽,健康的身体,美貌,英俊,高智商,有地位,有求必应没求别烦我……
  
  看看我们对父母的期望,现在大家知道“上帝”概念怎么来的了吧。很多时候,我们希望父母就是上帝,我们对父母的期望是对上帝的期望,不是对人的期望。倒过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把上面那些答案翻过来就行了。所以,放掉拥有完美父母的幻想,如实接纳父母本来的样子,是很多孩子面对的问题。倒过来,不期待有完美的孩子,全盘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对父母也是考验。
  
  父母给予的
  
  但是说了这么多,父母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东西被遗漏了,什么呢?首先是生命。父母给了你生命,这是最珍贵的礼物。其次,父母给了你身份。不管父母是大慈大悲,还是大奸大恶,他们就是你的父母,你就是他们的孩子,这是一个事实,无法改变。第三,父母给了你性别,你是男是女,基本上一投胎就注定了。
  
  但你仔细想想,父母给予你的生命、身份、性别,你在心灵里真的都接受吗?不一定。如果父母不理解你,不怎么关心你,甚至不怎么爱你(绝大部分父母是爱孩子的,但也有父母在受过很多创伤的情况下无法把爱表达出来,所以孩子不一定能感觉到父母的爱),也没有满足你的愿望的话,你真的接受你的生命、身份、性别吗?是部分接受还是全盘接受呢?
  
  但是不管你接不接受,父母给了你生命、身份和性别这个事实无法否认。这就是海灵格说的,无论你怎么报恩父母,你都无法完全平衡父母给予你的东西。为什么?你能够创造出一个自己吗?你能够改变身份吗?你真的能改变性别吗?你能否定性别,但不能改变性别。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父母给予的,而你是没有办法还给父母的。你可以对父母付出一切,但还是对父母给予你的无以回报。
  
  孩子的两面
  
  这是亲子关系中的施与受。再来说次序,在亲子关系里,永远是父母大,孩子小。孩子表现得再有能力,再超越父母,这个次序都不可能改变。现在我们大部分心理创伤来源于什么?当年我很多需要没有被父母满足,譬如妈妈打我、骂我、伤害我,所以我就不当她是妈妈,她不配,她没资格,我不愿意做她的孩子。
  
  问题是,当你这样思维时,你能够全盘接纳父母给你的生命吗?当你否定生命时,你会摧毁自己,没有未来。或者当你否定母亲时,作为女儿你接纳自己的性别吗?当你否定自己是女性,你不太可能拥有良好的两性关系。会生出孩子吗?不一定。我们在排列里见过相当多不孕不育的妇女,心灵里否定自己的性别,不当自己是女人。
  
  这部分在成长过程中未被满足需要的、内心受到创伤的部分,我们通常称之为“内在受伤小孩”。但这只是孩子的一面。在排列中我们发现,原来内在的孩子有两个,一个是“受伤小孩”,还有一个是“超人Baby”。超人Baby的特点是,就算你受到了父母严重的伤害,就算父母把你抛弃了,就算所有最恶劣的情况都发生了,你还是会愿意为父母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前途去爱他们,拯救他们,修复他们的创伤。而且不光是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更久远的家族成员,超人Baby都去爱,去拯救,希望超越时空改变过去。
  
  超人Baby是家庭公平的维系者,是正义的朋友。家族若发生什么不公平的事,他/她永远站在正义那方。同时,他/她情愿自己担着一切,承担着过去一切负面的东西,就是不肯放手。
  
  所以孩子的内心很复杂,很忙的,比家长忙多了。家长忙着赚钱,小孩忙什么?拯救家里人,就算我受伤,我也要拯救家里人。这就是孩子对家族忠诚的爱。
  
  “受伤小孩”和“超人Baby”是我们内心的两部分。受伤小孩代表我们“被爱的需要”,超级BABY代表我们“去爱的本质”。这两个孩子常常在打架,一个说,我都没有得到爱,我怎么能去爱呢?另一个说,先去爱了再说吧。我们的痛苦和拉扯常常源于此。这两部分都需要被看到,被表达,被疗愈,我们才能成长,真正成熟。
  
  (文/佚名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恐怖片对儿童的负面影响
    心理导读: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接触太多血腥和暴力的东西,会使孩子受到这类行为的潜移默化,建立错误的价值观,误以为暴力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行为,事实上影视中的描写与...
  •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父女关系:是前世情人还是冤家?
    心理导读:父女关系决定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许多面--她如何表达自己;她与男人的关系;他是否自立等等。而这些并不取决于父亲是如何用言语告诉你的。重要的是,他怎么和你沟通...
  •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最常见的四种家庭沟通模式
    心理导读:遵从取向是指家人强迫彼此的态度、价值观和信仰保持一致的意愿有多强。高度遵从的家庭管理沟通的目的在于寻求和诸免冲突,促进相互依存,以及取得服从。在这样的...
  •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亲子关系:怎样教育孩子才正确?
    心理导读:孩子一旦被恐吓、被威胁,内心会充满愤怒,会有一种反抗的欲望,即使暂时慑服于恐吓者的威压,也只会被动地服从,不会主动、愉快地完成指令,更不可能创造性地把...
  •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精神虐待比体罚更可怕
    心理导读:精神虐待与那些受到过虐待的人中间出现的精神疾...
  •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的还是奶奶的?
    心理导读:婆媳育儿矛盾,真的很突出吗?我的答案是,是的。但这些并非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而是用耐心和智慧便可化解的内部矛盾。 www.tspsy.com 家庭教育:孩子该听妈妈...
  •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亲子教育:怎样教小孩子游泳?
    心理导读:心理专家研究发现,小时候会游泳的孩子除了身体发展更快,他们在视觉运动的技能,比如剪纸、着色和绘制线条与形状,还有数学相关任务的方面显然得分更好。他们的...
  •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鹰爸式教育引热议
    心理导读:鹰爸教育本质上亦是一种人性教育,更是一种爱心教育,这是一种超越溺爱的大爱。在中国家长普遍溺爱成风,中国孩子体质日益下降的今天,这样的鹰式教育尤为重要,值得...
  •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家庭教育:孩子耳朵堵住了怎么办?
    心理导读:有时候小孩子会跟我们说,他们的耳朵突然就听不清了,或者是耳朵里持续有嗡嗡的噪音,或者是乘坐飞机旅行,再或者是开车下山气压突然升高,感觉到耳朵被堵住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