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职场心理学 >

职场心理:魏征的明哲保身术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8-13 11:14   浏览次  
  
  心理导读:贞观十年(636)以后,魏征的仕途之路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开始害怕当官了。当年的六月,他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一职。唐太宗将其任为特进,名义上退居二线,实际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与侍中完全相同。之后,魏征一再找理由辞官,强烈要求退出政坛,这与他以往锐气十足的个性似有天壤之别,这里边一定暗藏玄机。    ---www.tspsy.com
  
职场心理:魏征的明哲保身术

职场心理:魏征的明哲保身术
 
  大唐贞观年间,出生于石家庄晋州魏家庄的著名的谏臣魏征在不同岗位上着实说了不少“咬人”的话,肯定得罪一批被咬的人。除了唐太宗不时流露出对他的厌恶情绪外,其他大臣也时不时要给魏征找点岔儿,然而,魏征面对谗言和陷害,最后却毫发无损,安然无恙,职务不停地升,奖金不断地拿,成了唐太宗时期名符其实的政坛不倒翁。那么,魏征究竟是如何规避政敌的算计呢?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右仆射封德彝征兵时,欲取不满十八岁的中男,唐太宗同意后传出敕令,可魏征固执己见,坚决反对,就是不给签署,如是往返四次,让太宗大怒,后经说服虽然这道征兵命令作废了,可魏征不小心却得罪了封德彝。对于逆耳之言,君子会一笑而过,小人则会当作仇报。这档子事儿,后来唐太宗忘了,而封德彝却深深记在了心里,当时没报,只是时机不到。
  
  果然,到了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封德彝和魏征一起议政时,封德彝提引子说:“今大乱之后,其治难乎?”魏征回答说:“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封徳彝认为自尧舜禹之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已不可救药。魏征借古论今,直言反驳:如果真的是这样,现在人应该早变成鬼了,怎么会是人呢?结果驳得封德彝哑口无言。他一看魏征又冲着自己唱反调,在太宗面前狠狠反咬了魏征一口,他对太宗说:“征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显然,这是在报征兵时的一咬之仇,也是在抬高自己,压制魏征。然而,唐太宗并没有听信封德彝的观点,而被魏征的话所折服。
  
  这一次面对面的交量,魏征没有退缩,而是利用自己的正确观点,把封德彝逼到了死角,自己完全占了上风。主动出击,似乎是魏征应对明枪攻击的一贯作风。不过,魏征进谏时,很多时候也曾让唐太宗处于尴尬处境,不但让唐太宗丢了美女,死了宠物,而且在群臣面前丢尽了主子的面子,为此,唐太宗曾愤怒地骂魏征“乡巴佬”。而当他认识到魏征的直谏对大唐江山有好处时,还是在愤怒之中接受了魏征。这次交量,明的是魏征主动,实际起关键作用的外因,则是唐太宗对魏征的深信不疑,他在魏征遭遇谗言时,往往站在魏征一边,替魏征说话,的确充当了一堵挡风的墙。
  
  对魏征来说,贞观四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这年的二月,萧瑀授御史大夫,参与朝政。他很快把对房玄龄、魏征、温彦博等人不满化为小报告,要求弹劾这几个人。结果,“上竟不问”,之后,萧瑀由此怏怏自失,到了七月反而被免御史大夫,“不复预闻朝政”。如果不是唐太宗看破萧瑀的公报私仇,魏征也许难躲一难。
  
  玄武门之变时,魏征坚定地支持太子李建成,唐太宗的小舅子长孙无忌对此一直怀恨在心。一次,唐太宗在丹霄门楼设宴请客,长孙无忌很不高兴,奏称:“王珪、魏徵昔在东宫,臣等疾之如仇,岂谓今日并坐而宴。”试图说服妹夫把魏征挤出宴席,唐太宗反而站在魏征一边,对长孙无忌耐心说服,不但没有把魏征撵出宴席,反而对饮甚欢。唐太宗说魏征“婉媚”,就是在这场宴席上发出的肺腑之言。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怕的是,受到政敌的排挤,而不知对方是谁。当时,权贵们都憎恨魏征,告发魏征的闲言碎语不断,唐太宗多次接到匿名的小报告说:“魏征凡所谏争,委曲反覆,不従不止,意以陛下为幼主,不同于长君。”意为魏征根本看不起唐太宗。如果太宗听信此言,魏征可是有砍头之罪的。然而,太宗以“魏征与导我以礼,弘我以道”为由,坚定地认为他“非私之也”,谗言这才慢慢平息下来。在魏征担任秘书监时,也曾有人诬告魏征谋反。唐太宗说:“魏征以前是我的仇人,只是因为他忠于他所侍奉的人,我于是才提拔任用了他,怎么竟会有人诬陷他呢?”太宗竟然不去询问魏征,也不调查,就立刻斩杀了诬告者。
  
  很多时候,唐太宗能分清谗言和良言,主动站出来替魏征说话,可有些时候唐太宗是挡不住或不想挡的。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不久,就有人暗地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唐太宗感到事态严重,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面对压力,魏征没有站出来为自己争辩,也没有找唐太宗求情,更没有贿赂办案人员,他以静制动,静等结论。最后查无证据,纯属诬告。这一点,更显示出魏征应对小人暗算的内在硬功,他深知自己在大唐政坛办事公正,为人干净,不贪不占,公私分明,没有什么小尾巴可揪。魏征之所以淡定,正是应了民间一句话:心里没闲事,不怕鬼敲门。
  
  贞观十年(636)以后,魏征的仕途之路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开始害怕当官了。当年的六月,他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一职。唐太宗将其任为特进,名义上退居二线,实际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与侍中完全相同。之后,魏征一再找理由辞官,强烈要求退出政坛,这与他以往锐气十足的个性似有天壤之别,这里边一定暗藏玄机。
  
  原来,贞观后期,魏征看到唐太宗享国日久,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听不进去大臣的进谏,而靠直言进谏吃饭的他再如此走下去,自感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与其顶风冒险,不如激流勇退,这显然是魏征明哲保身的一种选择。更让魏征感到闹心的是,贞观十年的二月,同朝为官的房玄龄被免职,卷铺盖走人,这样忠心耿耿的人还落如此下场,将来自己呢?魏征似乎从房玄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路。
  
  之后,魏征虽然曾上奏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但进谏的次数显然比以前少了,语气显然比以前软了,他不想在历史上落个晚节不保的名声,他想趁着唐太宗还没的抛弃他,见好就收。他辞去侍中,就是为了避开锋芒,使自己不再成为大臣群咬的焦点,避免遍体鳞伤、被赶下台。他除了写书,躺在病床上教育太宗的儿子,偶尔也发出几声干嚎,但不再像从前一样较真,而是在平和的心态中等待着生命的终结。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他回想贞观年间自己在政坛的明枪暗箭中纵横驰骋,化险为夷,从谏议大夫、尚书左丞、秘书监、代为侍中、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拜为特进仍知门下事,一路下来,全是绿灯,此时的他,嘴角不由露出淡淡的笑。不难看出,魏征之所以成为太宗时期的常青树,究竟靠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四招:太宗信任拚命挡,政敌面前露锋芒,为政清廉没尾巴,明哲保身好收场。不久,魏征病逝,唐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对死去的魏征没有忘记加官进爵,“赠司空”为魏征的政坛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文/李秋雨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脾气暴躁的老板如何相处? 脾气暴躁的老板如何相处?
    心理导读:爱发飙的老板似乎正悄悄地从工作场所消失。管理者之间的新共识是,发飙会让人们恐慌,把他们赶走而不是激励他们,并有损于他们的工作质量。借助许多措施,办公室...
  • 遇事总想不开怎么办? 遇事总想不开怎么办?
    心理导读:我们应对挫折的过程,也是停下来深刻反...
  • 职业规划: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职业规划: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心理导读:令职场新人最为困惑的,莫过于不了解各个行业和职业的不同特点,从而难以判断自己的能力匹配度和兴趣匹配度。在大学里,要了解各行各业其实有很多办法:实习、兼...
  • 职场心理:如何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职场心理:如何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心理导读:我认为人们在是否把生活品质放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的时候总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当我们面对一个难以相处的老板的时候,我们总是被教导要忍辱负重。就我个人而言...
  • 甄嬛传人物分析之安陵容 甄嬛传人物分析之安陵容
    心理导读:《甄嬛传》中最精彩的女子不是甄嬛,不是华妃,而是安陵容。正是有安陵容这种既可恨又可怜的角色,整部故事中的环肥燕瘦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安陵容如何不择手段...
  • 科学研究打坐使人更健康 科学研究打坐使人更健康
    心理导读: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打坐确实能影响脑部功能。如今打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开始教导病患打坐冥想以减轻疼痛和压力,古老而神秘的打坐正渐...
  • 讨厌一个同事,你该怎么办? 讨厌一个同事,你该怎么办?
    心理导读:每个人身边都会或多或少有几个难缠女友,这些女人时而狂吠乱咬,时而两面三刀,时而指桑骂槐,时而口蜜腹剑。而处于某些原因,你却不得不与之相处。此时你一定会...
  • 《非你莫属》代表不了真实的招聘 《非你莫属》代表不了真实的招聘
    心理导读:《非你莫属》是一档各取所需的节目,卫视要的是收视率,BOSS要的是效应,求职者要的是职位或露脸的机会,观众要的是趣味性。这就注定了这场节目和我们平日的招聘...
  • 心理揭秘:微信和陌陌是约炮神器? 心理揭秘:微信和陌陌是约炮神器?
    心理导读:说它是约炮工具,也是有理论根据的。据英国著名八卦媒体《太阳报》报道,Facebook等社交网站崛起后,英国的梅毒病例增加了四倍。英国医疗组织卫生服务信托(NHST...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