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职场心理学 >

情绪管理:嫉妒和仇恨的来源?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4-26 20:21   浏览次  
  
  心理导读:在临床咨询中,我常见看到我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嫉妒情绪和行为反应。受嫉妒的折磨,当事者陷入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之中,自己反而不知为什么。   ——www.tspsy.com
 
情绪管理:嫉妒和仇恨的来源?

情绪管理:嫉妒和仇恨的来源?
 
  羡慕、嫉妒、恨,是近来人们常说的语句之一,嫉妒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学之间的竞争、同事之间的攀比、亲情之间的争宠、人际关系的远近等等,无处不在。如果一个人看见和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油然生出钦佩和敬仰之心,是一种羡慕,如果此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或难受、或憎恨,便是一种嫉妒。
  
  在临床咨询中,我常见看到我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嫉妒情绪和行为反应。受嫉妒的折磨,当事者陷入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之中,自己反而不知为什么。
  
  例如,一位护理系的女生S,和自己宿舍里的同学关系不好,谈到她自己入校后关系比较好一个女同学时,她这样说道:“我知道她对我挺好的,处处帮助我,在班里她表现也很好,但不知为什么,我心理就是不舒服。表面上我们是朋友,可是我总是会无缘无故生她的气。”类似这样的情绪她谈了很多…………
  
  其实了解一下S的成长过程,我发现她和我的许多学生求助者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他们在早年成长过程中的亲子关系都有类似的欠缺。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推崇的都是责备性教育,家长常用的语言里都会有“你看看你,怎么搞的?都是一个班的同学,你怎么就不如人家某某某考得好呢?”“你这孩子,一点礼貌都没有,你看人家某某阿姨的儿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像你……”“你要是比得上人家某某一半,我就省心了”等等、等等。这些说法使孩子在心理上受到了挫折,产生极其强烈的自卑感。还有的孩子受到家长的冷落,看上去父母尽职尽责地劳动和工作,以为赚钱给孩子良好的物质生活就进了父母责任了。于是,孩子们在今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就会暗地里与他人较劲,试图用自己的优秀换来父母(长大了就是重要他人,比如老师、领导)的肯定和关注。他们脆弱地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挫折,更是埋下了努力要求自己完美的种子。可是现实生活中达到完美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每当看到优秀的人,和比自己强的人,或者自己认为人家比自己强时,心理那种被否认的羞辱感就会涌上心头,激起自己对此人的敌视“恨死你了!”就好像一个人因自己“丑”而嫉恨他人“美”。
  
  S的母亲就是经常责备她不如她的邻居家的女孩成绩好、有出息,所以,S的心理有这样的一些内容:第一,是对母亲的怨恨,因为母亲总是拿别人的好来伤害和否定自己,对她早期正性依恋起到了破坏作用,所以导致早期正性依恋缺损。第二,是对优秀他人的怨恨。当她看到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时的不舒服,实际就是对母亲喜欢的那个邻居家的女孩的投射,母亲总是拿她来打击我。因此,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优秀他人的嫉恨,而实际上还是对母亲曾经用别人的好来否定和伤害自己的一种怨恨。
  
  根据Bowlby的研究,父母同婴幼儿之间早期依恋关系的性质,以及婴幼儿对依恋关系的重复体验,形成了婴幼儿认知模式。这些认知模式又为婴幼儿提供了与他人和自己交往的行为方式。
  
  正性的依恋意味着忠实、安全、稳定、充满感情的关注和牵连。因此,子女健康成长的要点是安全的、稳定的母子依恋关系。这种关系里还包含孩子在他的父母客体那里逐渐获得了“孩子,你对我很重要、你很棒、你能行”的肯定认可。这在孩子自我认定中决定了孩子将来在人际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主体意象”,从而成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孩子如果早期的亲子关系中,孩子在父母那里常常得到的是否定的信息与评价,孩子的内心会形成“我不好,我不如别人”的自我认定,在这种亲子关系里,孩子正常发育所需的安全依恋不复存在,而是依恋的缺损。这种损伤性的亲子关系不仅仅会使一个人埋下怨恨而产生嫉妒,也会因埋下怨恨而产生敌视、对抗心理。因为安全的依恋缺损,是一种爱的缺损,而在爱的缺损中长大的孩子,不是滋生关爱的病态需求,就是滋生出敌意、对抗等防御与攻击行为。
  
  在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中很难感受爱的存在,但其本人又强烈地需求爱,甚至会发展为“获得安全,避免焦虑”的神经症性倾向。这种神经症倾向往往以对内苛求自己(希望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好),对外苛求别人(敏感地认为他人时时处处威胁自己),自责自恨,妒忌敌对,或是以攻击性语言、攻击性行为去伤害别人或伤害自己。这些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在他的亲人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各种现实的人际关系之中。
  
  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长,并且在长大之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父母的就要在精神和心理上很好的去关注孩子,建立安全的、正性的依恋关系
  
  (文/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脾气暴躁的老板如何相处? 脾气暴躁的老板如何相处?
    心理导读:爱发飙的老板似乎正悄悄地从工作场所消失。管理者之间的新共识是,发飙会让人们恐慌,把他们赶走而不是激励他们,并有损于他们的工作质量。借助许多措施,办公室...
  • 遇事总想不开怎么办? 遇事总想不开怎么办?
    心理导读:我们应对挫折的过程,也是停下来深刻反...
  • 职业规划: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职业规划:你适合做什么工作?
    心理导读:令职场新人最为困惑的,莫过于不了解各个行业和职业的不同特点,从而难以判断自己的能力匹配度和兴趣匹配度。在大学里,要了解各行各业其实有很多办法:实习、兼...
  • 职场心理:如何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职场心理:如何与情绪化的人相处?
    心理导读:我认为人们在是否把生活品质放在一个足够高的位置的时候总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当我们面对一个难以相处的老板的时候,我们总是被教导要忍辱负重。就我个人而言...
  • 甄嬛传人物分析之安陵容 甄嬛传人物分析之安陵容
    心理导读:《甄嬛传》中最精彩的女子不是甄嬛,不是华妃,而是安陵容。正是有安陵容这种既可恨又可怜的角色,整部故事中的环肥燕瘦才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安陵容如何不择手段...
  • 科学研究打坐使人更健康 科学研究打坐使人更健康
    心理导读: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打坐确实能影响脑部功能。如今打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医学中心开始教导病患打坐冥想以减轻疼痛和压力,古老而神秘的打坐正渐...
  • 讨厌一个同事,你该怎么办? 讨厌一个同事,你该怎么办?
    心理导读:每个人身边都会或多或少有几个难缠女友,这些女人时而狂吠乱咬,时而两面三刀,时而指桑骂槐,时而口蜜腹剑。而处于某些原因,你却不得不与之相处。此时你一定会...
  • 《非你莫属》代表不了真实的招聘 《非你莫属》代表不了真实的招聘
    心理导读:《非你莫属》是一档各取所需的节目,卫视要的是收视率,BOSS要的是效应,求职者要的是职位或露脸的机会,观众要的是趣味性。这就注定了这场节目和我们平日的招聘...
  • 心理揭秘:微信和陌陌是约炮神器? 心理揭秘:微信和陌陌是约炮神器?
    心理导读:说它是约炮工具,也是有理论根据的。据英国著名八卦媒体《太阳报》报道,Facebook等社交网站崛起后,英国的梅毒病例增加了四倍。英国医疗组织卫生服务信托(NHST...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