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孤寂的背后是什么?

责任编辑:tspsy-沐沐  发布于2015-07-13 16:41   浏览次  
  心理导读:她如期去见自己的咨询师,与他探讨这些晚上的感受。她面部平静,语气与用词却十分沉重。她说,我有过这么多的动心,但有时似乎都是不太能分辨。好像那些匆匆过客,并没有在我内心留下位置。但那个时候就是感觉喜欢对方,想与对方在一起。结果很快就因为各方面不合适而分开。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孤寂的背后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孤寂的背后是什么?
 
  1
 
  一缕缕烟从她口中弥漫出来,飘散在空中不断盘旋着。现在是凌晨两点半,毫无疑虑,她又失眠了。
 
  一个人生活在热闹都市,却很少走入人群中去感受这个城市的繁华。在工作之余,她更想一个人静静地呆着,听着古典交响乐,在台灯下发呆。
 
  很多时候,她挺想找一个人聊一聊,但总是无法开口。嘴巴像被封了一样,十分沉重,内心却风起云涌。她无法表达,无法索取,像一个还没开始说话的婴儿。通常这个时候,都会想起童年时总陪伴在身旁的姐姐。她们即使不说话,却感觉十分安心与温暖。
 
  长大后,人变得孤独。不是因为没有人,而是因为没有能够做到“陪伴”的人。她要的那种陪伴,就是即使不说话,对方也能知道她此刻的内心感受。好像这样就能避免很多尴尬——即使我开口了,你也不知道我要什么。
 
  的确,这是婴儿般的要求。
 
  2
 
  登录所有能够跟外界取得联系的软件,浏览着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她似乎感觉太冷——每个人都沉溺和徘徊在自己的世界中,重复着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情。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世界的孤寂。就如同她自己一样,用安静来面对时间,与一分一秒相互对峙。
 
  摇动杯中的葡萄酒,它们更像粘稠的泪滴,在杯壁上流连忘返。不知觉她陷入深度的空虚感。那种感觉就像坠入无尽深渊,没有人呼应,没有人理睬。即使她死去,也不会有人知晓。她的两只手臂紧紧地抱着自己,不知道此刻有多么需要一个人从背后抱住她,告诉她“我在这儿”。
 
  抹去脸上的泪痕,她讨厌自己软弱,讨厌自己哭泣。可是她能做些什么? 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灯光下出现自己颓废的影子。她变得越发焦虑、急躁,没有来由。
 
  3
 
  周四下午,她如期去见自己的咨询师,与他探讨这些晚上的感受。她面部平静,语气与用词却十分沉重。她说,我有过这么多的动心,但有时似乎都是不太能分辨。好像那些匆匆过客,并没有在我内心留下位置。但那个时候就是感觉喜欢对方,想与对方在一起。结果很快就因为各方面不合适而分开。她说:“也许我不太清楚,到底是需要爱,还是需要人陪。”
 
  是的,这个词,“需要人陪”。很多时候,她只是希望有人注视着她。如果被陌生人深情地一瞥,她立刻会“爱”上他。这也太草率了。
 
  再沉默。她闭上眼去感受需要陪伴的感觉。咨询师在静静地等待。眼球转一转,脑海中呈现一个画面:一个白色的摇篮里,小婴儿穿着好看的衣服,手脚还在乱摆,看着天花板上挂着的铃铛,觉得孤独。妈妈没有在旁边,她哭闹敲打都没有用。很快,她不哭了。她似乎绝望,便沉静了。在湿热的摇篮里,感受着被丢弃至深渊的感觉。一直坠、一直坠。
 
  她睁开眼,眼里已浸满泪水。虽然不知这个意象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但它的确触动到了她的内心。她无言看着咨询师,仿佛明白了什么。
 
  “她说她找不到能爱的人,所以宁愿居无定所地过一生。从这个安静的镇,到下一个热闹的城,来去自由从来不等红绿灯。酒吧里头喧哗的音乐声,让她暂时忘了女人的身份。放肆摇动着灵魂,贴着每个耳朵问,到底哪里才有够好的男人。没有爱情发生,她只好趁着酒意释放青春。刻意凝视每个眼神,却只看见自己也不够诚恳。推开关了的门,在风中晾干脸上的泪痕。然后在早春陌生的街头狂奔,直到这世界忘了她这个人”
 
  用林忆莲的这首《失踪》来形容这类女人最合适不过了。乍一听上去,大部分人感觉这个“她”不是一个“好女人”。理由有几点:她从不稳定地在一个身上停靠;她直言不讳,一点没有女人的矜持;她表里不一,前边还那么强势霸道,后边就在街上流泪。 嗯!总结起来她这个人——有 故 事!
 
  这类女人为何有故事?她经历过怎样的心理感受?正是因为和大部分女人不同,她们看起来更孤傲、更如谜一般。
 
  她来做咨询的原因是,没办法有稳定的长期的恋爱关系。这让她很痛苦。用她的话来说,她通常会把另一半搞得很疯、很受伤,然后自己潇洒的离开。当对方已经走出被甩的阴影有了新的生活,她仍是没有走出。
 
  这很奇怪。她明明感觉伤痛,为什么还要主动切断这段关系?我试图用连续的几篇文章,来对这类情况的问题做一个总结。
 
  4
 
  她被身边朋友说为耐不住寂寞的人。因为更换男友的次数多、频率快,被戏称为“滥情”,她呵呵一笑,内心的感受只能和咨询师讲,她知道在咨询中无所谓世俗眼光,而是注重个体的感受。
 
  上段感情三个半月,在一次糟糕的二人旅行后情侣关系戛然而止。“也许我故意设置一场旅行。我知道他不肯放我一个人去,而两个相处没有很久的人一起旅行,必定发生很多磕绊。我想提前验证一下这段感情的质量,免得拖时间浪费情绪。”她讲述起来时神情自然,完全不是大多数女孩子失恋后的反应。
 
  接着,她描述了最近遇到的新的令她动心的人。男士比她大13岁,一身才气,性格温和却也不失硬朗。曾有家庭后来离婚,一个人忙工作,经常一脸疲惫。这个细节被她捕捉到。在没有和对方深入接触之前,仿佛就已经迷恋上了他。
 
  又开始了一场权利的战争——试着靠近他,她控制着自己的情感不外露。博弈捭阖之中,令男人也迷恋上她。这样一来,她稳坐泰山,享受着自恋被满足的快感。可是,感情真的是一场权利的战争吗?
 
  上次咨询中谈到无尽的寂寞感,呈现的画面仿佛让她理解了这种感受是有现实成因的。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婴儿从出生到六个月称为与母亲的共生期。而这种“存在感”便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即,婴儿发出信号,妈妈马上有回应。笑脸、呼唤、肢体抚触、拥抱……有了这些关照,婴儿产生了存在感。“世界不是黑洞,而是我和妈妈”。
 
  当她夜里一个人呆着的时候,身心俱疲。这个时候多么希望身边有人能够陪伴。这个陪伴的需要,即是找到“母亲在,我就在”的存在感。如果外界没有回应,“我”就不存在。“我”不存在,“我”就死亡。所以,她要么“饥不择食”地找个人就拉来依靠,要么不与别人产生链接,而还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选择自伤、自虐、自慰…自己与自己(“虚拟客体”)的融合,达到一瞬间的存在的高峰体验,就立刻平静了。
 
  所以她说,她似乎分不太清,到底是需要人陪、还是真的爱。当她生存的本能占了上风,已经不顾什么适不适合了。所以,大多数变成了她的过客。而内心的空洞,永远没有被填补上。
 
  未完待续,请见下期。“刚开始的爱情,为什么总是美丽。”
 
  (文/安之(半截湯匙)| 来源/心理圈)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