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美国同性婚姻合法,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tspsy-沐沐  发布于2015-07-03 15:04   浏览次  
  心理导读:北京时间2015年6月26日,对于美国的同性恋者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天,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根据美国宪法精神,同恋婚姻在全美50个州的任何地方都是一项合法权益。美国成为全球第21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美国同性婚姻合法,你怎么看?

心理咨询师:美国同性婚姻合法,你怎么看?
  一、案例描述
 
  北京时间2015年6月26日,对于美国的同性恋者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天,美国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根据美国宪法精神,同恋婚姻在全美50个州的任何地方都是一项合法权益。美国成为全球第21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
 
  安东尼大法官在对于同性婚姻的判词中说道:“世界上没有比婚姻更美好更深刻的结合方式了,因为它象征了最高境界的爱、忠诚、奉献、牺牲和家庭。在组成婚姻关系后,两个人都成为了比他们本身更深刻的存在。正如之前部分案件的诉讼人表示,婚姻代表了甚至可以超越生死的爱情。如果说他们不尊重婚姻的定义,那就是对他们的误解。他们的愿望是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因为他们如此的理解而且尊重婚姻。他们只是不想被人类文明最古老的制度之一所排除,不希望在谴责中孤独终老。他们在法律中寻求平等和尊严,而宪法赋予他们这个权利。”
 
  尽管已经有21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合法,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人仍对同性婚姻表示反对,仍对同性恋有许多误解。同性恋到底是不是一种精神疾病吗?
 
  二、案例分析
 
  首先,越来越多的国家从法律和精神卫生专家的角度认为同性恋不是一种精神疾病或心理健康问题。1973年,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把同性恋从精神病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版(DSM-Ⅲ-R)中去除。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在修订后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之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将同性恋从原有的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的名单上删除。1997年美国心理学会表示,人类不能选择作为同性恋或异性恋,人类的性取向不是能够由意志改变的有意识选择。性取向本身并不能被认为是精神障碍。
 
  其次,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同性恋的生物基础逐渐被科学家们发现。美国科学家海默等人在1993年做过一个调查研究,他们研究了40对同性恋兄弟的DNA,发现同性恋者和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在其X染色体长壁顶端区域有个叫做Xq28的基因可能控制了他们的性取向。
 
  第三,大众之所以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精神疾病或心理健康问题,是因为相比于异性恋,大多数同性恋都存在焦虑、抑郁,偏激、对人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同性恋本身并不是疾病,因此并没有治疗的必要,那些试图寻找转变性取向疗法的人通常都是因为社会的偏见而造成的内在同性恋恐惧症所致。大众总是把同性恋和焦虑、抑郁甚至是自杀和艾滋病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对同性恋的刻板印象。正是由于朋友、家人的不认同,社会大众的歧视和排挤,得不到法律对自身权益的保障,或是迫于环境对自己的性取向的压抑造成了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并不是性取向的问题。随着整个社会环境和大众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越来高,对同性恋的歧视逐渐缓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慢慢提高。
 
  第四,同性恋的存在并没有以牺牲种族的繁衍为代价。2004年,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发现,同性恋者的母亲有更强的生育能力,且差别相当显著——男同性恋者的母亲平均拥有2.7个孩子,而异性恋男人的母亲平均只拥有2.3个孩子,在其姨妈身上也有类似的趋势。这就弥补了同性恋不能生育的劣势,使得同性恋者基因通过家族中“特别能生养”的女性同胞延续下去。
 
  最后,大量研究表明古往今来一直都存在同性恋。无论在什么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无论是被提倡还是被压抑,同性恋总是以一定的数量和比例存在于生物界中。存在必定有其合理之处。有网友调侃道:“同性恋才是真爱,他们需要冲破家庭的种种束缚,需要忍受他人不屑和鄙视的目光,需要接受因为性取向而可能在社会工作生活中遭遇的各种不公平待遇。他们或她们的结合不以传宗接代甚至不以结婚为目的,同性恋者在一起或许仅仅是为了爱。”当然这只是网友的玩笑话,但是我们应尊重每一人的性取向,如同尊重每一个人的肤色和民族。
 
  参考文献
 
  [1]唐哲,金中鸣.近十年中国男同性恋研究评述.赤子(上中旬).2015.5
 
  [2]King Michael, Semlyen Joanna, Tai Sharon See, Killaspy Helen, Osborn David, Popelyuk Dmitri, Nazareth Irwi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ental Disorder, Suicide, and Deliberate Self Harm in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People. Biomed Central LTD. 2008
 
  [3]Hu, S., Pattatucci, A. M. L., Patterson, C., Li, L., Fulker, D. W., Cherny, S. S., Kruglyak, L., and Hamer, D. H. Linkage betwee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chromosome Xq28 in males but not in females. Nature Genetics. 1995.11(3), 248-256.
 
  (文/朱丽莎,祝卓宏 | 来源/科普博览)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