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蓝天综合症是病吗?

责任编辑:tspsy-桔子  发布于2015-06-29 21:09   浏览次  
  心理导读:“北京综合症”,又称“蓝天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一遇到蓝天便心情愉悦,兴奋不已,舒适度爆棚,幸福感大增,并伴有呼吸畅通,心律平稳,爱出门拍照留念、狂刷频发朋友圈等异常行为。多发于长期居住北京饱受雾霾折磨的群体,短期内尚无有效疗法。有网友说“如果这是一种病,真的希望无药可医。”天气,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情绪呢?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蓝天综合症是病吗?

心理咨询师:蓝天综合症是病吗?
  一、案例描述
 
  星期一综合症、星期五综合症、假期综合症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综合症”。2015年6月11日前后,在网络上又出现了一项全新的综合症,叫“北京综合症”,又称“蓝天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一遇到蓝天便心情愉悦,兴奋不已,舒适度爆棚,幸福感大增,并伴有呼吸畅通,心律平稳,爱出门拍照留念、狂刷频发朋友圈等异常行为。多发于长期居住北京饱受雾霾折磨的群体,短期内尚无有效疗法。有网友说“如果这是一种病,真的希望无药可医。”天气,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情绪呢?
 
  蓝天综合症,你中枪了吗?
 
  二、案例分析
 
  天气与情绪之间确实有很密切的联系。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天气的确会影响人的情绪。2011年发表在《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杂志上关于天气对情绪的影响的文章中,作者提到,在连续14天中,每天7个随机的时间点,对被试的情绪状态进行记录,并在记录情绪状态的同时,记录下当时的实时天气状况。结果显示,积极的情绪状态与晴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而由疲倦而导致困意的状态与阴冷黑暗的天气有显著的相关。
 
  其次,人的情绪会影响对天气的评价。2011年发表在《Emotion》杂志上关于情绪和天气的文章中,作者提到,晴天的生活幸福感比雨天的生活幸福感高。此外,情绪也是认知加工的资源之一。当被试处于情绪好的状态下,对于天气的评价更加积极,而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下,对于天气的评价也更加消极。但当被试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时,这种效应就不存在了。
 
  此外,天气不仅仅和情绪有着直接的联系,还通过情绪影响着认知。一项关于空气污染的视觉刺激引起的情绪启动状态对人内隐攻击性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晴空的图片具有积极的情绪属性,雾霾的图片则有消极的情绪属性。在晴天图片的刺激条件下被试对攻击词的反应时比在雾霾图片的刺激条件下反应时更短。尽管这个结果很出人意料,但是还是说明了天气状况通过情绪,对人的认知产生了影响。
 
  2014年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上的文章表明,个人关于极端天气的经验、情绪和风险预测之间是有密切的关系的。作者对收集的风险预测、情绪、个体关于极端天气的体验事件以及个人对极端天气形成的知识水平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个人经验对风险预测有显著影响,风险预测又能显著预测个体的负性情绪。过去经历过的极端天气在脑中形成了关系框架,当再遇到天气的变化时,情绪的变化跟已形成的关系框架息息相关。
 
  当然,天气与心理息息相关的现象并不是现在才有,在古诗词里,就有许许多多抒发与天气相关的作品。大风刮起之时,常常书写一些表达豪情壮志的诗词;阴雨连绵之时,常常抒发伤春悲秋的感慨;风和日丽之时,常常表达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人类左右不了天气,但是天气却影响着人类。
 
  现在北京的蓝天白云确实难得一见,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雾霾的出现是过度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生态建设的必然代价。国家开始面对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国家发展战略也提出加强生态建设,既要国家富强,还要山清水秀,人民才能幸福,离开美丽的环境无法实现中国梦。希望不久的将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会成为北京的新常态。当然,即便阴雨连绵、雾霾罩天之时,也不能让天气左右了心情,我们左右不了天气好坏,但可以学会调节心态。
 
  了解更多
 
  1. Liisi, Realo Anu, Allik Jüri.The Influence of the Weather on Affective Experience: 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1.32(2)
 
  2.Claude Messner, Michaela Wanke. Good Weather for Schwarz and Clore. Emotion. 2011.11(2)
 
  3.叶柳红.空气污染的视觉刺激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初探.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4.Sander Van Der Linde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experience, affect and risk perception: The case of climate chang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4.44
 
  (文/朱丽莎,祝卓宏 |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