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心理咨询师:如何抚平“东方之星”之殇?

责任编辑:tspsy-木木  发布于2015-06-13 11:45   浏览次  
  心理导读:任何一个灾难的亲历者都可能罹患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恐惧与不安的回忆就像幽灵,飘忽不定,时隐时现。幸存者有可能事后几周都没有受其困扰,但随后又会没来由地被其纠缠。他们可能表现出睡眠障碍、抑郁、感情冷漠、易受惊等症状,对于曾经喜爱的活动也逐渐兴趣减退,也会像报道中描述的那样对逝去的亲人感到十分内疚。    ---www.tspsy.com
 
心理咨询师:如何抚平“东方之星”之殇?

心理咨询师:如何抚平“东方之星”之殇?
 
  一、新闻事件
 
  截至6月8日上午11时,“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遇难人数升至434名,失踪8人,仅有14人生还。上海导游江庚是这14名幸存者之一。虽然病情有明显好转,思维较之前清晰,能够与人简单交谈,但他的情绪依然有些低落,尤其是提到船上的游客时,他说道:“就是不舒服的感觉。”而另一篇报道中,幸存者吴建强说起老伴儿,也控制不住决堤的情感,哭出了声。幸存者张辉向记者说:“我不愿面对这血淋淋的现实。”
 
  据报道,对幸存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将成为后期医疗救治工作的重点。逝者已矣,我们表示哀悼,愿逝者安息。而对于与死神擦肩而过,目睹亲人离世的幸存者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创伤情景?
 
  二、案例分析
 
  人类在灾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脆弱。遇难的人不幸地长眠,获救的人却深陷现实痛苦的巨大漩涡中。
 
  1、幸存者面临的问题
 
  任何一个灾难的亲历者都可能罹患急性应激障碍(ASD)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恐惧与不安的回忆就像幽灵,飘忽不定,时隐时现。幸存者有可能事后几周都没有受其困扰,但随后又会没来由地被其纠缠。他们可能表现出睡眠障碍、抑郁、感情冷漠、易受惊等症状,对于曾经喜爱的活动也逐渐兴趣减退,也会像报道中描述的那样对逝去的亲人感到十分内疚。创伤情景不时闪回,他们可能变得易怒,感受到痛苦,以致尽量回避与之有关情境和场所。因灾难产生的心灵创伤,有时甚至比肉体上的伤害来得更难以愈合。因此,灾难事件给人带来的危害不仅表现在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如果对幸存者不能及时的适当的干预,甚至还有可能对亲历者造成永久的创伤。
 
  2、反省负性事件的两种视角
 
  当人们遭遇负性事件,产生负性情绪时,都会回忆当时的场景,并尝试去理解当时的情景,重新反省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然而,自我反省视角的不同导致了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反省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结果。这是因为人们存在两种自我反省的视角:自我沉浸视角和自我抽离视角。
 
  研究发现,自我沉浸视角加工方式会导致更多的自我相关情绪体验。这是因为自我沉浸视角将个体的注意力狭窄地聚焦于当时的细节和感受,通俗而言,就是个体回忆过去情景时会具体描述事件的细节和感受——当时发生了什么,自己的情绪如何等,例如新闻报道中的幸存者在口述整个事件时提到的“从杯子倒下,到船底朝天,整个差不多只有1分钟时间。太快了!”“(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风雨)我差点吓哭了。”……
 
  总之,采用自我沉浸视角加工负性事件的个体在脑海中回想当时的场景时就像再次回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每一个细节都是那么的清晰,如同事件再次发生在个体身上一样。其实,这样重复描述、体验既往灾难事件,会导致二次创伤,因此,媒体记者应避免反复采访幸存者,更不应该为了满足好奇心过于详细地询问细节,如果幸存者不愿回忆,应尊重他们,不要打扰。
 
  另一方面,研究认为,自我抽离视角不仅能缓解抑郁、焦虑和愤怒等负性情绪,而且在减少基本归因错误、做出合理推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负性经验,采取自我抽离视角才更有利。所谓自我抽离,简单说来就是个体分离自我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和理解自己过去的经历。当遭遇创伤的个体不能自发的采取自我抽离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经历的负性事件时,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逐步与这些负性事件拉开“心理距离”,从负性事件中抽离出来。比如,我们可以询问“若干年之后,你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想象一下如果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如果相似的事件发生在他人身上,你会怎么想?”等等。这要比直接询问创伤个体“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当时的感受如何?”好得多,或者使用屏幕技术,让幸存者从想象的电视屏幕中观看发生的事件经历。因为这样容易让个体认清负性经验背后的原因,增加理性因素,而非仅由情绪控制。
 
  当然,心理创伤的愈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幸存者如果出现严重的闪回、恶梦、回避、易惊醒、易惊吓、易发怒、抑郁、内疚自责或酒精成瘾等症状,影响社会功能和身心健康,则需要寻求有心理创伤治疗经验的专业心理治疗师帮助。
 
  而且,不仅仅是幸存者,包括遇难者家属,有些持久而严重内疚、自责、抑郁者也需要帮助。另外,目睹灾难现场的救援者,特别是进入船体进行搜索遗体的武警战士,如果出现恶梦、闪回、易惊吓、回避等症状,也需要提供及时的帮助。在开展心理救援时,需要处理创伤画面和创伤体验,而建立安全感及拉开心理距离十分重要。
 
  面对不幸,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被无情地拉伸,痛苦的体验变得尖锐了。自我抽离的视角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自身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因此,虽然生命中有许多超出我们预想的事情,但我们的心理复原力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愿逝者安息,生者更强。
 
  (文/崔云龙,祝卓宏 |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