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爱到极处是融合

责任编辑:tspsy-燕子  发布于2013-10-27 12:35   浏览次  
  
  心理导读:前有王功权“私奔”案,后有李阳家暴。难道我们的婚姻除了“私奔”和“软组织挫伤”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似乎不假,但富贵夫妻呢?李阳用拳头提出了一个问题:成功才是婚姻的墓志铭?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爱到极处是融合

案例分析:爱到极处是融合
 
  前有王功权“私奔”案,后有李阳家暴。难道我们的婚姻除了“私奔”和“软组织挫伤”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似乎不假,但富贵夫妻呢?李阳用拳头提出了一个问题:成功才是婚姻的墓志铭?
  
  人可以只有公情、没有私情吗?
  
  十几年前,我被人群裹挟着,林立的胳膊让我几乎看不见李阳,但音箱里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吼声以及身边同学们的声浪,却让人过耳难忘。那时我非常羞愧,因为我即使是如此地被煽动,胳膊也只是举起了一半,可我却牢牢记住了他的名言:“I enjoy losing face!”有那么一瞬间,这句话几乎成为当年自卑的我的信仰。
  
  很多年后,我几乎忘记了李阳。直到一个女人被殴的照片传遍网络。见到李阳,最让我惊讶的是,除了肚子微鼓以外,他的容貌居然如昔,人依然那么激情万丈,让人有一种“穿越”感。
  
  凌晨两点,李阳刚结束了他与柴静长达4小时的访谈,我们的会谈是从早上8点半开始,也持续了3个小时。在他面前,是打开的笔记本电脑、手机,他仍是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而这里,是他搬出家中紧急租下的新公寓。躲开,让他轻松不少。
  
  每年,李阳要做800场的演讲,一个700人的公司要靠他支撑。这意味着3000万元的工资悬在头顶。他知道这种盈利模式有问题,却无从脱身,家暴事件后,他也想过关门——但那是弱者的选择,他认为。崩溃了两小时后,他决定继续。
  
  他直言不讳,在他的价值观中,生命第一,事业第二,家庭肯定在第三。他甚至说,老婆是1个人,中国有13亿人;孩子有3个,中国有3亿孩子需要他,他不会把这3个孩子放到特别的位置。
  
  他特别不认同:“我们最终要回归的还是家庭。”在他眼中,家庭是一个很耗费能量的地方。他甚至说出了让太太深感受伤的那句话:“我们的关系是中美教育的试验品。”
  
  他说,他渴望单身,而且永远不会感觉到孤独——有那么多知识等待你去吸收……
  
  他总是不知不觉地提高嗓门,转移话题,谈论“郭台铭只从iPhone那里赚三美元,这多可耻!美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他坐在面前,但我好像仍坐在万人体育场,听他发表演说——也许他从未从那个舞台上走下来。
  
  连续20年,每天工作18个小时、大概只有20天在家,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都是和2000人一起喊英语度过的——2000人交20000块钱,一个班3000万的营业额。“我必须要强调我的使命感,一旦精神垮掉了,就会像垃圾一样,一文不值。”他说。
  
  他是一个只有“公情”,没有“私情”的人吗?还是他害怕所有私情里的琐碎与无聊,以至于永远都把自己发生感情的对象设立为远远的一个群体?
  
  活着的价值是什么?
  
  眼前的他,是那么热情、体贴,不断为我们倒水、将果盘、早点递到面前;你问,便答,积极回应。除了两个问题,他躲开了:既然生命中的排序把家庭放在那么后的位置,也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给家庭更多的关注,已经有了一次失败婚姻,为什么还要结婚呢?李阳的字典里看不到爱这个字,是不相信“爱”吗?他用起身去做别的小事的方式,拒答。
  
  尽管如此,你仍会渐渐相信,他是真诚的,以至于大部分时间,你都会在想:在这件事上,他受过伤害吗?在如此剧烈的舆论攻击之后?
  
  李子勋老师建议他现在要慎言、不要在过多的媒体上曝光,但他摇头:“没关系,我是可以承受的。”他愿意把自己变为一个反面教材。没人知道他不能承受的是什么?
  
  事实上,李阳的生活从来不缺乏某种动荡与硝烟。他用“混乱”来形容他的童年生活:妈妈在江苏生下他后回了新疆,李阳和外婆外公一起长到四五岁,被父母接回新疆。
  
  他所在的城市,在维族语中意为“魔鬼之地”。在这个荒芜的,一个月才能洗一次澡的地方,李阳脸上经常起脓包,出了汗,就成了疮,他用老长的头发挡住脸。那些让他憎恨的疮,现在仍有迹可寻。
  
  那时,他害怕称呼父母,以至于每次电话铃声响起,他都心惊胆战。他至今都无法当面叫“爸爸、妈妈”。直到今天,他也非常少与父母接触——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感受着和他妻子一样的落寞。
  
  “那时,被打了,你不能动,一动就是大逆不道。”李阳说,身处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没有任何亲戚的他,每每挨母亲的痛打,都无处可逃。
  
  所以当他按照父母意志考到兰州大学读毫无兴趣的“力学专业”时,他算是成功地“越狱”了。也许就是那时,当同学发现他在楼顶跪在一个小毯子上,冲着天空怒吼英语的时候,他也许已经开始走向了战胜自己的“神”。正如他在《如何把孩子培养成神》写的“咒语”:我是神,世界因我而改变,我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所以永远不要和妈妈一般见识,她养育了你,但她不知道怎么去教育你,你要做的是为她养了你十年1万顿饭,宽恕和提升你的母亲。”李阳说。宽恕和提升自己的母亲……李阳岂止是对妈妈不一般见识,他甚至都不在乎孩子是否是他亲生,他觉得他可以和任何人结婚。他最关心是如何影响中国,成为“一个告别了低级趣味的纯粹的人”。去学校演讲,李阳常会特意拥抱一个班上学习最差的学生,摸着他的头说:“你一定可以改变中国的未来,我爱你!”然后他会说:“从今天开始,你记住一个原则:一定要每时每刻都要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个孩子会泪流满面,激动不已。
  
  改变很多人的命运!李阳微笑着描绘他实践的那一幕幕,并相信自己有具体的理念和做法,可以改变世界。“这是我活着的价值”,而在家庭中,他有“活着”的感觉吗?
  
  他特别认同美国一个著名牧师的情怀,因为牧师说,我没有家人,才能把所有的人当成我的家人。
  
  一个上午,特蕾莎嬷嬷被他几次提及。是不是无家可归、对家庭已绝望的人,才会如此寻求大爱,而忽略那些经不起考验的小情小爱?但,一个真正懂得大爱、实践的人,又怎会缺乏爱身边人的智慧呢?最起码,作为榜样的特蕾莎不是这样的。
  
  追与逃,男人和女人的战争?
  
  12年前,美国教师Kim到中国旅行,目睹了李阳在现场的这种“呼风唤雨”能力——他在万人体育场上引发的山呼海啸甚至引发了当地警方的紧张。Kim加入了他的团队,这个光芒四射的男人,吸引了Kim,她想要与他结婚、生孩子。
  
  一边在采访,不时会有Kim发来的短信,李阳收到,就念给我们听:“如果你想跟你的女儿/实验品见面的话你要预先申请,我们的日程不再根据你的而改变,你可以把地点时间和计划告诉我,我会告诉你,我们是否同意,按照你的生活,围绕你的生活安排时间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他耸耸肩膀说:“很好,这样我就轻松了。”
  
  当年,接受《纽约客》采访时,Kim说,她有一个“十日规则”:如果李阳超过10天没有回家,她就要携家带口,打飞的出现在李阳面前。
  
  常年的咨询让我见到了太多类似的案例:一个在工作场合散发夺目光辉的男人出现在一个同样精彩的女人面前,当他们彼此相爱之后,却为家庭里的那个特定角色、女人多出男人很多的情感需求而争吵、失落,打的不可开交。女人与男人,将情感置放在心中的地位,似乎永远不同。
  
  美国女人Kim为这样的婚姻坚持了12年。她其实只是要疯狂忙碌的李阳为家庭和妻子付出起码的爱和尊重。但李阳却认为,女人要有智慧,应该学习特蕾莎嬷嬷的大爱品质。除了称赞Kim母亲角色做的伟大,对“爱”这个字眼他只字不提——也许,铭刻在他情感记忆里的是,没有爱这回事!他们之间,渐成为一个想要拯救爱的女人和一个想要拯救世界的男人之间的战斗。这是两个路线的斗争。
  
  有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人70%以上度假的时间是和工作伙伴一起消费的,比如单位组织的出游。家庭,在视野外求的中国男人的内心深处,真的没有位置吗?
  
  几天前,李阳应妻子的要求去做心理咨询的时候,Kim就告诉李阳,她受够了作为李阳“崇拜”的对象了,她不希望李阳再说她是一个如何了不起的妈妈。但李阳确实觉得从教育的角度,Kim做得太棒了,让他的孩子很省心、很懂事。比如,每天早上他8点起床,孩子6点起床,被妈妈训练得很好的孩子们,会悄悄到另一个房间看书,等你起来后才会进卧室跟爸爸问好。那一刻,他非常感动。“难道这不是爱情吗?”他问我们。
  
  也许Kim早就明白了这个部分,在李阳的世界里,妻子的位置也许是一种虚拟。无论如何,他们的家庭在这次事件之前,一直都是一个火药桶,每次李阳从家里回到公司,员工都会惊讶:“怎么你们还没有离婚?”在李阳的叙述里,妻子负责控诉,连篇累牍,总是最终让他怒不可扼、无法再用言语……
  
  上一次剧烈冲突发生在5年前,那次,妻子将李阳在电脑中写的文章全删掉。李阳专门从广州飞回北京处理此事,打了她。
  
  他痛恨她说“是为了他生的孩子”,她痛恨他总说“文化差异”。但这种争吵在李阳看来,不是他们的专利。他的一个下属创过记录——用6个小时接受老婆的“审判”,电池换了三四块,手机烫得可以煎荷包蛋了……愤然的李阳挥手夺过手机,对电话大吼一声:“你玩够了没有?神经病!”结束了这种极其消耗的拉锯游戏。
  
  在“家暴门”之后,李阳尝试在微博上道歉,并在最后加上“I LOVE YOU”。按约定,妻子本也要在她的微博的最后加上这三个字,但她还是决定“爽约”——怀疑他还是为了公关他的公司。
  
  在中秋节,他接到了妻子的短信,以为还是长篇控诉,没想到是一张妻儿在团结湖的自拍。短信上说:“我们在公园里玩,想念着远方的父亲。”李阳感觉很温馨,可那时他已经在登机通道里了,赶赴一个重要会议。他明白,她的要求,CANCEL掉这个会议,回家去。他不会这么做。
  
  他也许永远不会这么做。正如我们进行采访之时,Kim希望他停止采访,回到家中,陪孩子去公园。而他,似乎已经没有了建设的欲望。“第一选项绝对不会是家庭。”李阳斩钉截铁。
  
  李子勋观察:经营好一个人的不那么重要的婚姻
  
  “也许李阳是那种外表开放,但内心很难靠近的人。他过度的开放性,其实也是一种防御的方式。就像是水果,核桃外硬内软,而杏则是外软内硬。”李子勋对李阳的评价非常有中国文化中“阴阳”的感觉。
  
  其实李阳和Kim就非常“互补”:李阳对外开放,Kim对内开放;李阳逃离,Kim控诉;李阳活得光芒万丈,Kim则站在“灯下黑”处;李阳是个将情绪代谢与高峰体验放在外部爱以及被爱的,以缓和和太太的僵持局面,而太太则顽固地用失眠等控诉的方式,拒绝他人协助,而要让李阳知道,他才是她的解药。
  
  “还有另一个更大的互补,正如佛家所云,当你努力解决别人麻烦的时候,更多麻烦会聚集到你身边,除非他不再去帮助他人,把心思完全放在家里,家庭问题自然消除了,但他这个人也就消失了。”李子勋说。
  
  所以,不要轻易论断他人的家事,夫妻的情感。李阳夫妻双方长期处于紧张的张力状态中,却有长达12年的关系,剧烈的排斥力背后如果没有相吸的磁力,如何能维系下去?
  
  当然如今,一切都摆在桌面上之后,这个“超稳定结构”也许到了一个转变的时刻了。而这种转变,也许是当下中国人婚姻的普遍命题。那怎么办?
  
  李子勋的三个药方
  
  ■ 第一:解决就是不解决。所谓“自古英雄如红颜,不许人间见白头。”如果你诸事遂心,万事如意,那离死也不远了。我们要接受,也许有些问题会持续一生,其实有痛苦的人生是安全的。很多问题恰恰是因为我们太想努力解决才造成的,比如女人想要男人将她排为生命的第一位,男人想要女人做圣女,只奉献不索取。比如一个从小在充满争吵声的家庭中长大的人,也许没把争吵当回事,但未曾经历的人或者对争吵非常痛恨的人,往往就会很受伤,将对方视为“病态”,并试图加以控制,最后却失控。
  
  也许追求幸福本身就会造成南辕北辙?什么是幸福?李子勋的答案是“一个相对舒服的痛苦”。真正的幸福在于,通过体验来让人生丰富,而不至于在离世时后悔未做的事情。
  
  李子勋看过一本书,书中作者访问了47位著名心理学家,只有1个心理学家认为自己是幸福的,很多心理学家在晚年都宣称自己的婚姻是失败的。
  
  这同样是一种平衡,外在功业的成功和内在家庭的失败,一种动态的平衡,老百姓所说的“情场失意,商场得意”,也许说的就是我们每人都有“阴与阳”的成分存在。所谓的“失败”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存在。
  
  李子勋举例:“家庭暴力”是“法律视角”的语言,心理学视角的定义为“身体接触式的冲突”,很多时候,暴力不一定意味无情,比如做爱时的掐与咬,甚至性交本身也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动作,“身体接触式”冲突何时是“调情”何时是“暴力侵犯”,关键在于内心体验,而非简单的行为表象。
  
  很多夫妻的冲突之后,往往是靠性爱缓和关系,这种“激烈”的冲突,往往意味着两个人过度融合、身体边界彼此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我可以侵犯你,你可以侵犯我。一次,李子勋在咨询中,对一个想要解决“家暴”问题的夫妻说:“有没有可能,别人会认为你们这是调情的一种方式?”最后,当他们都真的把这当成一种调情时,问题消失了。
  
  什么是恰到好处的“身体接触式的冲突”?李子勋老师说:“正如《三娘教子》——妈妈打孩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打在儿身上,疼在娘心里。”
  
  不是如何消灭冲突,而是如何让“冲突无害化”,身体接触式冲突其实就是一种“施虐和受虐”的关系,因为冲突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联结和情感交流,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彼此的差异之间的张力保持在彼此接受的范围,而非试图消除之,对某些人来说,过一种有痛感的快乐生活也是一种幸福体验。
  
  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发生了,是一个悲剧,但如果我们将它看成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写它,比如在这次事件中,李阳夫妻就可以学会什么叫做“阻断”与“停止”。
  
  ■ 第二,树立一种婚姻观: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小部分。否则你就会成为情感的赌徒。
  
  ■ 第三,婚姻与家庭的幸福是自己的事,不是配偶的事——婚姻是一个人的婚姻。你对婚姻的感觉得要由你自己负责,不能将责任推给对方。幸福感是内心体验的过程,对方无法真正改变你的体验。
  
  我们可以说,有时幸福是需要另一个人协助,但首先我们彼此要有一个“协议”,无论是向外追求功业为中心还是对内追求家庭为中心的幸福,都要尊重一个事实:你无权决定别人怎么活。
  
  你对实现生活主张的前提是,双方都认可彼此的差异,对对方的观点都说“YES”or“MAYBE”,两个人都在承认对方的主张的前提下,寻求两个主张并行的办法,彼此成就,而不是要求彼此牺牲。
  
  写在后面:
  
  爱到极处就是融合,不分你我,可是融合到极处就是强烈的排斥,为什么?因为它意味着自我的消亡,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谁都无法真正完全吞噬掉对方,也无法真正离开对方,无论李阳们是如何公然视爱情如粪土,也无论Kim们如何控诉那个“无良”的男人,男人和女人的战争永远无法终止。
  
  李阳的故事会提醒我们,当事业成功被当作幸福的唯一标准时,我们需要做一个选择:要么增加新的幸福标准;要么你要对Superman脱下外穿内裤以后他是何等模样有心理准备。诚如李敖所说: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既然这场战争永无了局,也不该有了局,我们要做的是将殊死决斗,变成一场欲罢不能的探戈。
  
  (文/卢悦 唐山心理咨询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