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究竟有什么用?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10-25 13:20   浏览次  
  
  心理导读:学心理咨询还是学别的,有没有用,大概永远找不到什么完美的解答。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就算是水中捞月好了,也没关系。继续像这样有趣下去,比较重要。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究竟有什么用?

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究竟有什么用?

  感谢动机老师邀请,知乎是我们的后院,感觉有一种畅所欲言的放松。何况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多少人关注,于是在那篇正经八百的驳斥文章之后,可以说些真实的感想,当做补充。
  
  看过我那篇驳斥文章的都知道,我几乎用了二分之一篇幅,来批判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有色眼镜,「逃离」一词,先将这个行业强塞到失德一方,作为一篇议论文章,未免有些阴险。发布那篇批判不久,就收到原文作者的回复,解释她为什么用「逃离」。原来并不是呼吁大众逃离……而是针对她自己,表明对这一职业选择的退出。这样一来,我对这篇文章的感觉就有些变化了。
  
  这只是一个年轻人,对着自己已经踏进去半只脚的职业生涯,失望,冷嘲,并道别。
  
  她说:「你为什么不能改变世界?为什么不能改变世界?为什么不能改变世界!!」
  
  她辛辣的嘲笑声,听起来倔强又绝望。
  
  镜头重叠到我自己身上(原谅我的自恋吧):
  
  本科学心理学的时候,我羞于承认自己在学习一门「前范式科学」。
  
  后来鬼使神差地选择了在临床心理学方向深造。
  
  跟@宋萱同学一起讥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就像过去那些逼良为娼的「婆子」。
  
  每天吐槽这个专业,吐槽身边的人,吐槽自己。
  
  想尽各种办法参加各种培训,只为接触更多的高手,国内的,国外的,不同流派的……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老师寄予过很高的期待,但是学习久了,又免不了一次一次的失望……
  
  很多事看不惯,想不通,做不到……愤而上网发文,被系里老师请喝茶。
  
  …………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顿悟,那些我以为是跟专业特殊性有关的烦恼,却真的和专业无关。
  
  不管学习什么专业,从事哪门职业,恐怕我都会走过那段羞耻,失望,愤怒,和自以为是的路。
  
  因为这个世界,不管谁来看,不管用任何知识,从任何高度来看:
  
  都是非常非常不理想的。
  
  08年的时候,四川地震。数以万计的心理咨询师不分日夜地汇集到灾区。
  
  有个我很尊敬的老师,资深的从业者,却无动于衷。并且直接了当劝我不要去添乱。
  
  我很不服气:「什么叫添乱?难道心理咨询不应该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吗?」
  
  老师告诉我:「当然不是。」
  
  是吗,那么心理咨询是什么?
  

  「就是一门手艺。你坐在诊室里等来访者上门,来访者掏钱,你给来访者服务。超出这个范畴的,就不是你干的事。手艺人,先挣钱养活自己,不懂这个,你手艺就不到家。」
  
  我心想这话说的,市井,势利!简直跟郭德纲说「观众是我的衣食父母」没两样。
  
  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跑江湖,卖手艺,不懂郭德纲,当然也不懂心理咨询。
  
  说天亲,天也不算亲,天有日月和星辰,日月穿梭催人老,带走世上多少的人。
  
  说地亲,地也不算亲,地长万物似黄金,争名夺利多少载,看罢新坟看旧坟……
  
  要说亲,「来访者」亲,来访者咨询师心连着心呐:)
  
  曾记得早年间有那么句古话儿,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好了打住,我想我跑题有点太远。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就当我胡言乱语吧。
  
  最后总结一下,作者的本意并非要传递给公众什么信息,那只是一个聪明漂亮,又富有野心的年轻姑娘,在职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狠狠发泄一下积压了很多年的失望而已。
  
  那些失望,应该都是成长的副产品。
  

  我看到有很多人骂她,连带地也就有很多人赞我。但是我并不因为受到这些支持而高兴,他们大概也没有真正明白我们在争论什么。说真的,心理咨询四个字太大,一两个人无论是质疑还是辩护的声音,比起来也还是太小。以为这场论证有关行业之气运兴衰的,都可以洗洗睡了……
  
  在即将结束这篇回答之际,脑海中忽然跳出一个场景,觉得还比较有趣。
  
  且说《西游记》里,孙悟空找菩提祖师学道,花了整整七年,祖师终于问他想学什么道。
  
  孙悟空很谦虚:「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
  
  菩提祖师就跟他讲,术字门中之道、流字门中之道,静字门中之道,动字门中之道……
  
  孙悟空只一句句追问:「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啊,要得长生,那就好有一比,就像墙里安柱子,窑头造土坯,水中捞月亮……一场空啊!
  
  孙悟空呆住了——原来如此,那我学它们还有什么用?「哈哈!不学!不学!」
  
  那笑声远远地传开,被放到网络上。旁观者看了摇头:「果然,就说修仙的人不靠谱……」
  
  也有师兄弟勃然作色:「这泼猴胡说什么!咱们修仙同行的脸被你丢光了,以后怎么混饭吃?!」
  
  ……
  
  我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大抵就是以上这样。
  

  如果有一个菩提祖师能在猴子脑袋上敲打三下,授以七十二变的秘法,那该多好。
  
  可惜神话毕竟只是神话。
  
  所以作者提出的问题,大概永远找不到什么完美的解答。我想了很久,也只想到王小波的一句话,也许可以送给原文作者,算是一个不是回答的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常听人说,人有知识就会变聪明,会活得更好,不受人欺。这话虽不错,但也有偏差。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这其中另有一种境界,非无知的人可解。
  
  就是这样。学心理咨询还是学别的,有没有用,并不重要。继续像这样有趣下去,比较重要。
  
  (文/李松蔚 唐山心理咨询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