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什么样的人容易做噩梦?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9-15 11:27   浏览次  
  
  心理导读:噩梦,我们现在把它称之为惊夜症。西方称之为梦魔侵袭或梦魇,中国人称之为鬼压床。简单来讲就是睡眠者被一种可怕的东西压着,呼吸变得急促,想摆脱又没有力气。且经常伴随着尖叫、盗汗、身体移动,这种体验通常睡眠者醒来对噩梦的内容记忆深刻清晰。噩梦的主题内容千变万化,但常见的是遭受魔鬼、怪异的未知东西的追逐,而且会遭到攻击和伤害。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什么样的人容易做噩梦?

案例分析:什么样的人容易做噩梦?

  一、夜晚的恶魔:
  
  天下着不是很大的雨,打在玻璃窗上,噗哒噗哒……外面被黑暗笼罩起来,马路上看不到一个人,路灯在雨中发着暗黄的灯光,我一个人行走在其中,时不时地回头,但一个人都没有。自己的影子在暗淡的灯光下,被拉得很长,我看不到前面的路,很迷糊。当我低头看地面的时候,发现我的影子在动,突然影子直立起来,看不起脸,露出了两个空洞的眼眶,然后突然龇牙咧嘴,用怪异的声音说:“慢……点,不要,走那么快,陪我……玩啊!”说完就一把抓我往影子里拖,“啊……”我大叫一声,一片寂静,我浑身湿透坐在床上,原来,做了一场噩梦!!
  
  噩梦,是如此让人不舒服,但却如鬼魅一般出现在人们的梦里。有美梦就有噩梦,关于噩梦的记载中国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根据《周礼》记载,梦被分为六大类:“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噩梦在远古时代常常被人认为是神灵对人的惩罚,在西方,噩梦一词最初的含义是“夜晚的恶魔”。
  
  对于噩梦的研究要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研究,精神分析认为,早年创伤在内心复活后,就会以噩梦的形式出现在患者的梦中,即噩梦。这是弗洛伊德针对创伤后提出的见解。但是这似乎对噩梦研究不够,直到1931年,英国人斯特?琼斯针对噩梦,专门写了一本书《噩梦》让更多人激起了对噩梦的研究。斯特?琼斯认为噩梦表现了极度强烈的性愿望与极其强烈的压抑之间的冲突。
  
  二、噩梦的三大特征:

  
  1、压抑感、无助感和恐惧感,其强度与噩梦中暴力发作的程度相关。
  
  2、胸口有重压后带来的窒息感,妨碍呼吸,可能知道无法忍受。
  
  3、无助感打到顶点,肌体出现瘫痪状态,无法动弹。
  
  三、噩梦属于一种惊夜症
  
  噩梦,我们现在把它称之为惊夜症。西方称之为梦魔侵袭或梦魇,中国人称之为鬼压床。简单来讲就是睡眠者被一种可怕的东西压着,呼吸变得急促,想摆脱又没有力气。且经常伴随着尖叫、盗汗、身体移动,这种体验通常睡眠者醒来对噩梦的内容记忆深刻清晰。噩梦的主题内容千变万化,但常见的是遭受魔鬼、怪异的未知东西的追逐,而且会遭到攻击和伤害。
  
  四、什么样的人容易做噩梦?
  

  影响噩梦的常见因素,是各种各样的心理压抑以及某种人际关系的丧失或破裂。创伤性事件会增加噩梦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从这点来说,就是那些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有创伤性经历的人容易做噩梦。
  
  美国有一项实验调查研究,年龄和性别也影响着噩梦的发生率。通常来说小孩子做噩梦的频率要高于成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做噩梦的频率会有所下降。女性比男性做噩梦的频率并不是很高,而是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承认噩梦的存在。
  
  五、怎么样减少噩梦?
  
  梦不管是噩梦还是其他梦,出现都是有一定基础的。如果偶尔做一次噩梦,这并没有什么关系,而那种反复出现的噩梦,这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两方面来解决。而在做噩梦的人群中,孩子占了绝大部分,孩子更多的是一种夜惊症。对于夜惊症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做特别的治疗,只是要父母多关心孩子,平复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到安全,必要时吃点定神的药膳。
  
  噩梦,对于一些人来说更像是一次刺激的旅程。美国作家霍桑写到“当我们从噩梦中醒来,不由得自我庆幸,这是一种死而复生的感受”。噩梦,它也有特定的意义,这是一种特殊的梦,如果你做了噩梦,请你重视,查阅资料分析它的含义吧。
  
  (来源:心灵咖啡 文: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