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犯罪心理:攻击行为从何而来?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9-14 15:19   浏览次  
  
  心理导读:具有高攻击性特质的人,很容易对事情进行敌意性归因,在知觉和预期偏向的影响下,更容易做出攻击行为。很多悲剧由此而来,韩某摔死女婴的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 www.tspsy.com
  
犯罪心理:攻击行为从何而来?

犯罪心理:攻击行为从何而来?

  一、新闻事件
  
  7月23日,北京大兴区发生的一起恶汉当街摔死女婴的惨案,令全国人民哗然,大家纷纷怒叹“泯灭人性”“丧尽天良”;其实就在三天前的7月20日,河南林州发生了同样的惨剧,而这一次的恶汉竟然是“人民警察”,而且此事被当地政府隐瞒了将近一个月,8月18日才被媒体披露。同一天,7月20日,一名山东籍残疾人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引爆自制爆炸装置,造成本人受伤。7月17日上午,湖南临武县城管局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用秤砣将瓜农邓正加砸死。7月17日下午北京朝阳门大悦城发生一起恶性杀人事件,2人当场死亡。
  
  二、案例分析
  
  最近一两个月,全国各地频频发生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尤其是各类极端暴力案件,爆炸、砍杀、放火、抢劫,城管围殴警察,民警当街摔婴……我们这个社会是进入“Hard模式”了吗?为什么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频频作恶,皆因天热?
  
  有专家声称:“因为炎热的夏天人容易发怒,情绪容易失控;冬天杀人案会少很多。”难道频频作恶,皆因天热?确实曾有研究表明:高温、噪音、令人不舒服的气味等环境因素可能会给人带来疼痛或不适感,增加人的消极情绪体验,因而导致了攻击行为的增多。但是,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有限,正如“衣着暴露绝不是性侵害的借口”一样,“天热”也不能作为暴力犯罪的缘由。
  
  他们只感受到了世界的恶意……
  
  影响事物运动发展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心理学家对暴力行为的研究也遵循了这个思路。现有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暴力行为主要与其本身的人格特质、生理素质和外在的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人格特质、生理因素等是内因,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做出暴力行为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的情景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会抑制或促进暴力行为的发生。
  
  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看,具有高攻击性特质的人,很容易对事情进行敌意性归因,在知觉和预期偏向的影响下,更容易做出攻击行为;从信念的角度讲,有些人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实施某种攻击行为、而且相信这种行为会带来理想结果,因此他们更有可能发出攻击行为;从态度上说,如果一个人对某些群体的暴力行为持积极态度的人,对这类群体中的人的攻击行为会明显增加。
  
  比如北京摔婴恶汉韩某,1996年被判无期徒刑,今年初才被释放。那么假设此人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高攻击性的人,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在信息编译阶段,韩某与女婴母亲发生争执时,对于现场的诸多情景线索,韩某可能更容易捕捉到敌意性的信息,或是将一些有煽动性的信息扭曲为威胁性的信息,因此女婴母亲的不满态度可能被韩某解释为“敌意”“威胁”“挑衅”。
  
  在行为反应阶段,由于高攻击性的人认为攻击反应可以带来物质酬赏、获得同伴认同、减少负面结果、提高自尊和正向情绪感受等积极的结果,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做出“攻击反应”,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反应”。本案中的韩某可能也同样持有“攻击正向效能”(positive efficacy)的信念,因此他采取的不是“问题解决模式”,而是“攻击模式”,来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