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责任编辑:tspsy-思思  发布于2013-09-12 09:06   浏览次  
  
  心理导读:亲爱的,当所有的尖锐棱角终于被打磨的圆滑,精密的仪器也熬过了试用的磨合期,一切仿佛变的迟钝,却也耐久。你的生活,大概也就这样稳当而缓慢的运转着了吧。其实,这就是成长吧,只愿你,别介意。   ——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案例分析: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写给亲爱的你,想让你知道一些当初不知道,现在依旧不明白不清晰的东西,对于成长这件事,希望你,不要太介意。
  
  亲爱的,你和几年前的你还是一样,几乎没有变。脆弱的,骄傲的,敏感的,信仰非此即彼并在回忆里逐渐被啃噬的自己。
  
  觉得回忆太美好,但其实是这样的,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你觉得世界无趣,大多数人和价值观都俗不可耐,爱情是生命的全部,而一切人和事的中心是自己。那时候的你,真的可以动不动就论及生死,谈及永恒。
  
  现在的你渐渐明白,其实一切美且酷烈的姿态,都是一场青春的狂热病,真的烧到顶点就成了灰烬,在边缘危险的走钢丝,走过去了,也就走过去了。想起这些年身边经历的疼痛,我像一个看客默默的站在局外,想要开口,却始终沉默,因为他们用决绝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说。那些深夜结伴飚车的孤单,瓶瓶罐罐的烈酒,饮一口便可称兄道弟,两肋插刀,一场无意邂逅便可义无反顾地倾覆所有的情感,浓烈并且伴有巨大的失望和痛楚,就如同字里行间像鲜血从割开的动脉大量喷涌出来。人说,这就是青春的伤口,灼烧后依然不会后悔。可是,真的不后悔吗?现在的你学会淡淡释然地说,大概年少轻狂总是会拿青春做幌子吧。
  
  其实就像长大了,慢慢成熟了才会明白,一年四季,能静看梧桐叶落的时节就是最好时候。这个世界其实没有那样的极端,温暖是有的,严酷也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大片灰色的无法定义的地带。是的,遇上很多很多事,会有难以开口的委屈,会有尖锐的说不出的刺痛,有时你站在窗外,一眼望不到黑夜的尽头,恨不能纵身一跃。但,亲爱的,都是凡夫俗子,细水长流就好,成长就是这样,生活亦是如此,不要介意。
  
  你还记得,初中的时候你捧着《红楼梦》为里面的宝黛之争愤愤不平吗?记得你说,你喜欢黛玉,除了同情,更是她的才情和傲骨。相比之下,总觉得宝钗过于圆滑,为人处事都过于圆满,以致你无话可说而质疑起来。尽管刚开始不得不佩服宝钗的为人忠厚,待人平和,处事周到的优点,可越往后,每每觉得黛玉的“小性子”才更加可爱,真情流露。还记得你为着黛玉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哽咽着一遍遍读葬花吟,为着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你气得火冒三丈。那时的你,和所有爱读书的女孩一样,却在细密的情怀里透着不谙世事的孩子气。也许,你只是喜欢这么个深情的自己罢了。
  
  现在的你,慢慢学会重新审视那句“宝姑娘待下人平和,不比黛玉那般清高”和那“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也许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必须懂得人情世故,像宝钗那般稳重自持才更能活出生的智慧。长大了,少几分年少的轻狂,更懂得几分道理,少了些尖锐,多了些轻松,为人随和,处事稳重,不是更好吗?是啊,不论你同情亦或佩服,如若黛玉真嫁给那贾宝玉,《红楼梦》还会像现在这样历时弥新吗?你看,这不就是你曾经的黛玉和八面玲珑的现在。
  
  亲爱的,当年岁增长,当所有的尖锐棱角终于被打磨的圆滑,精密的仪器也熬过了试用的磨合期,一切仿佛变的迟钝,却也耐久。你的生活,大概也就这样稳当而缓慢的运转着了吧。其实,这就是成长吧,只愿你,别介意。
  
  你一直都自信并且庆幸自己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感恩并且热爱。你以为,只要心怀善意就能从容面对一切;你以为,只要阳光够好,生活也会被浸润的温厚灿烂。直到上了大学之后,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后,渐渐明白,原来从前不论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抱怨,依然是被保护的太过滴水不漏。就像习惯了每天早上喝一杯纯牛奶,撕开包装,发现连你最信任的品牌也加了三聚氰胺,而你的悲愤不满,只是徒劳,僵持过后,面包依然离不开牛奶这个最佳搭配。其实你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这个世界每天都在用它的方式飞速转动,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悲欢离合,每天都要重新认识它,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一切,你只需道一句,当时不过是寻常。累了,就会发现,还是喝白开水最好,淡而无味,却是特饮。
  
  现在的你,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太多的未知数依然惴惴不安,无从定义。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每天都是不动声色又是暗潮汹涌。最难捱的时候,你学会笑着对自己说,你最好的时代在后面呢,你的南墙背后就是阳光,而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撞南墙不死心。
  
  有谁知道成长的真面目,也许它并不依你期待的方式如约而至,但也只有你自己,冷暖自知。关于成长这件事,一方面骄傲的不愿意敷衍任何人,另一面又缺乏应对日常事物的能力,一切的一切,我慢慢学会明白都是自己要求的太高,你尽力了,你努力过,你没错过,那么就无须介意结果的好与坏。
  
  《人工智能》里那个舞男机器人最后毁灭的一瞬大声呼喊:“我来过,我活过,我爱过!”请不要说你从来没有爱过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你爱过,并且真心实意的,看似卑微无望,实则骄傲透顶的!
  
  (文/陈斯斯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