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督导:移情与反移情的识别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3-07-17 15:14   浏览次  
  
  心理导读:一个细节的提醒很重要,爸爸在妈妈骂女儿的时候,不停地和女儿说:“妈妈骂你是因为她爱你”,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这个女儿长大以后会找一个喜欢骂她的人,她只有在骂中才可感受到被爱。    ---www.tspsy.com
  
案例督导:移情与反移情的识别

案例督导:移情与反移情的识别

  J老师做了两次沙盘,第一次因前面另一个谘询师柔软的话题所引发,也是一个不会撒娇的漂亮女生,当情绪不好时,选择一个人飞到海边,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也意味着有能力让自己自由。沙盘摆放的过程是在沙架前站了一会,一次性拿了所有需要的沙具,在沙盘上比较随意地摆放了海滩的情景,没有海水,花朵的颜色很鲜艳。J老师讲述了自己怎样在旅游中成为团里潮流领导者,自由地展示自我的经历。这和回到生活中的她像是两个人。督导肯定了她的计划性、果断以及做事的能力,同理了她的孤独和辛苦,建议她去学习跳舞。
  
  第二次的沙盘是个案督导。J老师报告的个案是一个父亲因为女儿的问题来求助,女儿的问题是写作业非常慢,反复涂抹,要写的非常好才行。一个能干暴躁的妈妈,温和被动的爸爸,被严格要求追求完美的小女孩,还有一个一岁的弟弟。咨询师理解孩子为什么出现状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家长理解并启动改变。J老师在介绍个案情况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谈这个母亲如何不好,在督导明确指出这一点时,仍然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偏离,很明显,咨询师对父亲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同情。当用沙盘的方法把咨询过程摆出来后,很直观地呈现了咨询师的位置。在沙盘中,似乎咨询师和父亲孩子更像一家人,而母亲被放到了对立的位置上。咨询师在反移情而且自己并没有觉察。
  
  督导在咨询师叙述的过程中反复在提醒,“你说了十分钟却从来没有说过母亲的优点”“你是不是很同情这个父亲”“父亲描述的是事实吗?有些内容按常理是不太可能这样的?”“这里面涉及到女性之间的竞争”,咨询师显然没有准备好承认和面对自己的反移情,着急地辩解着。咨询师在这个家庭投射了自己的需要,这个父亲就像自己的父亲值得同情。
  
  督导:咨询师需要把一个家庭完整的信息(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呈现出来,但是,当咨询师只选择呈现家庭尤其是某个特定人的负面信息时,需要考虑咨询师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咨询中如果涉及女性竞争的话题,要考虑:
  
  1.咨询师有没有同情这个男人?
  
  2.如果这个男人喜欢你,咨询师感觉如何?
  
  3. 咨询师生活中是否处在被爱或者缺爱的状态?由此延展开,这也是咨询师反思和觉察是否出现反移情的线索。(杨注:,男性之间也会有竞争议题,异性之间则有吸引议题)
  
  在督导的提醒和坚持下,咨询师开始较为完整全面地呈现这个家庭众多的信息,当咨询师这样做时,你会很惊奇的发现,咨询师好像在描述一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家庭还是那个家庭,但因为咨询师的开放,母亲的积极的一面逐渐呈现出来,改变的希望出现了。督导提醒咨询师,丈夫要学习的是当妻子有善意温柔的表达时,怎样给予大量的回应,鼓励妻子的温柔。
  
  咨询师需要引导父亲看自己的人生:婚姻从呵护女友开始,到现在成为家里挨骂的人,父亲在重复着自己父亲的人生。父亲是知名企业的高管,是什么使得父亲这么忙还在挪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这个男人内在的力量),女儿在重复他的童年,女儿就是另一个自己,在救自己女儿的同时也在救当年的自己。咨询师需要让父亲思考:你这么温柔的男人是怎样把自己的人生搞砸的?父亲在自己的家庭中并不是那样无辜,他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一个细节的提醒很重要,爸爸在妈妈骂女儿的时候,不停地和女儿说:“妈妈骂你是因为她爱你”,这种教育方式容易导致,这个女儿长大以后会找一个喜欢骂她的人,她只有在骂中才可感受到被爱。(SM的训练过程即是此种将挨骂当成被爱的学习)
  
  关于移情和反移情:要思考来访者爱的是谁?因为移情,来访者会把咨询师看做是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会期待和咨询师建立他所需要的亲密关系。但,严格来讲,来访者从来不认识完整的咨询师,来访者看到的只是咨询室中的咨询师。咨询师会在咨询室里呈现他最好的一面:温柔、体贴、善良、智慧,这是真实的,但咨询师的真实还包含来访者不了解的生活中的另一些内容,咨询师也会小心眼、也会不讲理、也会哭泣??
  
  如果来访者和咨询师有咨询之外的交往,当咨询师完整的真实呈现出来时,或者来访者开始对咨询师有咨询之外的要求被拒绝时,来访者可能很难接受,他们爱的是他们眼中的、他们需要的咨询师,就像不能接受自己的真实一样,在幻像被打破时,他们可能会抱怨、指责甚至愤怒。面对来访者的爱与恨,咨询师要做的是在来访者表达爱时淡定,在来访者表达恨时坦然,因为,来访者爱的不是你,恨得也不是你。然后,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在做什么,觉察自己在咨询室和生活中的投射,从接受咨询师无法满足他的理想和愿望的失落开始,学习面对、接纳真实,咨询师的真实,自己的真实,生活的真实。
  
  (文/杨明磊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