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案例分析:如何面对失去亲人之痛?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7-08 12:50   浏览次  
  
  心理导读:亲人离世是让人难过的,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同的人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化解痛苦。孙立军说,面对亲人的死亡,我们需要一个期限来处理哀伤,这个期限最长是三年。    ----www.tspsy.com
  
案例分析:如何面对失去亲人之痛?

案例分析:如何面对失去亲人之痛?

  现实以无比真实甚至残酷的方式在提醒我们:哀伤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而学习如何处理哀伤是人生很重要也很基本的一课。
  
  1、尊重逝者
  
  亲人离世是让人难过的,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同的人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化解痛苦。郑州合一健康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导师孙立军说,面对亲人的死亡,我们需要一个期限来处理哀伤,这个期限最长是三年。
  
  儒家说“丧三年,常悲咽”,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即使父母至亲去世不过十天半个月,就开始出入娱乐场所,与人嬉笑、玩乐、打情骂俏,这些行为不能说明他没有哀伤,他只是把哀伤屏蔽了,是拒绝哀伤的一种形式。有一些人会在潜意识中觉得“不哀悼就等于他没死”,但事实就是事实。我们需要拿出一段时间去哀悼死者,这不是逝者的需要,是我们作为生者的需要。
  
  另有一些人会完全活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陷入到无节制的哀伤中,亲人离开已经几十年了,他还痛不欲生,可以说这是个人自私的表现。虽然大家一下子还不能接受这种“自私”说,但他的行为会将亲人的离世演变成整个家庭里一件特别恶劣的事件,并借此推掉了对其他亲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最终让别人可能因此痛恨那位离世的亲人,因为“都是这个人的死使整个家都乱了”,尤其是那些因亲人离世要自杀的人会造成整个家庭系统的混乱。这种沉溺痛苦的行为把逝者置于怎样的角色?
  
  2、面对现实
  
  “事实上,对于没有发生家庭重大事件的我们来说,首先要先去了解一个真相,那就是生命是无常的。”孙立军说,虽然很多人会把这句话挂在嘴上,但内心却不肯接受这个真相。他们心里的想法是“坏事只能发生在别人身上,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其实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很多未知的、不可控的危险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身边,很多灾难、意外事故可以发生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中,也可以发生在我们身上。
  
  在我们面对伤痛者时,要以一份同理心去面对他人的苦痛,踏踏实实地做一些事,对待他人如对待自己,直面生命的无常。这样做会让我们在遭遇一些家庭重大事件时能平静地应对,因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你已经有了经验,对于事实的发生就不会产生抗拒与不接受,也会有效地做到对逝者完整的哀悼。
  
  3、平衡心态
  
  人们习惯性会问:“这问题怎么解决?”事实上,伤痛不是用来解决的,哀伤无法解决,它只能被平衡。亲人离世时,人们会习惯性地去找理由,“如果我当时在现场,他可能就不会出事”,“如果他不去那个地方,可能就不会出事”,这些理由是出于自责,而一旦自责得到无效的平衡,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推动我们不断地为此埋单,陷入赎罪的心理怪圈中。
  
  一位72岁的老先生就是始终不能从无意识的赎罪中走出来,才制造出很多连自己都觉得不可理喻的事,让生活一塌糊涂。比如,他一直在金钱上很卡壳,好不容易退休后得到了一大笔经济补偿款,竟然很快就被骗子全部骗走,而他被骗的过程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那骗术实在太低级了,而平素总指点别人的他竟然上当了。在处理他的个案时,一提到母亲,老先生就嚎啕大哭,完全让人无法相信他母亲已经去世50年了。在他的潜意识里,对幸福有一种不配得到不敢争取的念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母亲的忠诚,这正是哀伤未得到有效处理的后果。
  
  平衡的办法是把亲人放在心里,让亲人很有尊严地真正活在我们心里,带着我们继续生活。那么生者所有的快乐与成就,逝者都可以分享。生者透过创造人生的成就来荣耀逝去的亲人。另一方面,为平衡愧疚的感觉要主动去做一些事,如果是因为没有照顾好家人而造成遗憾,就去老人院、孤儿院完成未完成的事,如同亲人活着一样去做,真正去做事,去补偿,这是主动的平衡,也正是“侍死者如侍生”的意义,通过行动让内在的良知与愧疚感慢慢平衡回来。
  
  语言是有能量的,语言的表达在平衡哀伤方面非常有效。经过数万人的共同体验,总结出一些有疗愈的话语,说出来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面对死亡,化解伤痛。比如“我出于对你的尊重,接受你的死亡。我带着你的爱开始我的新生命,我也带着我的爱送你走”。这些有着很强仪式感的话,在说出来的一瞬间,疗愈的作用就已经发生。
  
  (文/孙立军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