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雅安地震:大灾需要小爱

责任编辑:tspsy-张茵  发布于2013-04-28 13:39   浏览次  
  
  心理导读:大灾需要小爱,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次捐助,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汇聚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温暖人心。    ——www.tspsy.com
  
雅安地震:大灾需要小爱

雅安地震:大灾需要小爱

  周一的校园弥漫雾雨,升旗仪式被安排在教室进行,如我所想,特别环节是默哀,为雅安地震的受灾同胞祈福。
  

  其实在周末电视屏幕播放各种地震消息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能做些什么,我又该和学生们怎样说?默哀毕,有学生小声嘀咕“默哀有什么用!”我顺着问,那做什么有用呢?语气中不是责备,而是真诚的疑问。学生们先是沉默,然后有人说去现场救援,还有说捐钱。可是又有多大帮助呢?说到底都是表达一点我们的心意而已。
  
  “看到电视上地震的画面,你感动得哭了吗?”“看《唐山大地震》电影时你哭了吗?”我想第二个问题肯定回答的人一定多过第一个,当电视中反复呈现冲击我们痛点的画面时,或许带来的不是最深切的同情和悲伤,反而会产生麻木感!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灾难的同情心已经免疫,而是我们太多的时候是在用眼睛看事件,并没有用心去体会。我想说我们应该“感同身受”,但,经历的局限确实让我们无法“感同”。 还记得08年看到网上发布汶川地震的消息时,我根本没有概念,甚至没有想到去问候一下同寝室的四川朋友,直到看到相关报道才意识到原来灾难如此严重!这不是没有良知,而是缺乏常识的无知。但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闭关锁国”,“自以为是”。
  
  正如我们看到来自四面八方有关灾难的报道,除了痛骂那些趁火打劫的骗子之外,真的没必要辨别那些前往灾区赈灾的志愿者的好坏;赞扬那些舍己为人者的同时也无需指责在灾难中保全自己不顾他人的人们,这都是在危机时刻的本能反应,如果换做自己,谁也不能保证会怎样!更多的时候,我想我们该关注的是他们怎么样,和我们要怎么努力才能提高自己帮助别人的能力。媒体可以为了吸引眼球做各种不实或者夸张的报道,但我们应该具备选择视听的辨别力。有人说,面对这样的生死,最能看出人性,我想在很多被人颂扬的感动事件背后也一定有很多最真实的害怕逃避或者利己,这些存在被很多镜头过滤掉了,但不代表不存在,也不应该被唾弃。认同韩寒在《地震启示录》中的观点“对我所不理解的他人进行道德审判是我们内心隐藏的另一种灾难。话退万步,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同,就算不捐任何东西,甚至不关心灾情,只要自我为善,不害他人,就是对世界做的慈善。”
  
  大灾需要小爱,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次捐助,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汇聚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温暖人心。
  
  而我们每个人的小伤呢?你不得不承认,自身再微小的伤害也比外面再大的灾难更让我们难受。这是不争的事实,并不能通过对比,然后说“这点儿事情算什么?!”来自我安慰。我们常常深陷在自己的伤痛里无法自拔。再多说给别人听的大道理也难以治愈自己。那么,在你为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伤心不已的时候,或许更需要一种大爱来治疗。当你送出关怀,温暖别人的时候,你会暂时忘了自己的难;当你捐出财物,舍己为人的时候,你会发觉自己的富裕;当你用怜悯的心看待万事万物之时,你就是在安慰自己。
  
  用怨和恨填充的心可以获得一时的痛快,发泄过后却是更长久的迷失,而用爱和温暖抵挡伤害,却能获得更恒常的安心。
  
  不是圣人的你我,我们要允许自己悲伤难过,歇斯底里,要允许自己的阴暗,自私,偶尔孩子气,但也要懂得调理,毕竟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自己!我们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不平安的雅安,终会重新站立!那一生都将磕磕绊绊的你我更要不停地重启!加油!
  
  (文/流宁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