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陈欧体走红,你为自己代言了吗?

责任编辑:tspsy-燕子  发布于2013-03-14 10:54   浏览次  
  
  心理导读:陈欧体短短150字的文案,为什么能引发爆发式的网络跟风与讨论?陈欧体虽是自夸,但并没有自大的味道,而是充满了正能量,增加着人的自豪感。    ——www.tspsy.com
  
陈欧体走红,你为自己代言了吗?

陈欧体走红,你为自己代言了吗?
 
  一、新闻事件:
  
  2012年10月12日,聚美优品发布2012年新版广告。广告由其CEO陈欧主演,广告词如下: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2013年2月,各类改编版“陈欧体”突然走红。“我是学生,我为自己代言”、“我是单身,我为自己代言”,网友们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玩了一把自嘲式的幽默。
  
  二、案例分析:
  
  看来,自夸也要夸的有水准,网友们争相出手,为自己“带盐”(谐音“代言”),你是否也蠢蠢欲动了?凡是苦苦耕耘的,卧薪尝胆的,不被他人理解的,趁机一吐为快吧。陈欧体装满了自豪情绪,用春晚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骄(jiǎo)傲(貌似傲娇也说得过去)!”
  
  陈欧体能让人自豪一把,而平日又怎么才能多点自豪情绪?自豪和羞愧、内疚、尴尬、自大、害羞、嫉妒等一并被列为自我意识情绪。
  
  自我意识情绪又是什么?像喜怒哀惧人类这四大基本情绪很早就在婴儿身上出现了(约出生后9个月),而自我意识情绪是在人具有一定自我评价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而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自我意识情绪是把“自我”卷入到情绪中的一种情绪类型,以自我反思能力为前提,这些情绪关系到对自我意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伤害或增强。
  
  人建立起自己的准则和期望,并根据它们对行动的成功或失败做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受自我归因(内部/外部、普遍/具体)的影响,评价结果引发出对“自我”的情绪感受:这是人产生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评价过程。
  
  王婆卖瓜式的陈欧体彰显了人们的自豪情绪:人把“自我”当对象,当把自己的行为与某标准比较,用某准则评判后,发现自己成功了,相信自己是“积极事件”,那么这时产生的积极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喜悦,而是自豪之情,分步来看。
  
  1.准则和目标
  
  陈欧体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虽然有别人的质疑和嘲笑,但想自豪就要抛开外界言论,用自己内心的秤杆做评判。忠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准则能为自豪情绪的产生埋下伏笔。
  
  2.评价
  
  一个刺激事件出现,或者被你抛到与自己无关的外部评价体系中,或者归入不涉及评价性问题的非评价体系中,这两种处理方式显然统统忽略了该刺激事件。第三种可能性,该刺激事件被你纳入了与自己相关的内部评价体系:自豪情绪必然是事件被纳入了内部评价体系的结果。
  
  3.自我归因
  
  发现一件事和我自己有关,用准则对事情做评价之后,你就要对评价结果做归因了。“不不不,这事真不怪我,谁让今儿天气不好”,“都怪他瞎掺和”,或者“多亏这次运气好”,“幸亏有他”。这些都属于外归因,也就屏蔽掉了你对自己的感受,如羞愧或者自豪。反之,你若把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品质或行为,就是内归因,若结果是好的,自豪情绪便产生了。
  
  此外,你是否这样想过:“因为我这样做了,我这个人就是好的(或坏的)”。也就是你认为一次行为彰显了整个人的特点。做此种普遍性归因的人把关注点在“全部的我”上,把对具体行为的态度推广到对“全部的我”的评价上。而做具体化归因的人会把关注点放在自己做出的行为上,如:“做得不错”,或“哎,这次栽了”。不是做某件事对的人是好的或者坏的,接受评价的是行为本身。
  
  陈欧体虽是自夸,但并没有自大的味道,原因就在于它强调的是行动,也就是把关注点放到了所作所为上,而不是笼统地宣扬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具体化归因使人没有把“自我”和行动混为一谈,二者是分离的。具体化归因避免了自大,又是如何带来自豪的?因为自豪感源自某些具体的行为,而当事人有能力再造这些行为,这种可再造性使得自豪感可以源源不断。
  
  自豪作为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情绪,显示着高自尊,又促进着人的心理健康。陈欧体充满了正能量,增加着人的自豪感。“你有XX,我有XX。你可以XX,但我会XX……但那又怎样,哪怕XX,也要XX。我是XX,我为自己代言!”模板给你备好了,别忘了为自己“带盐”!
  
  (文/中科院心理所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丝袜控属于心理疾病吗?
    心理导读:所谓控,大意就是指对某一种事物的过度喜欢和关注,在现实生活中,自然也会有丝袜控,究竟是被丝袜控得不行,还是对丝袜没过多的兴趣?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