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章颐年与中国心理卫生运动(上)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18-12-29 15:32   浏览次  
  心理导读:章颐年是我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科学心理学特别是心理卫生在国内的传描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留学美国期间,时值美国心理卫生运动在比尔斯的倡导下正如火如荼开展之时,他深受影响,遂以中国的比尔斯自许,立志要在国内掀起心理卫生运动的浪潮。他最先将“心理卫生”作为一门课程引入我国大学课堂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心理卫生领域学术专著《心理卫生概论》。同时,他在大夏大学创立了教育心理学系和校级心理学会,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心理学通俗刊物《心理季刊》,创设国内首个心理诊察所。    ---www.tspsy.com
 
章颐年与中国心理卫生运动(上)
 
  二十世纪初,大批青年学者负笈欧美,将近代代以来的自然科学与人士社会科学思想带回国内。在以留美学生为主干的大批中国心理学先驱,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南京高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系,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心理学会相继成立,相关学术刊物先后创办,心理学的学术专著和译著先后出版。至此,科学 心理学开始在国内生根发芽。随着科学心理学的 传入,“心理卫生”也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 域而被引入。谈到我国近现代的心理卫生运动,就不得不读到这场运动的发起者——章颐年( 1904-1960 )。
 
  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史料散佚,导致心理学界对章颐年缺乏了解,因此学界都知道我国心理卫生事业开始于二十世纪初,但作为开拓者的人选却存在争论,比如有人认为是吴南轩 ([1],p.63),有人认为是丁赞([2],p ,1717 ),有人且提到章颐年,但语焉不详,即有少量介绍,也多与史实不符,如《荆其诚心理学文选》中,将章颐年在暨南大学开设“心理卫生”课程的时间误为1920年([3],p460),并将这个时间作为国内首次系统开设心理卫生课程的时间:又如2013年底重印的章颐年的《心理卫生概论》中,将作者回国的时间误为1922年 ([4],p.2 35 ),这对修订我国心理学史非常不利。本文依据相关史料,特对章颐年生平事迹予以整理,在厘清相关史实的同时,重新评价章颐年的学术地位。
 
  一、学术生平
 
  章颐年 (1904-1960),后改名章仲子,浙江余杭人。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翻译家,我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曾先后求学于金陵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章颐年先后执教于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高校,是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上海心理学会和大夏大学心理学会的主要发起者之一,也是中国测验学会的积极推动者之一 (舒跃育, 2014)。上世纪30年代,章颐年首次在国内相继开设“心理卫生”课程,编纂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心理卫生的专门教材――《心理卫生概论》(商务印书馆)。他在大夏大学创立了教育心理学系和校级心理学会,创办了国内第一份心理学通俗刊物――《心理季刊》,创设国内了首个问题儿童心理诊察所。
 
  1937年10月,“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上海复旦大学和大夏大学组成了“复旦大夏联合大学”,并于10月底迁往江西庐山牯岭,但办学仅有一月即因战事而复西迁。在此过程中,章颐年对国内教育和心理学发展的关心未曾有一刻松懈过,甚至一度留在庐山负责善后工作 (林吕建, 2013)。其后大夏大学迁到贵阳复校,章颐年亦回到大夏大学任教,解放后调入西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工作,直至1960年病逝。章颐年先生平生著有《心理卫生概论》、《问题儿童的心理卫生》、《从心理学来谈演讲的技术》、《行为派心理学之概略及其批评》等数十篇 (部) 论著。编有《浙江公立图书馆保存类图书目录),《浙江图书馆通常图书目录》、《乙卯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目录》等,([5],p.352 )
 
  由于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章颐年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早年先后就读于杭州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杭州省立第一中学。1927年,章颐年毕业于金阪大学心理学系。由于当时心理学在中学尚未开设相关课程,毕业后他曾在滁州中学担任英语教员一年,但因为当前所从事的工作脱离自己所学专业,为了更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并能从事专业的心理学工作,1928年8月,章颐年前往美国留学。他曾先后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密西根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主攻实验心理学,但当时美国正开展得如业如荼的心理卫生运动对他的影响更大,他接受了心理卫生方向的专业培训并形成了对心理卫生的独到理解。1930年8月,章颐年学满回国后即被聘为上海暨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在国内率先开设《心理卫生》课程,时年二十六岁。由于此前国内高校中没有人专门开设过此类课程,章颐年因而被誉为我国讲授心理卫生课程的第一人 ( [6],pp.193-194)。此外,他还在该校开设《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等课程。
 
  次年,浙江省教育厅在省立两级师范学立的基础上筹建“省立杭州师范学校”(今杭州师范大学前身),聘请章颐年担任首任校长。此时他虽然担任中等师范学校校长,但浙江省教育厅仍破格给予教授待遇。担任校长期间,章颐年积极倡导将心理健康知识应用到家庭与学校教育之中,井坚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心理卫生的目的,也是要人们的人格获得健全的发展。能对生活环境做正常的适应。所以教育和心理卫生有着个共同的目标……良好的教育必须依据着心理卫生的原则,否则便不能尽教育的使命”的理念,努力将心理卫生的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之中。为此,他四处奔走,组建教育方面的专业学会,积极推进教育专业化的发展。1932年,章颐年作为浙江省中学教育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任常务理事。1933年,在著名教育家庄泽宜 (1895-1976 )的介绍下,他加入了成立于该年的中国教育学会。为了更好地从事心理学研究,章颐年于1934年7月辞去杭州师范学校校长职务,被大夏大学聘为心理学教授兼师范专修科主任,负责讲授心理学课程。
 
  1936年,章颐年在大夏大学教育学院创立全国为数不多的教育心理学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当时,大夏大学的教育心理学系在全国办得很有影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张耀翔曾对此给予了很高评价([7],p.98)。为此,教育部特拨款添置设备,扩充实验室。此外,章颐年还担任该校师范专修科主任,在负责讲授心理学课程的同时,指导学生选课和毕业论文。由于时局的影响,全国性学会在当时难以较好地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大学、大夏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心理学系相继成立校级心理学会([8],pp.5-8)。大夏大学心理学会由章颐年负责,附设心理诊察所,开展心理卫生方面的工作。1936年4月,大夏大学心理学会创办心理学通俗杂志《心理季刊》,章颐年任主编。在1934-1936年期间,上海心理学界人士活动频繁,经常组织正式或非正式学术会谈,他们主要由暨南、大夏、光华、复旦、沪江等大学教授组成。但这些活动苦于无正式组织,使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面临诸多困难。于是在1936年10月份,由章颐年、张耀翔和章益等14人发起“上海心理学会”,该学会于1937年1月10日正式成立,比中国心理学会还早14天([9],p.172)。由于当时具有心理学系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南京一带,因此,上海心理学会的成立对于随后中国心理学会的成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就在筹备上海心理学会成立期间,京沪等地学者发动组织“中国心理学会”,章颐年也是早期32位发起者之一。1937年1月24日,中国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章颐年被选为学会理事。在首次召开的理事会上,章颐年等三人担任第一届年会委员。后来由于“七七事变”爆发,学会活动被迫停止,第一届年会也因此被取消([9],p.172)。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成立,章颐年作为发起人之一,任理事兼编译委员会委员。此外,他还担任中国测验学会的编译委员会委员。尽管后来因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学术团体的活动暂时中断,但是,章颐年凭个人的努力对我国多个心理学学术团体的建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北大、清华和南开组成联合大学奉令南迁。8月,大夏、复旦组成第一联合大学,准备内迁。章颐年任复旦、大夏第一联合大学教育心理系主任兼师范专修科主任。12月,联合大学西迁江西庐山牯岭,后辗转至贵阳,章颐年留庐山处理善后事务。次年8月,在著名教育家孟宪承(1894-1967)的介绍下,章颐年被广州中山大学聘为心理学教授,讲授《心理卫生学》。后广州失守,章颐年辞去中山大学教职。1939年6月,章颐年前往贵阳大夏大学任教,并兼任教育学院院长之职,指导学生选课、毕业论文和学分审查。1940年9月,章颐年重新回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次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入侵上海,暨南停办,章颐年转至大夏大学上海分校,继续担任教育学院院长之职。后因与大夏大学教务长鲁继曾不合,章颐年离开大夏大学。
 
  此后,他曾一度担任杭州潮聲月刊社主编。汪伪政府成立后,因其姐夫傅式説(1891-1947)曾任伪浙江省政府主席和建设部部长,章颐年也曾担任杭州伪浙江省政府参事和南京伪建设部总务司长等职务。抗战胜利后,汪伪政府解散,章颐年赋闲在家。1947年,傅式説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处决。章颐年因担心受姐夫傅式説案牵连,改名为章仲子,在著名教育家黄敬思(1897-1982)的帮助下,先后担任青岛中国石油公司、青岛齐鲁企业公司秘书。1949年4月,因齐鲁企业公司迁往台湾,章仲子受上海联合国卫生组织之托,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写结核病防治专刊,编著儿童及大众读物。195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章仲子的《詹天佑的故事》、《李仪祉的故事》、《鸦片战争》和《卡介苗》等读物。同年7月,商务印书馆迁入北京,世界卫生组织撤回,章仲子接替姐姐章慕君在上海人文中学的教职,担任高中语文教师,并于同年加入中国教育工会。
 
  由于章仲子早年在心理学界影响较大,1951年2月,章仲子在早年大夏大学同事、时就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张耀翔(1893-1964)与杜佐周(1895-1974)两位教授介绍下,前往位于兰州的西北师范学院(今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主要承担《发展心理》、《青年心理》和《特殊儿童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教学中,他曾自制实验仪器,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957年12月,章仲子被中共西北师范学院党委错误地划为极右分子。1958年8月,章仲子被送往酒泉夹边沟农场劳动教养(保留公职),于1960年12月在劳教中亡故。次年,章仲子被摘掉极右帽子。1979年4月,中共甘肃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前身)党委决定恢复章仲子政治名誉,恢复其教授职称,妥善处理一切善后抚恤事宜。
 
  二、学术贡献
 
  作为我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章颐年的学术贡献首先体现在他的心理卫生观和对心理卫生事业的开拓上。无论是作为学术领域或者应用领域,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卫生”运动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有了心理健康的观念(比如台湾学者黄坚厚曾探索过蕴藏在四书中的心理健康观[10]),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这种心理健康观念一直通过先哲的治心养性的思想得以表达,这种传统的心理卫生观念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初(比如在十九世纪中叶,陆定圃在《冷庐医话》中专门谈论心理健康问题;二十世纪初,唐宗海通过注释《内经》,试图汇通中西心理卫生思想之间的差别),但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卫生运动却始于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心理卫生运动的影响下而发起的。西方的心理卫生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学者比尔斯(C,W,Beers,1876-1943)是这一运动的重要推动者。比尔斯曾因精神失常而在精神病院接受住院治疗三年,住院期间,他受到非人的待遇,亲眼目睹了病友们的各种痛苦。出院后,他立志终生投身于心理卫生事业,并将自己在精神病院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自传性的著作《自觉之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该书1908年出版后,心理卫生事业受到著名心理学家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该年5月,比尔斯组织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次年,在比尔斯等人的努力下,全美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了,该委员会后来还创办了《心理卫生》杂志,采用多种方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1930年,在比尔斯等人的努力下,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由此成立。
 
  章颐年在美国学习期间,正是美国心理卫生运动蓬勃发展之时。尽管他在美国主要接受的是实验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但最让他震撼的还是心理卫生运动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为此,他曾在《心理卫生概论》中用了一章的篇幅介绍国外的心理卫生运动,并对比尔斯其人其事多有溢美之辞。他将《自觉之心》视为一部“不朽的名著”,认为“比尔斯以一个人一本书的力量,首创这种伟大的运动,他对于人类的功绩,实在是值得敬佩的”。章颐年历数了比尔斯所获得的诸多荣誉,并说“但这些对于他的不可度量的伟大贡献,仅只是一点些微的酬谢”,“比尔斯的功绩,真不是
 
  几句话所能表示的”。([4],p.13,15,23)的确,比尔斯对青年章颐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影响,足以成为他在国内开展心理卫生运动的重要动力。事实上,章颐年回国后之所以极力推动心理卫生运动,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他对比尔斯其人其事的认同;其次才是他对心理卫生事业本身的重视。章颐年曾借卫生署长刘瑞恒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一个中国的比尔斯”,但他更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成为比尔斯,“诚然,我们需要着如比尔斯一般坚强的意志与无休止的努力,但我们不能愚痴地等待着一个中国比尔斯的到来。每一个人都可以作比尔斯的!”([4],pp.22-23)。从后来章颐年回国后的人生经历来看,他的确以中国的比尔斯自许,在中国,他“以一个人一本书的力量,首创这种伟大的运动”——即中国的心理卫生运动:率先开设“心理卫生”课程,撰写第一部心理卫生领域的专著,发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创办期刊,组建儿童心理诊察所……正是在章颐年和一大批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心理卫生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在国内的《教育杂志》、《学生杂志》等期刊上就开始零星出现谈论心理卫生的现实意义方面的论文,目前能看到最早的心理卫生论文是周尚于1923年发表于《教育杂志》的《问题儿童与心理卫生》([11],pp.22-42)。1930年,当国际第一届心理卫生会议召开的时候,会议的召开情况在《安徽教育》([12],p.140)等杂志上被报道,后来吴南轩([13],pp.13-53)对国际心理卫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可见国内已经开始关注国际的心理卫生运动的动向了。除了报道国际心理卫生的发展状况之外,大批学者也专门撰文对开展心理卫生的必要性、心理卫生的范围与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展开探讨,比如陈宗仁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学》([14],pp.143-169)、吴南轩的《心理卫生意义范围与重要性》([15],pp.1-189)、萧孝嵘的《心理卫生之基本原则》([16],pp.53-149)等。但总体而言,这时期对心理卫生的关注只涉及对国际心理卫生的发展状况的介绍、对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讨论以及其与具体应用领域的关系。尽管张耀翔、吴南轩等人也于30年代初期在国内相关高校发表过心理卫生方面的专题讲座。但总体而言,这时专门的课程和专著并未出现,因此,系统的心理卫生的研究和教学并没有展开,而系统的展开则始于章颐年。章颐年于1930年回国后,即在上海暨南大学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开启了近代国内心理卫生教育之先河。此后,国内大学陆续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如美国传教士夏仁德于1932年在燕京大学心理学系讲授心理卫生课程([9],p.189),吴南轩于1932年下学期在中央大学开设心理卫生课程(关于中央大学开设心理卫生课程的时间,尽管在许多资料中显示1930年前后,但通过查阅可靠资料,无论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工作汇报中([17],p.39-42),还是中央大学心理学课程表([18],p.103)都显示是1932年),北京大学于1935年开设心理卫生课程([19],p.24)。
 
  章颐年的心理卫生课程的讲授内容以在美国的学习内容并结合自己对现实的理解撰写的讲义,但后来由于“一?二八”事件爆发,章颐年离开暨南大学,讲稿也佚失。1935年,当他重新在暨南大学和大夏大学同时开设这门课的时候,还因找不到一本专门论述心理卫生的教材而苦恼([4],p.1),足见当时国内心理卫生事业发展之缓慢以及撰写专著之迫切。为此,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基础上,结合对早先讲义的回忆,写成了我国第一本心理卫生领域的专著《心理卫生概论》,该书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心理卫生概论》(1936年版)书影《心理卫生概论》(1936年版)书影
 
  图1 《心理卫生概论》(1936年版)书影
 
  该书一经出版,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被广为介绍。在这本书中,章颐年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心理卫生的理解。他在回顾国际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心理疾病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精神损失,因此,尽快在国内开展以心理疾病预防为目的的心理卫生运动,迫在眉睫。为此,他认为,心理的健康表现为人格的健全,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1)像别人,即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处于与大多数人相似的常态之中;(2)与年龄相符,即个体的身心发展要符合年龄特征;(3)能适应他人,即具备正常的社交能力;(4)快乐,能获得较多的积极体验;(5)统一的行为,即正常人的行为是一致的、完整的,而心理不健全的人的行为则是分裂的、矛盾的、互相冲突的;(6)适度的反应;(7)把握现实,能主动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8)相当尊重他人的意见。确立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之后,他开始讨论心理疾病的根源,认为健全的人格需要两个必备条件,即常态的天赋和适宜的环境。但遗传与环境的影响孰重孰轻历来是心理学家争论的焦点,在这一点上,章颐年认为,“健全的人格,小半由于遗传,大半由于环境所决定。一个天赋较劣的人,若能一直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仍然能获得健全的发展”([4],p.52),为此,他进一步提出,心理疾病来源于个体的幼年经历,将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从难以控制的先天遗传转移到便于控制的后天环境上。这一点构成了章颐年心理健康观的基石,正是在这里,他将教育的本质理解为健康人格的培养。于是,他系统地论述了破坏人格健康发展的力量和环境条件。章氏认为,破坏人格健康的力量主要有三种,即怕惧、失败和冲突。因此,要预防心理疾病和维护人格的健全,就必须从导致这些力量产生的环境因素入手。导致这三种破坏力量的环境主要涉及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和企业,而与这些部门息息相关的人,即是对人类人格健康影响较大的人,这包括父母、医生、教师、法官和企业家。但在这五个方面之中,他又特别强调家庭和学校对健全个人人格的重要意义,因为个体的人格主要形成于成年之前。在这段时间中,个体主要在家庭和学校中度过的。因此,父母和教师就构成了健康个人与健全社会的基石。为此,家庭教育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构成了章颐年关注的重点。
 
  章颐年的《心理卫生概论》作为我国近代第一本心理卫生方面的著作,对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该书开启了从近代科学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心理卫生之先河,此前尽管也有许多国人谈论心理卫生的著述,但自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在德国诞生以来,这是第一部以新心理学观点系统论述心理健康的专著;另一方面,该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一枝独秀”的状态——在心理卫生领域,早期影响较大的著作主要有两本,即章颐年的《心理卫生概论》(1936)和丁瓒的《心理卫生论丛》(1945)。事实上,《心理卫生概论》的历史影响是《心理卫生论丛》所无法企及的,这不仅表现在两本著作出版年代存在十年的时间差上(——丁瓒于1932-1936年间在中央大学学习心理学,此时正值吴南轩在中央大学开设心理卫生课程之时,而吴南轩的课程开设尚晚于章颐年,因此毫无疑问,丁瓒在心理卫生领域也只是一个后生晚辈),同时,丁瓒的《心理卫生论丛》是一本汇集他十三篇论文的论文集,因此,严格地讲,它还算不上学术专著。而《心理卫生概论》则是近代以来第一部从科学心理学角度系统论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术专著,它不仅是“第一”,而且其权威地位一直持续至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此外,自国内高校陆续开设心理卫生课程特别是《心理卫生概论》出版之后,心理卫生作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从1936年开始,关于心理卫生的文章陆续出现在相关刊物上。事实上,就在《心理卫生概论》出版的同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君克迩(F.Kunkel)的《心理卫生丛谈》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但这本书主要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心理治疗、教养方法、公共福利、个人的自我教育等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对心理卫生的发展历史、对象与内容等学科基本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其影响也远远不如章颐年的《心理卫生概论》,这从《心理卫生概论》从1936年出版后几年连续重印这一事实中也能看出。
 
  未完待续……
 
  (作者:舒跃育 |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