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副作用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18-08-20 16:57   浏览次  
  心理导读:觉知并认识到所有疗法中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和副作用的,对患者来说是有益的,可以改善治疗或减少损耗,类似于以测量为基础的治疗进程的监督。    ---www.tspsy.com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副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副作用
 
  认知行为治疗/ CBT结构化的本质,及其明确清晰的原则(基于思维、感觉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使得训练从业者相对容易地确保了标准化的操作和测量的结果。因此,CBT已经彻底改变了心理保健,允许心理学家将治疗从一门艺术变成了一门科学。
 
  现在,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CBT与药物治疗一样,是(更)有效治疗心理状况的方法。然而,就像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一样,CBT也存在有害风险的影响。
 
  最近发表在《认知治疗与研究》的一篇论文概述了这些不必要影响的性质和普遍性。该论文对100位接受过过CBT训练的心理医生进行了结构化的访谈。
 
  论文的作者Marie-Luise Schermuly-Haupt及其同事,在论文中写道“当治疗师在告知病人治疗将要带来的益处和风险的时候,治疗师也应该知道以下的情况。”
 
  研究人员向每一位CBT治疗师(78%为女性,平均年龄32岁,平均5年治疗经验)询问:让他们回忆最近(最少)10次治疗中来访者的情况。回忆中的来访者(51%名女性,平均年龄38岁)大多诊断为从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焦虑或人格障碍。
 
  采访者是一位有经验的CBT受训临床心理学家,所使用的问卷是《不希望发生事件-不良治疗反应清单》。他向每位治疗师询问,他们的来访者在治疗期间是否有可能体验过17种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如症状恶化、新症状、痛苦、家庭关系中的紧张,或耻辱。
 
  在德国门诊工作的治疗师报告说,平均每个病人有3.7个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随后,采访者根据治疗师的描述,对每个不想发生的事件进行了评分,以确定每个事件直接归因于治疗过程的可能性——即,让这些事件成为了真实副作用的可能性(只有认为这些事件“与治疗绝对相关”的情况下才会被归入此类)。

不希望治疗事件的鉴别
 
  不希望治疗事件的鉴别
 
  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估计,43%的来访者至少体验了一个不希望的CBT副作用,相当于平均每个来访者有57%的几率(一个来访者有4次是这项研究方法允许的最大数值):最常见的是痛苦、恶化和家庭关系进展。虽然大多数副作用是轻度、中度或短暂的,但是超过40%的副作用是严重的或非常严重的,超过25%持续数周或数月。
 
  “心理治疗并不是无害的,”研究人员说。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副作用都是不伦理的行为造成的。
 
  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自杀、分手、家庭成员的负面反馈、亲友的回避、羞耻或内疚感、或者是在会谈期间的剧烈哭泣和情绪困扰。”
 
  当CBT涉及到以下情况时,这样的作用并不令人惊讶:
 
  暴露疗法(即,逐渐暴露于引起焦虑的情况);
 
  讨论并关注自己的问题;
 
  反馈一个人的情绪来源——例如关系上难处;
 
  挫折或缺乏进展;
 
  依赖于治疗师的情绪和成长。
 
  来访者在治疗中的时间越长,他们越有可能经历一个或多个副作用。而且,与预期相反:症状较轻的患者更易发生副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更严重的症状掩盖了这种效应。

有着不同不必要事件患者的百分比及其与治疗的关系
 
  有着不同不必要事件患者的百分比及其与治疗的关系
 
  有趣的是,当治疗师在结构化面试之前被劈头盖脸的问及他们的来访者是否有任何不希望发生的(副)作用时,74%的人说他们的来访没有这些不希望发生的情况。通常只有在促使治疗师思考不同的潜在副作用实例时,他们才会意识到他们这些情况的普遍性。这与早期记录了偏见的研究相吻合,该研究中的这些偏见可以致使治疗师相信,治疗在还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就已经成功了。
 
  Schermuly Haupt和她的同事们说,他们发现了一个难题,即,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愉快反应是否应该被视为副作用?
 
  “我们认为这些是副作用,尽管它们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正当的,甚至是有必要的和有意而为之的,”她们说。“如果有一种同样有效的、不会促进病人焦虑的治疗方法,那么目前的暴露疗法就会变得不道德,因为它对病人来说是一种负担。”
 
  我们有理由谨慎地对待这项新的发现:结果取决于治疗师的回忆(此时此刻或基于日记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个问题),大约一半的来访同时也在服用精神药物,因此可能有一些副作用可以归因于药物而不是治疗。(尽管这不是采访者的判断,而且,要记住,研究人员对副作用的估计是保守的,这项研究只考虑那些与他们的治疗相关的“绝对”的东西,而忽略了他们认为“大多数”或“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情况。)
 
  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觉知并认识到所有疗法中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和副作用的,对患者来说是有益的,可以改善治疗或减少损耗,类似于以测量为基础的治疗进程的监督。”
 
  (译者:mints | 作者:Christian Jarrett | 来源:心理空间网)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