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我们都有过情绪过激反应。有时候脑子一发热就会对自己爱的人说些混帐话,完全不考虑给对方带来的冲击。有时候也会冲动地发完邮件又后悔为什么不留到第二天再发送。我们的情绪就是这样,突然间满得要溢出来,然后慢慢地消退下去,留下的却是因此造成的伤害。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行为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公共领域,几乎每天都有报纸刊登那些只要一条评论、一句推特或一封邮件就能引起骚动的故事。目的是为了争头条,相应的回答也从撤回(我对自己的缺乏判断感到抱歉。。。)到反抗(这是一个关于政治正确性的可笑案例。。。)各不相同。然后,下一个故事又开始了。
但是,我们感到自己被恐惧和焦虑紧紧扼住喉咙,没有机会大声说出烦恼,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行动。结果有可能和过度反应一样有害,有时候甚至更可怕。无论哪种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件困难的事。
当回顾这些情况的时候,脑中准备好的解释是“我的情感战胜了理智”。但这又带来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到底是我控制情绪,还是情绪控制着我?读书的时候没人回答过我这个问题。于是,我带着各种情绪摇摇晃晃地进入了成人世界---从愉悦激动到恐惧愤怒---但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情绪。
真相是,我们在这方面接受了许许多多的建议。大多数建议都是压住负面情绪,然后用正面的情绪代替。还有专家说,这相当于把糖放在狗粮上当成蛋糕。所以,到底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呢?
为了顺利通过这个情绪战场,我们需要弄清一些重要的差别:
1、我们不可能像摆弄水龙弄一样,轻易地释放和关闭情绪
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情绪还是会产生。一旦明白这一点,那就不用再等待负面情绪自己消失了。对情绪听之任之的想法对我们没有好处,也不值得推敲。情绪是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此外,我们越努力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承诺做事,情绪就越容易爆发。
2、情绪没有正面和负面之分
人脑束缚于把事物分成正面和负面两种,并且对于威胁特别警惕。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而学习对外部威胁的反应,因此这种束缚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进化感知。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我们使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包括情绪在内的自身内部状态进行分类。我们把愉悦视为积极的情绪,所以认清欢迎,而恐惧因其被当作负面情绪而不受欢迎。但是,这又带来了新问题。“你所抵抗的都会持续”,抑制那些被认为是负面的情绪,到头来只会把它们绑得更紧。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如果撕掉给情绪贴的标签,那结果会乐观的多。以朱迪·丹奇夫人为例,她获得过一次奥斯卡奖,两次金球奖和十次英国学院奖。她说,演的戏越多,越感到恐惧。和上千名等待着克服恐惧的有抱负的演员不同,她把恐惧当成同伴,而非敌人。这并不是说她害怕安逸,而是她不会企图去抵抗恐惧,因此恐惧也不会局限住她。“我内心有恐惧”她说,“我也离不开恐惧。”这可能也是她演的角色都充满人性的原因吧。
3、你和你的情绪不一样
情绪本身是很强的,但你必须了解,你和你的情绪不同。你是一个有价值观,有承诺的人,时不时会产生情绪。这一点可能有点咬文嚼字,但事实上并不是。当我们和情绪融合在一起时---认为情绪和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就相当于被情绪劫持了。如果你能在不和情绪混为一体的情况下而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情绪就不能再控制你的行为了。
4、我们总是会面临选择
想法或感觉本身不会阻碍你进行任何行动。人们很容易认为“我很怕,但是说不出来”,然而这是思维上的骗局。表示为“我很怕,但我选择不说出来”可能更精确一点。可以注意到自身情绪的能力---即使这些情绪很强烈---能让我们有余力参考自身的承诺和价值观。尽管我们不能总是选择自己的情绪,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情绪的方法。这个关键在于责任心,而任心可能是最接近于人类能掌控的超能力的东西了。
(译者:臻仁牛奶巧克力 | 原文作者:Rob Kendall | 来源:译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