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有的怀疑论者,看过瞬间催眠视频后,认为催眠师在之前就引导被催眠者进入过深度催眠,并植入了“后催眠暗示”指令,例如“以后任何时候,只要我打一个响指你就睡”,类似这样的心理触发器。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电视专题里的催眠大师大多如此。当然在催眠治疗和表演时,为了简化引导过程,这也是常用的方法。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瞬间催眠的心理机制
对于大多数催眠爱好者而言,最有意思和最神秘的技巧莫过于“瞬间催眠”。
瞬间催眠,只需要5-15秒的时间(或者更少),就可以打完收功。
1、此瞬间非彼瞬间
在深入剖析瞬间催眠原理之前,我们首先要过滤掉一些“假冒的瞬间催眠”。例如,有的商业催眠表演用了托儿和演员,那就连催眠都算不上,当然这种情况在此不做详述;
一般比较容易混淆视听的是后催眠暗示(“木马式”)和纯粹惊吓(“武疯子式”)。
2、排除“后催眠暗示”和“心锚”
我们讲瞬间催眠,要名副其实,是指催眠师在未设心锚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的。
有的怀疑论者,看过瞬间催眠视频后,认为催眠师在之前就引导被催眠者进入过深度催眠,并植入了“后催眠暗示”指令,例如“以后任何时候,只要我打一个响指你就睡”,类似这样的心理触发器。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电视专题里的催眠大师大多如此。当然在催眠治疗和表演时,为了简化引导过程,这也是常用的方法。
但是像这样“木马式”的操作,自然不属于瞬间催眠的讨论范畴。瞬间催眠强调“冷启动”,双方第一次见面即可实施。
3、排除“纯粹惊吓”
另外有一种伪瞬间催眠,常见于老外的街头催眠视频,譬如在大街上拦住路人搭讪,然后二话不说就一个拉手法(或者握手法)猛地把人放倒,告诉你这是催眠了。
在此我们要加一个前提,把使用信息中断技巧做出的催眠,按照结果区分为(1)“可以承接”和(2)“不可以承接”两种。后者就是纯粹惊吓,简单的说就是把对方吓傻了(无论是用动作还是语言),使人愣了一下,却不可以承接下去进一步暗示,也谈不上什么表演和治疗价值,只适合拍视频片段。这一点需要界定清楚,否则你躲在楼道里,突然蹦出来吓人,岂不也算催眠?
“武疯子式”的操作,于视觉效果的确不错,但严格来讲不能算数。(另外还有一种则相对有技术含量一些,先吓后哄。)
类似的视频也只能给你看前半部分,截止被吓者懵在那而已。能否承接,就看不出来了。
4、生猛不是关键
已经懂得传统催眠手法的人,往往在钻研瞬间催眠的初期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要强调出其不意,下手“快”和“狠”。其实并非如此。你把催眠辞说的像连珠炮,或者大吼一声,猛的拉别人胳膊,这不又成了“武疯子”路线。切记,瞬间催眠绝不是被吓出来的。
瞬间这个词,总是给人一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仿佛一定是生猛霸道的;而事实上,瞬间只是一个对时间的描述,形容事件发生的过程极快。黄大一先生曾对我言及“美国催眠师院长”奥蒙德·麦吉尔的晚年轶事,这位传奇催眠大师动作迟迈的走进课堂,颤巍巍的缓缓踱步至他的学徒身后,老人家未开口,一干学员就已经进入催眠状态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谁能说这不是瞬间催眠的最高境界呢。
当然,如果你形象气质酷似鳌拜或者金毛狮王,那么粗犷一些也无妨。关键是适合自己,适合对方,适合环境。审时度势,天地人合。
5、逆向思维
为什么会发展出瞬间催眠,并且我们认为它就是一种很实用的技术?
假设你已经掌握了传统催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恰恰需要反问,谁规定了催眠要被搞的那么复杂?谁规定了催眠必须要耗在那里从头到脚一直到恍恍惚惚?从历史来看,被追认为催眠鼻祖的麦斯莫,当时并未有人使用“催眠”这个字眼,更没有全身放松,连眼睛都不需要闭。同样起到了很好的催眠和催眠治疗效果。只是后来者盲人摸象,错误的定义了催眠,并自以为是地发展出使眼睛疲劳的凝视法、放松法、单调重复的词汇和阴阳怪气的语调,把催眠之路越走越狭窄。
逆向的思考一下,或许所有催眠本来就应该是瞬间的,至少是快速的。没有证据证明催眠师在放松上花的时间越多,催眠效果越好。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催眠师越磨蹭就越显得他信心不足,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感到不耐烦,表面上敷衍配合,潜意识里却是拒绝和不屑。
所以一些没有掌握瞬间催眠原理的人,会将信将疑的说“这都是不可能的”,请问他们:如果你花15分钟可以催眠别人,下次花14分钟行不行呢;如果从头放松到脚可以,下次漏掉大腿和膝盖行不行呢;如果闭着眼睛可以,下次眯着眼睛行不行呢……这些都可以亲自实验求证。纸上得来终觉浅,万不要只看书上怎样说的、老师怎样定的,就把自己限制死了。书也不是全对,老师也不是上帝;从某种意义上讲,市面上催眠的书籍和课程大部分都错。
6、打破条条框框
老师为了教学生掌握催眠,会归纳出条理和步骤,例如开场白怎样,着装如何,语调语速如何,以及说些什么催眠辞、怎样深化等。这就好像小孩子刚开始学习写作文,老师就讲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展、高潮、结局。这些黄金法则的确能帮助“笨学生”尽快下手实践,堆砌出一个“作品”来。但是对于达到优秀的标准而言,就远远不够了。
到底是什么触发了一切催眠感应?这才是最本质的问题。一旦领悟了这个本质,所有的法则都可以打破。
催眠(狭义的)之所以奏效,离不开两点:一是受术者具备可催眠性,理论上每个人都能进入催眠,只是天赋深浅程度不同;二是催眠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受术者潜意识达成“默契”,主要表现为牢牢掌控现场的注意力,形成强有效的影响力互动。这两个要点是催眠真正需要注意的,其他的法则还是忘了的好,借用佛经之言“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可以用磁石做一个比喻。一块磁石之所以能够吸起铁片,取决于:一,被吸起的物体有铁的成分,如果是木头做的就不行;二是磁铁的吸引力必须相对较强,倘若用很小的磁石企图吸起运动的汽车那也是不现实的。
在这两点的基础上,再谈所谓的opener,set up,deepening等等。否则反过来生搬硬套,只会徒劳无功。
7、信心最重要
相对于具体的催眠辞和催眠步骤而言,催眠师的信心(或者说信念)更加重要。
缺乏信心的催眠师,首先在气场上输给自己,无论催眠辞背的有多流离,一站出来就给人不能信服的感觉,施展催眠就很困难。这里不是说语言技巧无用,而是强调催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你“说了什么”和“怎样说”固然能影响对方,但是人际互动中的“印象”也是很重要的,而且通常先入为主。
倘若催眠师自己都怀疑自己,受术者潜意识也能有所察觉。这里就要讲到,为什么那么多催眠师不相信瞬间催眠呢?那是因为他不敢使用也不敢相信;换句话说,为什么耗了10多分钟迟迟不触发催眠指令,那是因为他缺乏信心,以为时间磨的越久把握就越大,荒谬自欺罢了。
再次强调,催眠就是瞬间催眠(除了集体催眠要照顾全场);放手去实践。
8、指月亮的手
虽然说大道无形,但具体的技术总还是有形的。光有信心,喊着“刀枪不入”,并不能真正的成为金钟罩铁布衫,况且信心从何而来?无非是熟能生巧。因此对于初学者而言,练好技巧套路,也是有帮助的。
瞬间催眠的套路,网络上有很多视频和文字,例如压手法、拉手法、握手法、手贴脸法、信息超载法等,都有免费公开。这些资料大多很直白,所见即所得,实际的操作步骤和你看到的并无二致,不必想的太过复杂。也许读者看完本文仍旧会四处搜寻此类所谓“秘籍”,因此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然则这些套路其实并非是铁板钉钉的死套路,只是常用常见罢了。笔者惯用手贴脸法,也无非是先声明“当我的手碰到你的额头时,你会迅速进入催眠状态”,然后以果断自己的掌心向受术的额头贴去;也可以变招,让受术自己举起一手略高于其眉,让他的掌心贴向自己的额头。其实练什么套路都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用起来顺手即可。正所谓以无法为有法,套路不必强记,贵在流畅自然信心充沛。
功夫巨星李小龙谈及截拳道的理念时,曾引用佛经说,“不要把指月亮的手,误以为是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