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我一个人在洞中生活,孤独得快要发疯甚至好几次都想到自杀。我现在明白了,人生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一、我们究竟能单独呆多久?
心理学家沙赫特在195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设计了一个封闭的房间,里面有一桌,一椅,一床,一马桶,一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物品。三餐有人送,但不和里面的人接触。报酬非常丰厚,而且呆的时间越长报酬越多。有5名大学生参加此实验,其中最短的一个人呆了2个小时就受不了,要求放弃实验,最长的呆了8天。在衣食无忧而且还有可观报酬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放弃实验呢?一个人单独呆在封闭空间里如此令人难受吗?
二、人生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1995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只身下到一个200米深的洞穴,独自生活一年。洞穴里设施完备,有足够的食物,有卧室,卫生间甚至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但没有人事纠葛。一年后,当他出来,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反应迟钝,弱不禁风,大脑混沌,情绪低落,说话结巴,很多词汇都忘了,与原先的他判若两人。后来他说:“我一个人在洞中生活,孤独得快要发疯甚至好几次都想到自杀。我现在明白了,人生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营销大师卡耐基先生,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1、人际关系的定义
人与人之间在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一生的需要
心理学家Weiss(1968)指出,人有6种人际关系的需要:
通过隶属于同伴或朋友而获得安全感;
通过参加社团或集体活动而获得社会完整性;
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或帮助他人而获得改善人际关系的机会;
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班级或团体中得到承认而获得自我价值感;
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可靠支持;
从教师或咨询员处获得指导以帮助自己处理好各种问题。
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1、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临近
熟悉
外貌
相似性
互补性
能力
个性
2、交往中的有色眼镜
首因效应
心理学家阿希1946年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两组被试评定对一个人的总的印象。对第一组被试,呈现的被评价者的特点是“聪慧、勤奋、冲动、爱批评人、固执、妒忌”。对第二组被试,所用的仍然是这六个特征,但排列顺序正好相反。结果,第一组被试对被评价者的印象远远优于第二组被试。
晕轮效应
前苏联心理学家包达列夫也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向两组被试分别出示同张照片,对第一组被试说,这是个罪犯;对第二组被试说,这是个伟大的科学家,然后让他们去描述这个人的人格特点。结果,第一组被试认为,这个人深陷的眼窝,证明其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其死不悔改的决心;而第二组认为,深陷的眼窝证明其思想深邃,突出的下巴反映其在求知路上的坚强意志力。
刻板效应
近因效应
投射效应
3、有效沟通行为
自信的态度
体谅他人的行为
有效直接的传递信息
善用询问与倾听
4、人际交往的障碍
羞怯心理
不知道如何开始
5、受他人欢迎的品质
和蔼 给予 品德 愉快 勇气 克己 果断
尊严 热情 文雅 诚实 谦虚 耐心 守时
6、身体语言:
面部表情 (微笑, 放松)
眼神接触 (12秒, 视点位置, 亲切与飘忽的眼神)
坐姿
90度角
开放姿势
上身微微倾前
视线水平看齐
7、沟通距离
公众 : 1.2~2.1米
四、善用询问与倾听
活动:红色轰炸(戴高帽)
目的: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之,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
时间:20分钟
操作:6个人一组站成一圈。请一位成员站在团体中央,其他人轮流说出他的优点和欣赏之处(如性格,能力等)然后被称赞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不知道的。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规则是必须说优点,态度一定要真诚,努力去发现他人长处,而不是毫无根据地吹捧。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候的感受如何,怎么样用心去发现他人长处。
五、人生箴言
把自己当作别人,
把别人当作自己,
把别人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自己。
家庭作业:
探索活动:认识人际关系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