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生活心理:习惯化是怎么回事?

责任编辑:tspsy-思思  发布于2013-09-10 17:39   浏览次  
  
  心理导读:习惯化是指个体不断地或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减少的一种现象,这是一种学习形式。从本质上来说,不能把习惯化和感觉器官对环境的适应或是感觉器官的疲劳相混淆。   —— www.tspsy.com
  
生活心理:习惯化是怎么回事?

生活心理:习惯化是怎么回事?
 
  所谓习惯化(Habituation),是一种简单的、无意识的学习形式。当然,这里的习惯化,不是指一个学音乐的学生为了完成课堂作业,而奋力地敲鼓练习,而是指我们的身体适应了某种刺激,并且不再对其做出反应。这就是说,如果让某一种刺激持续不变地作用于某一个人,直到这个人不再对刺激做出反应,当刺激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人已经形成了习惯化,刺激对他来说不起作用了。
  
  习惯化的概念来源于行为生物学术语
  
  1944年,英国的动物学和行为学学者William Thorpe把习惯化一词引入了一篇专业著作之中。当时他对习惯化的定义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活动,在其作用下,一旦微弱的干扰刺激和警告刺激持续的时间较长,生物体对其的先天反应强度就会减弱,然而这种变化是不含有正面效果的。”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学会了如何对某一种刺激不再做出反应。个体的认知会把整个刺激样本屏蔽出去,身体则省下了所有不必要的反应。
  
  习惯化的例子
  
  在出现这个概念之前,早在1925年就已经有一个能在人类身上证明习惯化的实验。柏林的儿科医生Albrecht Peiper发现,新生儿已经能用各种不同的动作对一种玩具鼓发出的不同声响做出反应。接着,他研究了胎儿是否也能通过四肢的动作对声音做出反应。的确,在听到汽车喇叭的信号声之后,母体中的婴儿也开始了手舞足蹈。然而,喇叭声响出现得越频繁,胎儿的反应就越弱。这说明,尚未出生的婴儿已经开始对喇叭的响声表现出习惯化的反应,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对其做出反应了。后来的研究又对这一观察结果予以了力证,这些研究发现,对于气味或视觉刺激,新生儿的反应也表现出习惯化:刺激出现得越频繁,相应的反应就越少。
  
  墨镜与眼镜
  
  从本质上来说,不能把习惯化和感觉器官对环境的适应或是感觉器官的疲劳相混淆。比如眼对环境的适应,如果我们让双眼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之后又马上戴上墨镜,使双眼处于黑暗的环境,双眼还是可以很快地再次适应这种黑暗的。再例如,当人第一次戴上眼镜的时候,这种佩戴本身,在一开始会显得特别恼人,甚至会干扰视线,鼻梁也感觉快要崩溃了。然而只要坚持佩戴一段时间,人就会适应这种刺激,逐渐将其屏蔽在意识以外了。你肯定见过有的人戴着眼镜找眼镜的情景。然而习惯化的基础,不是躯体原因,而是行为层面的一种表现:人们感受着这种刺激,只是不再对这种刺激做出反应而已。
  
  难道习惯化真的不是感觉的疲惫吗?
  
  非也。我们可以用一个十分生动形象的事例来证明我们的答案,而且这个例子肯定是许多人也都经历过的。假设一个人搬了新家,但是房子紧邻公路,他每天晚上都受到噪音的困扰,久久不能入睡,这时习惯化就开始发挥作用,久而久之,他便习惯了这种声响。这时候,如果让他出差,有好一段时间需要每晚在一个绝对静谧的环境下入睡,这种环境就有问题了,刺激就改变了。可能越是安静,他就越睡不着了。假如我们把感觉的疲惫看做屏蔽掉公路的声响的原因,那么入睡环境吵闹或安静与否,对于人是否能够入睡就没有区别了。但是如果这个人已经习惯了噪音,那么他在安静的环境中,一开始就是很难入睡,而且难以入睡的时间持续的长度,就等于这个人适应新环境所需的时间。
  
  习惯化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但是有时候,正如William Thorpe的定义当中描述的那样,行为的抑制对我们的生活是不利的。就像一些男人,也许是因为习惯,已经对自己的妻子视而不见了。那么这种不利于我们生活的学习形式,在生物学上又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这也许是一个值得今后的学者关注的问题。
  
  (来源:中科博爱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