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心理学堂 >

似曾相识:现实生活中的误认现象

责任编辑:tspsy-燕子  发布于2013-07-05 10:10   浏览次  
  
  心理导读:“似曾相识”这个命名,我们知道,是用来泛指一大群心理现象,如“似曾听闻”,“似曾许诺”以及“似曾感觉”。而我讲的这个个案是一种许多类似情况中的一个单一例子,是“似曾讲述”;而且这可以追溯到从未被提出过的无意识的解决方案。    ---www.tspsy.com
  
似曾相识:现实生活中的误认现象

似曾相识:现实生活中的误认现象

  在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在报告他想起的一些事实后,将接着说:“但是我已告诉过你了”,虽然分析家他自己觉得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这经常发生。如果病人对这点有抵触,他会经常饱有力量地予以抗议,说他绝对肯定他是对的,他甚至愿意对此发誓,等等;
  

  而分析家的自己却更觉得是他第一次全新的听到这些,这更为确信。是去以高喊争吵压住病人,还是在抗议中与他竞争,将会是最非心理学的过程。个人记忆准确性的确信感是没有客观价值,这是很常见的立场;而且自从两个人中的一个必然有一个错了,它可以仅仅是使得医生和病人一样,变成记忆扭曲现象的受害者。分析家会尽可能容忍病人,这将中断的互相争执,而且会推迟到以后的某个场合才能解决该争执点。
  
  。。。
  
  1904年格拉塞提出了对“似曾相识”déjà vu(Ferenzi及Abraham对此精神现象也有专文论述——译注)的解释,必当视为‘相信'这种现象的组群中的一种。他认为该现象表明,在一些较早的时候,出现了无意识知觉,现在才进入意识的路径,在新的和类似的印象的影响之下。
  
  。。。
  
  1907年,在我的《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第二版,我在没有提及格拉塞的文章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的情况下,对于这种类型的明显记忆扭曲现象给出了一个完全接近的解释。
  
  在道歉的时机,我顺便指出我得出这个结论是在精神分析的研究结果之上的,我是在一个女病人的“似曾相识”例子中得到这个结果的;这十分清晰,虽然这个事情发生在大约28年前。我不会错过对此的分析的。
  
  。。。
  
  这个病人,那时候是十二岁的孩子,她去探访一家人,这家人有一个弟弟重病了,奄奄一息;而她自己的弟弟曾在几个月前有过类似的危象。但随着这两个类似事件的还有早些时候曾有过的幻想,这是无法进入意识的——即一个愿望,希望她的弟弟死去。因此,两种情况之间的类比不能成为意识的。而它的感知由“似乎已经经历过”的现象所取代,这同样的事情因真正常见的元素而被移置到现场。
  
  “似曾相识”这个命名,我们知道,是用来泛指一大群心理现象,如“似曾听闻”,“似曾许诺”以及“似曾感觉”。而我讲的这个个案是一种许多类似情况中的一个单一例子,是“似曾讲述”;而且这可以追溯到从未被提出过的无意识的解决方案。
  
  一个病人在联想过程中讲到:“当我正在花园拿着把刀玩耍(我5岁的时候,)把我的小手指割到了——哦,我只是觉得手指被切掉了——但我好像已经给你讲过这个了。”(如果大家记忆不差的话,这是弗洛依德著名的狼人个案。——译者注)
  

  我向他保证,我一点也不记得他有讲过。他坚持并且信念坚定,说这不可能是他搞错。我终于结束了争执,以上文中我所描述的方式来要求他在任何情况下放心继续重复讲他的故事。然后,我们来看我们进展到了那里。
  
  当我五岁的时候,我在花园里,我的保姆就在旁边,我用折叠刀刻核桃树,我梦中也曾梦到过。1突然,我无法形容的恐怖感,我发现刀已经切断了我的小手指(右边还是左边的?),而实际上只是划到了皮肤。我感觉不到疼痛,但有巨大的恐惧。我不敢跟我的保姆说,她只离我几步远,我瘫倒在最近的座位上,坐在那里不敢再看我的手指哪怕一眼。最后,我平静了下来,在手指看了一看,看来是完全没有受伤。
  
  注释1:参见《在梦的材料与童话重叠》。在下一次重新讲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做了以下更正:“我不觉得我当时是在刻树皮。这是与另一个回忆相混淆了,这肯定也有幻觉性地伪造,那就是我用刀刻过的树子,刀痕处冒出了血。
  
  我们很快就同意,不管他曾经怎么想的,他不太可能在此前告诉过我这个幻觉性的故事。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我不可能不利用这个证据来作为“为什么我觉得之前就这么告诉你这个回忆呢?”(弗洛伊德在这里清晰展现了治疗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这里如同是在《癔症研究》及更早时候提出的虚假记忆症的一种复辟。无论如何,接受过分析1年以上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而且这种情况出现地越频繁的地方,越说明接近最深的记忆,那里“回忆”(recollection)将记忆(memory)和幻想结合!拉康因而在欲望图中将欲望和幻想放置在同一轴线。)
  
  然后,这在我们双方都反复发生,而且在多种联系中,他得出了以下的琐碎回忆,而每次都没有从中得到我的帮助(就是说非弗洛依德的暗示):
  

  “有一次,当我的叔叔要离开去旅行,他问我和我妹妹,我们想让他带什么礼物。我妹妹要了一本书,而我要了一个折叠刀。”我们现在明白了,这个联想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在现实中作为一种对压抑回忆的屏蔽记忆呈现,而且作为一种对讲述他想象镇南关失去小指故事的尝试,(由于阻抗而流产)——小指无疑等效于他的阴茎。他的叔叔带给他的刀是,如他清楚记得地,外观上看起来十分地像是之前事件被压抑如此久的那把刀。
  
  看来没有必要加入这个重叠事件哪怕一丁点的解释,它给出了对“误认“现象的光芒。至于病人视觉的主观内容,我可以说,尤其与阉割情结相关,类似幻觉的虚假行为,发生并不少见,而且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服务于对不受欢迎的知觉加以纠正之上。
  
  在 1911年,一个大学学历的人,在德国一个大学城居住,和谁住一起我并不了解,对我来说,其年龄也不详,在对我文章的阅读下写下了如下的童年注脚。
  
  “在阅读你关于达芬奇研究过程中,我得移动到内部有异议的意见,在第三章开头附近。你说男孩子被自己的生殖器兴趣所主导,这我提出以下反对:“如果这是一般规则,我在所有的事件中就成为了例外”。然后我又继续通读,带着最大的吃惊,这种吃惊如同一个人觉得当一个人经历了整个小说特征的人物。
  
  在我惊愕之中,一个回忆出现,让我自己惊讶的是,这一事实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被接受,因为它似乎是小说。因为,在那个时期,我正在通过“幼儿性研究”的阶段,一个偶然的机遇让我看到一个比我年龄小的女孩的生殖器,并此时,我很清楚地观察一个与我同样的阴茎在那里。不久之后,我陷入了新的混淆,一些裸体女性雕像和裸体像;而且为了克服这个“科学的”的差别我设计了以下实验。通过将我的大腿按在一起,我成功地使我的生殖器在腿中间消失,而我很高兴地发现,在这种方式与我自己的外表上有任何分歧的女性裸体问题就得到摆脱了。显然,我心想,生殖器已在女性裸体中以类似方式消失了。”
  
  “在这一点上另一则回忆产生,这一直对我而言最至关重要,它是三则回忆中唯一全部由我回忆我的母亲所构成,她去世时,我还很年轻。我记得看到我母亲站在清洗台,洗玻璃和脸盆,而那天我在同一个房间玩,还犯了一些错。作为惩罚,我的手被掌掴。然后,我非常非常恐怖,看到我的小手指脱落;而且它掉入桶里。因为知道我妈妈很生气,我不敢说什么,但我的恐惧更强烈的增长,当我看到桶带走的女仆不久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我失去了一根手指–直到有一天,我觉得应该是,我学会了计数的那天。我常常试图去解释这个回忆,其中,如我已经提到的,一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联系着我的母亲;但我的解释都没有让我满意。只有现在,在读你的书,我开始对这个难题有一个简单和满意的答案有所怀疑。”
  
  还有一种误认,这在治疗中出现地并不罕见,很大程度上这使医生有满足感。在他成功地迫使被压抑的事件(无论它是一个真实的还是心理上的)让病人在所有抵抗牙关口被接受,并已成功地被修通——病人可能会说:“'现在我感觉好像我一直都知道”。有这句话,分析的工作就结束了。
  
  (文/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女人做春梦的真相
    心理导读: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个人突然出现在你的春梦里时,这未必就意味着你想与这个人有亲密关系。 相反,这个人可能具有某种值得你敬仰的人格特征(比如领导能力,仁慈...
  •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学堂:母子乱伦的社会性思考
    心理导读:一个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和自己的母亲通奸达两年多时间,并且和母亲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粘贴在街头的《布告》因为篇幅所限只能简述他的罪行。他的姓名被打上...
  •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朋友的父亲去世了,如何安慰?
    心理导读:生命是人类无法左右的,死亡是我们不想去面对的。可是,当我们的朋友突然失去亲人的时候,我们除了悲伤之外,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和支持那个比我们更伤心的朋友?...
  •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揭秘:女人渴望被强奸?
    心理导读:她穿得那么暴露是想引人犯罪吧?!强奸和其它形式的性暴力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对性暴力的认识不足和缺乏讨论,使得人们对它充满迷思和误解。 www.t...
  •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为什么有人喜欢揭伤疤?
    心理导读: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受过伤。在生活中遭遇揭伤疤是很常有的事儿,比如夫妻吵架专挑对方的痛处说,职场明斗暗斗互掐对方的把柄和旧疮,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是最...
  •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揭秘:母子乱伦心理分析
    心理导读:乱伦发生后,双方的心理已经彻底改变。恋人关系取代了母子关系,他们除了沉迷于肉体上的刺激和满足外,还用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从而让双方的心理得到平衡...
  •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学研究:黑暗三性格
    心理导读:在极端情况下,这些性格特征会对传统的人类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其他人会避开这类人,令他们离群、孤独、饥渴而易受攻击。令人意外的是,也有研究发现,这些邪恶会...
  •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社会热点:韩亚空难与权力距离指数
    心理导读:一个国家的人们,如果越注重等级、尊卑,会越容易导致飞机失事,这不是开玩笑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空难又有什么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豁然...
  •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学堂:冥想能重塑大脑的结构
    心理导读:佛教中的禅坐不是毫无意义的瞎坐,走进来你就知道禅坐对于人们有哪些好处。它不仅可以让你平静身心,还可以改变你的大脑结构,等等等等。 ---www.tspsy.com 心理...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