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自尊自恋与自负的关系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1-03-17 12:17   浏览次  
  心理导读:大多数人都会极力维持自己的自尊。有研究发现,与享受美食、性爱,与最好的朋友会面、喝酒或拿到薪水相比,大学生更喜欢提升自己的自尊(Bushman&others,2011)。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自尊远比性爱、比萨和啤酒重要!当我们的自尊受到威胁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例如,当我们失败时,或与他人对比处于劣势时。当兄弟之间的能力相差甚远时,例如其中一人是运动健将,而另一人则能力平平,他们的关系往往不太好(Tesser,1988)。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自尊自恋与自负的关系

心理疾病:自尊自恋与自负的关系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自尊,这是我们自我提升的动力。但是,为何自尊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自尊(self- esteem)即我们对自我的全面评价,它是我们所有的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总和吗?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有魅力的、强壮的、聪明的,并且注定会是富有的和被人爱的,我们就会有高自尊吗?是的,克罗克和沃尔夫(Crocker&Wolfe,2001)认为,有一些特别的方面(如外表、聪明等)对人们的自尊非常重要。“一个人的自尊可能取决于学校中的良好表现和外表的魅力,而另一个人的自尊可能取决于为上帝所爱和遵守道德标准。”因而,第一个人感觉自己很聪明很漂亮时会有较高的自尊,而第二个人则在感到自己正直时才会有较高的自尊。但是布朗和达顿(Brown&Dutton,1994)主张,这种“自下而上”的自尊观点并不全面。他们认为因果的方向可能是相反的。那些以综合的方式评价自己的高自尊个体,更可能看重自己的外表、能力和其他方面。他们更像是初为父母之人,爱他们的孩子,喜欢孩子的手指、脚趾和头发。父母并不是先评价自己孩子的手指或脚趾,然后才决定如何从整体上评价孩子。
 
  然而,具体的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的确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你认为你擅长数学,你将更有可能在数学方面做得好一些。即使整体自尊不能很好地预测学业表现,但学业的自我概念(你是否认为自己在学校中表现良好)能预测学业表现(Marsh&O'mara,2008)。当然,任何事情都会引起其他的结果:你在数学方面做得比较好,会使你相信你擅长数学,继而会激励你去做得更好。所以,如果你想去鼓励一个人(包括你自己),你最好给予具体的表扬(“你很擅长数学”)而不是泛泛的表扬(“你很棒”);而且如果你的赞誉反映真实的能力和表现(“与上一次测验相比,你真的有所提高”),而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你能做任何事”)。真实且具体的反惯是最好的(Swan&others,2007)。
 
  想象一下,你刚拿到心理课第一次测验的成绩。当你看到你的分数徘徊在D和F之间时,发出了一声叹息。但是过后你收到了一封鼓励你的电子邮件,里面不仅有对课堂表现的评论,还包含了这样一些信息:“高自尊的同学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而且还能拥有自信……最后一行:高昂起你的头,你的自尊会更高。”另一组的同学收到的信息却只有让他们控制好自己的表现,或者只是收到一些评论。这两组同学在期末考试中会各有什么表现呢?在一项研究中令所有研究者惊讶的是,那些自尊心膨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表现得前所未有的差,事实上,都不及格(Forsyth others,2007)。研究者猜想,告诉差一些的同学要保持良好自我感觉,可能会使他们认为:“既然我都这么好了,那为什么还要学呢?”
 
  自尊动机
 
  大多数人都会极力维持自己的自尊。有研究发现,与享受美食、性爱,与最好的朋友会面、喝酒或拿到薪水相比,大学生更喜欢提升自己的自尊(Bushman&others,2011)。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自尊远比性爱、比萨和啤酒重要!
 
  当我们的自尊受到威胁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例如,当我们失败时,或与他人对比处于劣势时。当兄弟之间的能力相差甚远时,例如其中一人是运动健将,而另一人则能力平平,他们的关系往往不太好(Tesser,1988)。
 
  自尊的威胁也可能发生于朋友之间,因为朋友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有威胁性(Zuckerman&Jost,2001),自尊水平也会影响个体的反应。在自尊受到威胁时,高自尊的人通常会做出补偿反应,如责怪别人或下次更加努力,这些反应有助于他们保护积极的自我感觉;而低自尊的人则更容易自责或放弃努力,进而被击垮 (Vandellen others, 2011 )。
 
  维持或增强自尊的动机的意义是什么呢?马克·利里(Leary,1998,2004b,2007)认为,我们的自尊感犹如汽车上的油量表。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导向意义。因此,当我们遭遇威胁性的社会拒绝时,自尊指示表会警告我们,以促使我们更敏锐地察他人对我们的期望。研究证实,社会拒绝会降低我们的自尊,同时增强我们渴望被接受的意愿。当我们被藐视或抛弃时,我们感到自己缺乏魅力,能力不足。这种痛苦如同仪表盘上闪烁的指示灯一样,会驱使我们通过行动来发展自我,并在其他地方寻求社会接纳和认同。
 
  杰夫格林伯格(Greenberg,2008)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称为“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该理论认为,个体必须找到克服死亡恐惧的办法。他反对自尊仅仅是关于接受的说法,他指出,为什么“人们要为变得更强大而努力,而不只是为被他人接受而努力”?他反驳道,我们每个人都必将走向死亡这一事实会激励我们从工作和价值里获得认同。然而,人无完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地认识到其存在的真正价值,和为什么自尊水远不可能是完全无条件的(“你因为是你而特别”是无条件获得自尊的一个例子)。格林伯格坚持说,为了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我们必须通过迎合社会标准去坚持追求自尊。
 
  低自尊的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例如,挣钱少、药物滥用,而且患抑郁的可能性也更大。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两个变量的相关经常是由第三个变量引起的。低自尊的人可能在小时候经历了贫穷、性虐待,或者有一对吸毒的父母,这一切都有可能引起日后的困难。可以肯定的是,在一项将这些因素都加以控制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自尊和负向结果之间的联系消失了(Boden&others,2008)。换句话说,年轻人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由低自尊引起的——童年期的遭遇可能才是罪魁祸首。高自尊则确实有很多优势,它有利于培养主动、乐观和愉快的感觉(Baumeister&others,203)。而那些在“很小的年龄”就有了性体验的男孩子倾向于有比平均水平更高的自尊。所以那些青少年团伙头目、极端种族主义者和恐怖主义者以及监狱中的暴力犯罪者也同样具有更高的自尊。鲍迈斯特及其合作者指出,“希特勒有非常高的自尊”(2003)。
 
  自恋:当自尊变成了自负
 
  高自尊如果掺杂了自恋,或者掺杂了膨胀的自我感,就会变成大问题。大多数高自尊的人都重视个人的成功和与他人的关系。自恋者虽然通常有高自尊,但缺失关心他人(Campbell others,2002)。即使自恋的人在早期是外向的和迷人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导致许多关系问题(Campbell,2005)。自恋和有问题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使得保卢斯和威廉姆斯(Paulhus&Williams,200)将“自恋”列入“黑暗三角”的消极特质里。另外两个是“权术主义"(Machiavellianism)和反社会人格(antisocial psychopathy)。
 
  在一系列实验中,布什曼和鲍迈斯特(Bushman&Baumeister,1998)让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书写一段话,之后他们会得到一些讽刺性的评价(“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烂的文章”)。那些自恋分数高的人更有可能会用言语辱骂那些批评他们的人,而不会攻击表扬(“好文章!”)他们的人。受伤的自尊心引发了报复性行为。但是自尊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仅仅是那些“不安全”的自恋者(那些自尊低的人)可能会辱骂他人。但事实证明,高自尊且高自恋的学生最具有攻击性。在教室的情境下依然如此一一那些自尊和自恋都很高的人,为了报复批评过他们的同学,最有可能给予他很低的评价(Bushman&others,2009)。自恋者可以是迷人和令人偷快的。但正如一位智者所言:“假如你能越过它,上帝都会帮助你。”
 
  过度自恋骄傲的可能并非只是你自己,而是你所处的整个群体。波兰大学生表现出一种“集体自恋”,坚信自己的国家比其他国家优越,他们对犹太人存在更多偏见。高度集体自恋的墨西哥大学生更可能把美墨边境墙看成对墨西哥的侮辱,进而以支持抵制美国货进行报复(Golec dezavala&others,2009)。因此,不论某个人还是某个群体过度野做自大时,其他人最终都会跟着遭殃。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了低自尊和反社会行为存在微弱相关,甚至将智商和家庭收入因素考在内时这种相关仍然存在,另外有研究发现,当诸如性待和早期行为题等因素被考虑进去时,低自尊和反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就消失了(Boden&others,2007)。因此,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是因为低自尊,而是因为他们过去曾经受过伤害。鮑迈斯特(196)说,“那些满怀热情地倡导自尊运动的主张基本上不是幻想就是胡说八道,”他估计,他“发表的有关自尊的研究可能比任何人都多……自尊的影响是微弱的,有限的,而且并不都是好的。”他指出,高自尊的人常常令人讨厌,而且常常喜欢插嘴打断人,他们喜欢对人评头论足,而不是与人交谈(与那些害羞、谦虚、不爱出风头的低自尊的人相比)。“我的结论是,自律远远比自尊更有价值。”那么,那些自我膨胀的人,是否是在掩饰他们的内在不安全感?那些自恋的人是不是事实上内心深处厌恶自己?最近的研究发现,答案是“否”。在自恋人格特质量表中得分高的人在自尊量表中得分也很高。为了防止自恋者虚假地评价自己的自尊,研究者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去玩一个电脑游戏,这个游戏要求他们尽可能快地按键去为“我”这个词搭配另一些词,这些词包括“好”、“极妙的”、“非常好”和“对”,还有一些词是“坏”、“可怕的”、“恐怖的”和“错”。自恋量表上的高分者会比其他人更快地将积极词与自己联系起来,而将消极词与自己匹配的速度却比其他人更慢(Campbell&others,2007)。自恋者甚至能更快地识别出“坦率的”、“占优势的”和“坚定自信的”等词。我们可能以为一个自大的同学仅仅是为了掩盖他的不安全感,但更有可能的是,他们从心底里就认为自己极好。
 
  自恋的人数在増加
 
  经过数十年来对自我重要性的追踪研究,心理学家琼·特韦奇(Twenge,2006; Twenge&others,2008)报告,现在的年青一代(她称之为“我时代”)表现出了更多的自恋(比如说,他们会认为,“如果让我来统治这个世界,世界会变得更好”,或者“我觉得我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大学生的自恋得分在逐年增加,阿拉巴马、马里兰和加利福尼亚州均如此(Stewart&Bernhardt,2010; Twenge&Foster,2002010)。自恋与物质主义相关,自恋人格中的条目与物质主义相一致,如追求成名、膨胀的欲望、越来越少的忠诚关系和越来越多的“一夜情”,赌博和欺骗一一这些特质都在随着自恋的增加而上升。自恋也与同理心能力降低有关。同理心能力指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关心别人的困扰和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同理心能力在急剧下降(Konrath&others,2011)。研究人员推测,年青一代可能过于沉迷于网络交际,导致他们的面对面交往能力退化。也可能是由于当今社会争过于激烈年轻人“都忙于努力争取自己的成功”,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成就,因此同理心能力降低。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长远来看,那些高自恋低同理心能力的人反而更不成功,他们的大学学习成绩更差,工作中也成就平平(Judge&others,2006 Robins&Be2001)。
 
  低自尊与安全型自尊
 
  研究发现那些低自尊的人很容易面临各种临床题:焦虑、孤独、饮食障当感觉很糟糕或受到威胁时,他们更倾向于透过有色眼镜来看待一切一一注意并记住别人最坏的行为,并认为伴侣不爱自己(Murray&others,1998,2002; Ybarra1999)。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低自尊的人更少选到合意的伴侣,但他们总是会认为伴侣在批评或拒绝他们。这可能会导致低自尊的人更不满意于他们的人际关系(Finch Bradbury、1993)他们也更有可能脱离这些人际关系。低自尊的大学生不会选择以积极的眼光评价自己的室友。
 
  安全型自尊的人一一不是因为外在(例如成绩、长相、金钱和其他的费美),是因为自己的内在特质而感觉良好的人一直处于健康的状态。克罗克及其同事对密根大学的学生进行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与自尊建立在内部因素(如个人美德)上的人相比,自尊主要依赖于外部因素的人的自我价值感更脆弱,他们会经历更多的压力、愤怒、人际关系问题、吸毒、酗酒以及饮食障碍。
 
  克罗克和帕克(Crocker&Park,2004)指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试图通过变漂亮、富有或受人欢迎来寻求自尊的人,对真正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东西却视而不见。进一步讲,如果良好的自我感觉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就不易敞开心扉接受他人的批评,而是会更加倾向于去抱怨别人而不是与他们产生共鸣,更加强迫自己追求成功,而不是在行动过程中享受快乐。克罗克和帕克指出,时间久了,如此寻求自尊并不能满足我们对能力、人际关系和自主性的深层需求。对自我形象少关注一些,多注意开发自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才会为你带来更大的幸福感,克里斯汀·聂夫(Nef,2011)提出,我们将这种方法视为自我同情,即不与他人比较而是善待自己。如印第安谚语所说:真正的卓越并非超越他人,而是超越以前的自己。
 
  (作者:戴维·迈尔斯 | 来源:社会心理学)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