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医生:什么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0-04-13 11:59   浏览次  
  心理导读:患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者会表现出多种不同人格。经历过严重创伤者,尤其在童年期遭受创伤者可能患此障碍,患者运用自我催眠创造出“替代人格”来帮助自己应对这些创伤。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治疗包括发现所有人格的作用,帮助患者将这些人格融合起来,并找到更好的应对压力的途径。    ---www.tspsy.com
 
心理医生:什么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心理医生:什么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一、相关术语
 
  (一)分离性障碍
 
  患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者会表现出多种不同人格。经历过严重创伤者,尤其在童年期遭受创伤者可能患此障碍,患者运用自我催眠创造出“替代人格”来帮助自己应对这些创伤。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治疗包括发现所有人格的作用,帮助患者将这些人格融合起来,并找到更好的应对压力的途径。
 
  1、分离性漫游(dissociative fugue)患者可能离家出走,以新的身份出现,将过去的生活完全遗忘。人在经历重大创伤后可能出现这种状态。
 
  2、分离性遗忘(dissociative amnesia)患者不记得和自己生活及身份相关的一些重要信息,这种情况显然是由于心理原因。心理因素引起的遗忘症最常见于创伤事件后,例如性侵犯。
 
  3、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即个体感到和自身精神或躯体分离。
 
  (二)躯体形式障碍
 
  转化症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机能完全丧失显然是由于心理原因。在面对极度压力时这种障碍最常发生。心理动力治疗包括帮助患者在症状和创伤记忆之间建立联系。行为治疗着重通过脱敏法和暴露法来缓解人们因最初的创伤而产生的焦虑。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经常抱怨身体不适,这种情况并非器质性原因所致,但是他们为此到处求医问药。
 
  1、疼痛障碍(pain disorder)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这些障碍可能是人们可以接受的表达忧虑的方式,在某些文化中尤其如此。有关这些障碍的认知理论指出这些障碍的产生是由于过分担心躯体症状。针对这些障碍的治疗包括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压力。
 
  2、疑病症(hypochondriasis)患者长期担心自己会患病,即使并未出现生理症状,而且经医生彻底检查证实后,他们仍然非常担心。疑病症的发病原因和治疗和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类似。
 
  3、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患者特别在意身体的某个部分,会尝试各种办法试图改变它。这种障碍或许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分离性障碍详述
 
  我们大多数人偶尔都会经历轻微的分离症状(Aderibigbe, Block & Walker,2001)白日梦就是一种分离体验。做白日梦时,我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身在何处,以及周围发生的事情。完全被电影所吸引时也是一种分离体验。分离体验最常在人们睡眠不足和承受压力时出现。例如,对接受生存训练的美军士兵的心理健康研究发现,超过90%的士兵称自己出现了分离症状,作为对训练中的压力的反应,他们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事外,就像是在看电影里的自己(Morgan, Hazlett W,wangetal,2001)。
 
  20世纪,科学家对分离体验的兴趣时高时低(Ross,1999)。19世纪法国和美国的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如詹尼特(Janet)、沙尔科(Charcot)、弗洛伊德(Freud)、荣格(Jung)和詹姆斯(James)对分离症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神经学家皮埃尔·詹尼特(Pierre Janet)把分离视为想法与意识分离,但是通过梦和催眠相互接触的过程。他研究的个案是一位名叫艾琳(Irene)的妇女,她不记得母亲已经去世。但是在梦中,她真实地经历了和她母亲去世有关的事件。
 
  大约在1910年后,科学家对分离现象的兴趣减退。部分是由于行为学和生物学研究手段在心理学领域的兴起,它们反对压抑的概念,不赞成在治疗中使用催眠等手段。欧内斯特·希尔加德(Ernest Hilgard;1977/86)关于“隐藏的观察者”的实验又重新唤起了大家对分离现象的兴趣。他认为存在一种意识的“活跃模式”(active mode),它包括我们有意识的计划、愿望和主动的行为。在被动的“接受模式”(receptive mode)下,意识会不自觉地记录信息并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仿佛隐藏的观察者在人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注视并记录着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希尔加德和同事(Hilgard,1986)在实验中对被试进行催眠,暗示在一个引起疼痛的过程中他们不会感觉到疼痛,但是当催眠师给他们一个特定的信号时,他们会记起这疼痛。这些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确实没有表现出对疼痛的意识。当接受到催眠师的信号时,他们切合实际地报告了对疼痛的记忆,仿佛一个清醒、理智的旁观者为当事人记录了这一事件。其他研究发现,一些被麻醉的外科手术病人在手术后接受催眠可以回想起手术进行时播放的某些音乐片段。同样,仿佛有一个“隐藏的观察者”在病人麻醉后完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记录了手术中发生的事情(Kihlstrom,2001; Kihlstrom & Couture,1992; Kirsch & lynn,1998)。
 
  对大多数人而言,意识的活跃模式和接受模式将我们的经历自然地交织在一起,我们不会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分别。分离性障碍患者可能在整合这两种模式上长期存在问题(Hilgard,199 2 Kihlstrom,2001)。即患者意识中的不同方面不能正常地交流,而是互相脱离,独立运作。我们首先讨论一种特殊的分离性障碍,它就是曾经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然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分离性漫游、分离性遗忘症(dissociative amnesia)和人格解体。这些障碍都涉及个体“自我”的多个方面的频繁分裂和脱离。
 
  (编辑:tspsy-阿雯 | 来源: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