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青少年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责任编辑:tspsy-沐沐  发布于2015-08-02 16:15   浏览次  
  心理导读:自杀,曾经为国人十大死因之一。虽然近年有滑落的趋势,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之大,是台湾社会上所有人都需要知道的。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在台湾发生的自杀。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青少年自杀的诱因是什么?

心理疾病:青少年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自杀,曾经为国人十大死因之一。虽然近年有滑落的趋势,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之大,是台湾社会上所有人都需要知道的。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在台湾发生的自杀。
 
  根据行政院卫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调查,在民国103年,自杀这项死因分别为青少年(15-24岁)和青壮年(25-44岁)前三大死因之一。过去一年里,在15-44岁的死亡人口中,有1324人是死于自杀。
 
  这串统计数据除了告诉我们一堆年纪和人数外,又能代表什么呢?
 
  一项公布于2011年的研究认为,这代表台湾社会经济的损失。在这项针对1997和2007这两个年份的自杀数据调查指出,若是只单看人数的话,自杀似乎只排在第十位跟第九位,但若是结合社会经济的损失,也就是这些消逝的生命对社会可能提供的贡献来计算,自杀是排在第六位和第三位。研究者进一步指出中年男性,这群过去没被注意到的团体,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
 
  青少年(15-24岁)的自杀死亡率,仅次于意外死亡。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没有生老病死缠身、身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中恣意青春的青少年会选择自杀?
 
  2009年一篇针对南台湾10,233位青少年的研究指出,在放入大量可能跟自杀企图(suicide attempt)有关的心理社会因子(psychosocial factor)进行分析後,发现青少年的自杀企图和忧郁症、高度家庭冲突以及身为女性有关。
 
  在此,我们先将话题岔开一下。请注意,「有关」不代表「造成」。也就是说,在这项研究里头指出的忧郁症、高度家庭冲突以及女性这三个因素,并不是造成自杀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而是具有自杀的危险性。另外,具有自杀的想法,不代表就真的会自杀,而是危险度较高。在这项研究中的一万多名的青少年,有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的高达28.2%,但实际上只有9.1%的人回报他们曾经试图自杀。
 
  自杀并不是一个简单就可以说明的行为,个人心理、家庭因素、酒精药物、同侪相处都可能影响自杀。在这篇研究中指出,针对青少年的自杀议题,需要有上至社会教育、下至家庭沟通的协助。
 
  那么,青少年的自杀是否也跟社会环境有关?
 
  一篇发表于2011年的研究,比较台北、上海、河内这三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亚洲城市後,发现被视为完全工业化的台北,相较于上海和河内,具有显着的青少年自杀企图和自杀意念。在分析各项因素後,数据指出,不论是从乡村或都市搬到台北的人,都较可能有自杀意念;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不和父母同住的青少年较少有自杀意念,和父亲关系较好的青少年也是。
 
  但不论是哪个国家,具有自杀意念或自杀意图的青少年都认为,来自同侪、父母以及专业人士的帮助,都可能让他们感受到支持。但在台北,23.9%的受访青少年不会跟任何人谈论自己有这样的念头。这项研究指出,这三个亚洲城市都缺乏管道给青少年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自杀率吗?
 
  有的,就是媒体。根据两篇分别发表于2007年和2010年的研究都指出,媒体过度渲染名人自杀的新闻,接踵而来的就是模仿效应(copycat effect)——用类似手法自杀的人数升高,而自杀率也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媒体在报导时过于耸动,并不断重复,更提供自杀手法的细节所造成。
 
  最后,自杀,不该是某个群体该关注、该想办法解决的事,做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议题,所有人都有义务来了解自杀这件事。也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去预防它。
 
  引用文献:
 
  [1] Law et al. (2011) The economic an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from suicide in Taiwan, 1997-2007. Crisis Vol. 32(2): 152-159
 
  [2] Tang et al. (2009) Suicid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Family, Peer, and School Factors in an Adolescent Population in Southern Taiwan.  Suicide & Life – Threatening Behavior 39.1: 91-102
 
  [3] Blum et al. (2012) Youth at Risk: Suicidal Thoughts and Attempts in Vietnam, China, and Taiwan.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Vol. 50(3): 37-44
 
  [4] Cheng et al. (2007) The influence of media reporting of the suicide of a celebrity on suicide rat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Vol. 36(6): 1229-1234
 
  [5] Chen et al. (2010) The impact of media reporting of the suicide of a singer on suicide rates in Taiwan.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 Vol. 47(2): 215-221
 
  (文/Y. H. Sun | 来源/泛科学)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心理导读:牛郎店,众所周知是女性买春的地方。在牛郎店里,有些常客喜欢对牛郎进行性施虐,上演SM戏码。可怜的牛郎被打被骂不还手不还口,面对尖锐的高跟鞋还要强忍。为什...
  •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心理导读: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老人拾荒,拾的正是心荒。用囤积废品,来获得相对的安全感;通过捡拾垃圾的过程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将自己的情感附于捡...
  •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心理导读:马尼奥塔事件发生后,国内部分性学家与网友认为其行为疑似冰恋,即SM(虐恋)中的最高层次:死亡调教。接下来我们以冰恋作为新知与大家一起来了解,消除大家对这...
  •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心理导读:恋足癖属于性倒错中的其中一种恋物癖。性倒错是一种性行为形态,需要藉着不寻常的物体,仪式或情境,才能得到完全的性满足。有些性倒错比较严重的个体,每天需要...
  •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换偶群p拍裸照背后的心理动机
    心理导读:近日,夫妻群P聚会成为讨论的热点。我们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人类有寻求性爱刺激的需求,于是,一个著名的理论浮出水平,那便是柯立芝效应。 ---www.tspsy.com 换偶...
  •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飞蚊症?
    心理导读:大部分飞蚊症患者会避免手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飞蚊症根除。然而,我们眼睛的自愈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大的多。 ---www.tspsy.com 心理疾病:如何治疗...
  •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疾病: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
    心理导读:他经常怀疑妻子与他人有染,在这种变态心理的驱使下,他不仅毒打妻子,还将连襟、哥哥杀害,几乎所有沾亲带故的男士都被他列入了黑名单。 ---www.tspsy.com 心理...
  •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疾病:母子乱伦的诱因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多因家庭变故,特别是单亲家庭,母子长期相依为命,没有父亲的威胁,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很容易对母亲产生好感,进而出现乱伦行为。 ---www.tspsy.com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