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陈丹大学毕业至今已有10年,现独自在北京生活,她声称自己幼时的成长环境异常痛苦,从小父母对自己就过度关注,对生活限制很多,感觉像“被罩在玻璃杯下生活”。大学期间,当父母得知其恋爱之事后,曾多方干涉她的人身自由,致使她放弃了恋爱,而且父母在以后更变本加厉对其监视和“骚扰”。
近日,出生于东北工作在北京近10年的女工程师陈丹(化名),在北京自己的住所被父母和他们找来的四名蛮汉破门而入,以可能有精神病为由强行扭送至北京回龙观医院,非自愿留院“观察”近72小时。期间,自称意识完全清晰的陈丹,在精神病房内被要求脱得一丝不挂,并被强制接受各种“身体检查”,后来经三级专家鉴定,确诊无精神病,其原因仅仅是自己与父母在婚恋上有分歧。
为引起对“被精神病”现象的关注,陈丹在网上发文,详细披露了其在医院受到的各种“非法待遇”。至6月8日下午出院后,陈丹以非法入室罪及非法拘禁罪,向公安部门举报其父母及北京回龙观医院。
据报道,陈丹大学毕业至今已有10年,现独自在北京生活,她声称自己幼时的成长环境异常痛苦,从小父母对自己就过度关注,对生活限制很多,感觉像“被罩在玻璃杯下生活”。大学期间,当父母得知其恋爱之事后,曾多方干涉她的人身自由,致使她放弃了恋爱,而且父母在以后更变本加厉对其监视和“骚扰”。
事件交代至此,我们不禁要问,陈丹自由恋爱被父母强送至精神病院,到底谁有病?
单从报道的信息来源看,陈丹并未指明父母这样对待自己的原因,仅仅说明了从小时开始,家庭教育就是包办代替,一言堂风格的教养方式。但是从父母对她采取的态度与行为来说,的确是管的过严,干涉过多,甚至这次达到了“变态”的程度。从既成事实分析,陈丹的父母基本上是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甚至恋爱观标准强加给了陈丹,这在心理学角度叫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指的是,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在生活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作为父母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说你怎么就不懂得父母的用心,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诸如此类的话。但是我们也要扪心自问,我们听孩子的话了没有?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们知道孩子的心理需求吗?这一点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为人父母要懂得聆听孩子的需求,懂得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不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孩子,以免适得其反,往往造成孩子的叛逆性格。
当然也得承认,在现实中,像陈丹父母这样对子女采取极端行为的也是少数。事件报道中有个细节交代,即陈丹对于父母来说属于老来得女,所以父母对她从小就过度关注,不让她与其他孩子一起玩,不准她学游泳等等;实则是为了尽可能使她避免一切伤害与危险,过度的爱就成了她的包袱,当父母把握不了爱的限度和表达方式,就成了对陈丹的人身限制。而且,这种过度的爱最终有可能演变为独占的一种方式,虽然这是一种情亲之爱。
在爱情关系中,也存在这样的过度之爱,爱得对方喘不过气来,就像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样,其实这是一种病态的爱。对于爱的对象周围的人和事异常敏感,过度关注,严加干涉,甚至不惜采取过激行为。可以想象,陈丹的父母现年事已高,对于女儿的情感需求更会越发强烈。从老年心理来看,人进入老年阶段,容易患得患失、产生过多的依赖感、情绪变得敏感多疑,也是常见的老年心理现象。
以笔者看来,陈丹解决自己与父母的矛盾,也并非无方案可行,她应该主动与父母增加更多的沟通,使父母对自己产生更多的信任,常回家看看,而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与方式,反哺予以父母更多的爱,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各自反思自己的态度与行为,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本文来源于唐山心理咨询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tspsy.com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心理疾病:为何有些女人喜欢性虐待?
浏览5852 次
捡垃圾成瘾:心理疾病惹的祸
浏览3962 次
心理疾病:同性恋与恋足癖
浏览3234 次
“冰恋”:精神疾病性的SM
浏览2706 次
恋足癖与性冷淡,抑郁症,性厌恶
浏览2353 次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背后的心路历程 58442 人浏览过
·灵魂伴侣是一个伪命题 328 人
·做心理咨询有风险吗? 318 人
·成长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225 人
·男人下班躲车里不回家 259 人
·心理师能接受来访者的爱吗? 226 人
·怎样选择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 273 人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108582 人浏览过
·人际关系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 189 人
·如何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109 人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136 人
·我们的思维有什么模式吗? 119 人
·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分析 204 人
·职业生涯规划要怎么做? 139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