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竞赛心理学:心理学家解读世界杯

责任编辑:tspsy-流年  发布于2014-06-25 12:38   浏览次  
  
  心理导读:虽然竞赛可能会让运动员表现更加,但是有时候也会让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发挥失常--即使最伟大的运动员也可能会在赛场上失利。    ---www.tspsy.com
  
竞赛心理:心理学家解读世界杯

竞赛心理:心理学家解读世界杯
 
  今夏的巴西世界杯已成为终极竞技运动的赛场。在这万众瞩目的赛场上,运动员要如何应对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竞赛究竟会让人表现更好,还是更糟?
  
  1. 竞技会提升参赛者的成绩吗?
  
  竞技究竟会对参赛者产生怎样的影响?心理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探究史,几乎就和现代心理学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发轫之作或许就是诺曼.特里普利特(Norman Tripplet)在1898年发表的那个经典的“转鱼线轮”实验——特里普利特让40个男孩和女孩尽其所能快速转动鱼线轮。孩子们被分为两组:一组被要求独自完成任务,另一组则和他人一起“竞赛”。当时,特里普利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另一个竞争者的存在,可以激发出个人的隐藏潜能。”
  
  这个实验影响深远,开启了之后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关于“社会促进效应”(the 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的研究热潮。所谓“社会促进效应”,指的是在他人在场的境况下个人表现会得到提升的现象。但是特里普利特的实验本身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致命硬伤。华盛顿大学学者迈克尔.斯特鲁布(Mishael Strube)在2005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特里普利特发现的究竟是什么?”的文章,指出特里普利特的两组实验结果的差异并不是单纯由“竞赛”这一因素导致的。
  
  那么,竞技究竟是不是真的会提升参赛者的成绩呢?
  
  竞赛提升个人成绩的例子几乎俯拾皆是。比如说在2003年,亚利桑那大学学者马修.瑞亚(Matthew Rhea)及其同事做了一项“举重”研究。他们让一些男性和女性的非专业人士在一名“观众”面前进行仰卧推举。他们发现,相较于独自一人举重,被试在有另一名竞争者在场的情况下其成绩会有一个平均为2kg的提升。类似的,在去年伯明翰大学学者安德鲁.库克(Andrew Cooke)的团队做了一个“握力”实验。他们发现,相较于独自一个,男性和女性被试在和其他另外六名对手同时“竞赛”的情况下其能握住握力器的时间平均有22%的延长。
  
  可见,在某些定条件下,竞赛确实能够提升个人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2. 燃烧于内心的竞赛之火
  
  我们首先可以从身体上找原因——在面对竞争对手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投注更多的精力和能量以击败对手。以库克的“握力”实验为例:研究者观察到,“竞赛”的环境与心跳速率提升、心率变异度降低以及肌肉活性提升等机体密切相关。其中“心率变异度降低”一条与运动员表现更佳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
  
  心理学者莱斯利.哈里森(Lesley Harrison)所领导的实验室在2001年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在该实验中,研究者让36名被试分为与人竞赛、与人合作和独立完成三类,操纵赛车模型。其中,“与人竞赛”的被试往往会拥有更高的血压、更快的心跳,以及更短的心室射血前期(the cardiac pre-ejection period)——后者可以视为肾上腺素水平提升的标志之一。
  
  竞赛也会影响到激素,特别是睾酮的分泌。早在1999年,瓦伦西亚大学学者弗兰.苏亚(Ferran Suya)等人研究了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以及个人练习之前、之中和之后的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当然,比赛和练习过程必须保持一致的运动量。他们发现,“竞赛”与更高的睾酮和皮质醇水平有关。
  
  不仅如此,“竞赛”的结果也能对激素分泌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苏亚的实验中,在赛场上获胜的柔道手们有着比输了的选手更高的皮质醇水平。其他多项研究也证明,赛场赢家的睾酮水平会升高,而输家的睾酮水平则会降低——这一现象在男性中更为明显。苏亚的研究团队还发现,这些柔道手的预合成睾酮水平与他们受到威胁的频率、威胁存在的时间以及在下一次交锋中准备使用的攻击动作有关。
  
  3. 享受一场比赛
  
  在“竞赛有可能提升成绩”这一现象之下隐藏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也许我们能从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的名言中窥出一二:“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取得胜利,而是奋斗的过程;而最关键的,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近来一些研究更认为,生命中重要的不仅是“奋力拼搏”,还有“乐在其中”。事实上似乎是这样的:如果你越能享受比赛的过程,就越有可能取得佳绩。
  
  谢菲尔德大学学者彼得.托特尔德(Peter Totterdell)让一些板球运动员随身携带一些袖珍计算机,以随时记录下他们在一场三到四天的比赛中的情绪变化——这些运动员被要求在每日的比赛前后,以及午餐和下午茶休息时间记录下他们的主观情绪。托特尔德发现,在这些主观记录的“情绪”与客观记录的比赛“表现”之中存在着某种关联:那些将自己的情绪描述为快乐、专著、充满斗志、热情和自信的人,似乎在比赛中表现得也更加出色。当然,这还不足以说明“情绪”和比赛“表现”直接相关,也许还存在着第三个因素,能够同时“情绪”和“表现”——这就需要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了。
  
  托特尔德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运动员的情绪可以被其所在球队的集体情绪所感染。所以,在球队的“平均”情绪和队员的个人表现之间也存在关联。而在所有队员之中,那些年纪较长、在球队时间更长的队员对这种情绪感染更为敏锐。基于这个发现,托特尔德建议:教练和运动员应当考虑在训练中加入对情绪控制能力的训练;而球队经理和教练应当更加注意其球队的总体情绪状况。
  
  为什么好情绪会让人表现更佳?圣托马斯大学的约翰.陶尔(John Tauer)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如果我们享受做某事的过程,我们就会更容易被它所吸引,更加专注于此,更不容易走神……所有的这些因素都会使你表现更佳。而且众所周知,如果你表现更佳,你就会更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所以,‘享受’可以使表现更佳,而上佳表现又能带来更大的享受,二者彼此促进。” 陶尔本人不单单是一个心理学家,还是他所在大学篮球队的主教练。他在谈论“享受过程”的时候特别指出:“这‘享受’并不是指那种非常不严肃的、戏谑的享受,而是一种‘专注的享受’——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赛场,沉浸在运动之中,不因外物而受到干扰、变得焦虑或者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这才是享受比赛的真谛。
  
  4. 对手的重要性
  
  在真实的赛场上,运动员的竞赛对象不仅仅是从未谋面的甲乙丙,还可能是他们曾经交手过的、彼此之间有着“私人恩怨”的对手。从柯伊(Sebastian Coe)和欧维特(Steve Ovett),到费德勒(Roger Federer)和纳达尔(Rafeal Nadal),这些体坛“宿敌”的对战总会让比赛显得分外精彩。不单如此,似乎当有“私人恩怨”存在的时候,比赛的双方都会在训练中投注更大的时间和精力,在比赛中也更加卖力。
  
  虽然心理学家们关于“竞赛”的研究已有悠久的传统,但是对于竞赛中的“对手”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目前领导这一领域研究的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学者加文.肯达夫(Gavin Kilduff)。他说:“‘对手’有着某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意味。一个人与其‘对手’的较量绝不仅限于当下这一场比赛而已;‘对手’见面之所以会分外眼红,不止是因为这一场比赛,还因为之前进行的所有比赛,以及之后可能还会进行的比赛。”
  
  在2010年的一项关于篮球队的研究中,肯达夫发现了能够激发起两个球队之间的强烈对抗意识的三个因素:地理相似、状态相似和曾有过对战的历史。其中”对战的历史“尤为重要。
  
  那么,被激起的对抗意识对于个人在赛场上的表现又有怎样的影响?肯达夫的篮球队研究显示,运动员们在对对手有着强烈对抗意识的情况下会更加拼命。在另一项研究中,肯达夫通过分析一家美国跑步俱乐部的数据发现,如果在起跑时有对手在场的话,运动员会跑得更快,在速度上平均可以减少5秒/公里。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由于激素的变化引起的。在2003年的一份关于英超足球队的研究中,英国研究者发现,如果球员和对手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对抗意识的话,他们的睾酮激素水平会有所提升。
  
  然而,对手的存在却不一定总是好事。如果对手太多了的话,很可能会令选手的表现趋低——这一现象被密歇根大学学者斯蒂芬.加西亚(Stephen Garcia)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学者亚威沙洛姆.托(Avishalom Tor)命名为”N-effect“,即”竞争者数量效应“。N-effect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如果出现在赛场上的对手太多的话,选手与他人进行比较就变得不易,竞争的动力会削弱。他们在论文中写道:”在竞争对手增多的情况下,个体内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推动力会消除,竞争的动力就会减弱,从而使选手整体表现下降。“(在@婉君表妹 的文章《奥运比赛,运动员需要多少个对手?》中对N-effect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5. 成也竞赛,败也竞赛?
  
  虽然竞赛可能会让运动员表现更加,但是有时候也会让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发挥失常——即使最伟大的运动员也可能会在赛场上失利。比方说,高尔夫球坛的传奇名将,”大白鲨“格雷格.诺曼(Greg Norman)在1996年的大师赛中打完54洞后还能领先对手6杆之多,但是最终还是承受不住压力,输给了对手。
  
  有很多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竞赛的这种”负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迈克尔.艾森克(Michael Eysenck)和曼努埃尔.卡尔沃(Manuel Calvo)提出竞赛拥有”正负双重影响“——一方面,竞赛会引起焦虑,而焦虑会让人的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竞赛又能让人更为努力。这一理论为2001年的一份关于排球运动员的研究所支持。这项由曼切斯特都会大学学者尼古拉斯.史密斯(Nickolas Smith)主持的研究发现,特质焦虑(trait-anciety)较轻的人在竞赛中更容易受到正面影响,变得更加努力;而特质焦虑较重的人在竞赛中更容易收到负面影响,因为焦虑而分散注意力。
  
  另一个理论的关注点在于竞赛压力的心理影响。安德鲁.库克(Andrew Cooke)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研究女性高尔夫球手在压力较小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的表现发现,较大的压力会引起女性球手心率的加快高和上臂肌肉活性的提高——后者可能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球手会把球杆抓得更紧的缘故。而这个变化可以让她们更精确地挥舞球杆。
  
  还有一个流行的理论是,压力会让选手太过在意高技巧性的动作。这个理论为西澳洲大学学者丹尼尔.古恰尔德(Daniel Gucciardi)和詹姆斯.迪莫克(James Dimmock)在2008年发布的关于澳洲资深高尔夫球手的研究所支持。在该研究中,高尔夫球手们被分别置于压力较小和压力较大的情况。他们还被要求在击球时头脑里要想着特定的词——刚然,这些词是研究者特别挑选的。它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词会让人专注于他们的技术细节,这类词包括”手臂”、“重量”、“头部”等等;第二类词与打球无关,比如各种颜色);第三类词是对球手击球动作的整体描述,比如“平滑地”。研究发现,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下,那些专注于技术细节的球手表现趋低,而那些想着对击球动作整体描述的球手的表现最好。
  
  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保证运动员在面对压力时还能有良好表现呢?根据斯塔福德大学学者马克.琼斯(Marc Jones)的理论,竞赛是威胁还是机遇,竞赛压力究竟会产生什么效应,都取决于运动员对于其自身能力的判断。琼斯说:“在面对奥运会这样的重大赛事时,运动员应当增强自信,更加注意可以控制的因素,专注于追求成功、而非避免失败。” 或许正如谢菲尔德大学心理系毕业生、世界顶尖的女子七项全能选手杰西卡.恩尼斯(Jessica Ennis)所说:“你要战胜你自己的紧张、完成你自己的比赛。”
  
  本文编译自:Christian Jarrett, "Faster, higher, stronger!", The Psychologist, vol. 25 no. 7
  
  (文/伏维阁主  来源:果壳网 )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男性HPV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预防 男性HPV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预防
    心理导读:从美国和全球的调查结果来看,HPV最普遍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HPV是人类乳头状病毒的简称。目前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了此种病毒。每年有近620万美国人新感染生...
  •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始末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始末
    心理到:南方周末2013新年献词错误百出,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习李新政带来普遍赞誉和重提宪法权威的新形势下,这一公共事件似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可能性的...
  • 心理资讯:游客为拍照拼命摇树 心理资讯:游客为拍照拼命摇树
    心理导读:福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5名女游客为拍到桃花雨,竟然使劲摇晃树枝让大量花瓣随之飘落。当有游客上前阻止时,大人回答花总是要落的。 ---www.tspsy.com 心理咨...
  • 美国研究者称艾滋病有望被治愈 美国研究者称艾滋病有望被治愈
    心理导读:迄今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某位艾滋病患者已经被治愈了。我是指,到我说话的现在为止。 ---www.tspsy.com 美国研究者称艾滋病有望被治愈 2006年,柏林一家医院里发...
  • 快速练就肌肉男的终极教程 快速练就肌肉男的终极教程
    心理导读:健美训练重的增肌方法其实没那么复杂,不用订那些专业的健美杂志了,要想迅速长肌肉,看看本文给出的10条建议吧。---www.tspsy.com 快速练就肌肉男的终极教程 练...
  • 丧子之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丧子之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心理导读:独生子女家庭从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养老功能比多子女家庭要相对弱小,而且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具有风险家庭的性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具有唯一性,缺乏起...
  • 小女孩观看恐怖片后跳楼 小女孩观看恐怖片后跳楼
    心理导读:一位父亲津津有味地在家看恐怖片,却没注意这吓坏了一旁的5岁女儿,当父亲离开后,受惊吓的女儿竟从楼上跳下来,好在是二楼,只是大腿被摔骨折。 事件起因: 7日...
  • 女人如何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女人如何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心理导读:你在本质上是一个灵性的生命体,通过与肉身的结合在地球的物质实相中展现自己。灵魂与肉身--灵魂与大地--的结合点就是你的情感中心。你的灵魂以情感为通道在地球...
  • 替女代孕:人工授精还是试管婴儿? 替女代孕:人工授精还是试管婴儿?
    心理导读:美国49岁母亲替女儿代孕生下孩子,事件一出,中国网友们纷纷围观,并有人提出疑问:这孩子,到底应该叫生下他的人妈妈还是外婆?今天科学姐来分析下这个到底该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