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心理资讯:生活中的心理效应

责任编辑:tspsy-燕子  发布于2013-07-22 12:05   浏览次  
  
  心理导读:大多数的人都会自以为自己很慷慨大度。在自我评价的研究中,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自己很善良,待人友善还很诚实。我们会把这些特征,想象成概括出了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的一些持久特性。但实际上,我们更近似于变色龙,可以依据本能在无意中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来调整我们的行为举止。    ---www.tspsy.com
  
心理学堂:生活中的心理效应

心理资讯:生活中的心理效应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一组研究人员,把几百封贴好邮票并写好地址的信件,丢在了东海岸沿线的很多大学宿舍附近,并记下有多少封被丢下的信件最后被人投到了邮箱里。研究人员把每封被投递出去的信件,都视为一项小小的善举,而且发现住在某些宿舍里的学生,要比住在别的宿舍里的学生慷慨大气。
  
  几乎所有被丢在不太拥挤的宿舍附近的信件——也就是相对每层楼住的学生比较少的宿舍——最后都被送到了收件人手里。与此相比,丢在学生比较拥挤宿舍附近的信件,只有十分之六被送达到收件人。
  
  很明显,住在拥挤宿舍里的学生,由于居住密度大,会感觉和同学的关系比较疏远,这显然会影响他们的慷慨程度。
  

  随后,当研究人员向不同的同学询问,如果他们看到了一封遗失的信件会怎样处理时,95%的学生都回答说,不管他们住在哪里,他们都会帮助把信投到邮箱里。
  
  实际上,大多数的人都会自以为自己很慷慨大度。在自我评价的研究中,人们一般都会认为自己很善良,待人友善还很诚实。我们会把这些特征,想象成概括出了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的一些持久特性。但实际上,我们更近似于变色龙,可以依据本能在无意中根据我们所处的环境,来调整我们的行为举止。
  
  看看另一项在2000年进行的实验。苏格兰格拉斯哥市的一帮承包商,在全市的重要地段都安装上了蓝色的灯。安装这些灯原本是为了美化市里的一些破旧街区,但是,过了几个月,该市负责统计犯罪率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在那些蓝光照射下的地方,犯罪率出现了下降。
  
  这种灯是模仿警车的顶灯制造的,会产生让人感觉处于警察监控之下的效果。2005年,日本奈良县的警察,在犯罪高发的地段安装了蓝灯,也取得了犯罪率下降的同样效果。在其他地方也采用了这种办法后, 他们发现在蓝灯照耀的地方,乱丢垃圾及企图自杀的情况也都出现了下降。
  
  为什么蓝灯能减少犯罪,众说纷纭的说法有:或许是因为这种灯发出的明亮夺目的白炽光,会让人感到那些阴暗的地段,一下变得很敞亮;还有一种和这种看法大相径庭的观点,认为这种灯能产生一种神奇的镇静作用。但是,一些比较隐蔽的办法,似乎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例如,人会在众目睽睽的场合中,表现得更老实。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纽卡斯尔大学的一组心理学家发现,他们大学里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去一个小餐厅里饮茶喝咖啡,这里的价目表下摆放着一个无人看管的投币箱,研究人员便在价目表上,有时画上一双眼睛,有时画些花卉,在画出眼睛时,自觉付款的人会比画花卉时多得多。研究人员在为期10周的试验过程中,每星期都要换着画这两幅画,还分别画出男人和女人眼睛来做试验,以确定这不是某一幅特定的图像才有的效果。在每个画着眼睛的星期里,“无人看管收款箱”里都被投进了较多的钱。
  
  这项研究成果启发了英格兰西米德兰郡的警察,他们把画着一双眼睛的大幅海报,张贴到全市各处,这项措施据说减少了犯罪率。
  
  镜子也有同样的作用,且据说效果更佳,因为镜子会迫使我们审视自己的良心。
  

  其他的一些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因为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巧妙地怂恿我们肆意妄行。根据饱受争议的“破窗理论”,平时品行端正的人,在一个到处是破损窗户的街区也可能实施犯罪,因为这样的地方表明,这里的居民没有尽力保护他们的财产。
  
  提出这一理论的詹姆斯·威尔逊和乔治·凯琳,在1982年发表在《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中假设,如果一座建筑上的破损窗户没有得到修缮,人们就很可能把这座建筑上的其他窗户也都打破。反过来,这又会引发更多的破坏行为。
  
  这也适用于在便道上乱丢垃圾的行为。越是随意丢垃圾,地上积攒的垃圾也就越多。最后,人们便会开始把旁边饭馆外卖的食品袋也扔到地上,这很快就会给这个没人管的地方,招来更多的犯罪。自1982年,威尔逊和凯琳教授提出他们的理论以来,乱丢垃圾的例子已经得到了很多实验结果的支持。在一项研究中, 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把纸制的小广告,放在了停放在一家大型综合医院停车场里的139俩轿车上,然后观察车主们会怎样处理这些小广告。
  
  这又一次证明了环境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当车主从医院里出来,发现停车场上到处扔满了散落的小广告、糖纸及咖啡杯(当然,这些都是由研究人员安排设置的)时,将近有一半的车主,都是把小广告从他们的车上取下来,然后随意丢到地上。相比之下,如果研究人员在车主们回来前,把停车场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只有十分之一的车主,把小广告扔到了地上。
  
  这些车主都下意识地,采取了他们认为最适合这里环境规范要求的行为。
  

  这些研究向我们揭示了一些很有深意的东西,这或许有些让人感到不快,也就是什么造就了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没有一个单一面的“你”和“我”。尽管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环境因素有时会让我们远远偏离自己的个性,让人很难弄懂我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很难知道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我们会如何行事。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的品质,会让人感到欣慰--即好人会做好事,坏人会做坏事。而且这种观念,在我们内心根深蒂固。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比如是个到处乱扔垃圾的人,还是一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会根据我们身处何处而不时发生转变。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像我们在城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参加聚会一样,快速造就和改变我们的行为举止。
  
  (文/三联阅读 心灵花园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男性HPV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预防 男性HPV病毒感染的症状及预防
    心理导读:从美国和全球的调查结果来看,HPV最普遍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HPV是人类乳头状病毒的简称。目前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了此种病毒。每年有近620万美国人新感染生...
  •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始末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始末
    心理到:南方周末2013新年献词错误百出,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习李新政带来普遍赞誉和重提宪法权威的新形势下,这一公共事件似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其可能性的...
  • 心理资讯:游客为拍照拼命摇树 心理资讯:游客为拍照拼命摇树
    心理导读:福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5名女游客为拍到桃花雨,竟然使劲摇晃树枝让大量花瓣随之飘落。当有游客上前阻止时,大人回答花总是要落的。 ---www.tspsy.com 心理咨...
  • 美国研究者称艾滋病有望被治愈 美国研究者称艾滋病有望被治愈
    心理导读:迄今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某位艾滋病患者已经被治愈了。我是指,到我说话的现在为止。 ---www.tspsy.com 美国研究者称艾滋病有望被治愈 2006年,柏林一家医院里发...
  • 快速练就肌肉男的终极教程 快速练就肌肉男的终极教程
    心理导读:健美训练重的增肌方法其实没那么复杂,不用订那些专业的健美杂志了,要想迅速长肌肉,看看本文给出的10条建议吧。---www.tspsy.com 快速练就肌肉男的终极教程 练...
  • 丧子之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丧子之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心理导读:独生子女家庭从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养老功能比多子女家庭要相对弱小,而且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具有风险家庭的性质。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具有唯一性,缺乏起...
  • 小女孩观看恐怖片后跳楼 小女孩观看恐怖片后跳楼
    心理导读:一位父亲津津有味地在家看恐怖片,却没注意这吓坏了一旁的5岁女儿,当父亲离开后,受惊吓的女儿竟从楼上跳下来,好在是二楼,只是大腿被摔骨折。 事件起因: 7日...
  • 女人如何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女人如何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心理导读:你在本质上是一个灵性的生命体,通过与肉身的结合在地球的物质实相中展现自己。灵魂与肉身--灵魂与大地--的结合点就是你的情感中心。你的灵魂以情感为通道在地球...
  • 替女代孕:人工授精还是试管婴儿? 替女代孕:人工授精还是试管婴儿?
    心理导读:美国49岁母亲替女儿代孕生下孩子,事件一出,中国网友们纷纷围观,并有人提出疑问:这孩子,到底应该叫生下他的人妈妈还是外婆?今天科学姐来分析下这个到底该咋...

热门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