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来访者情绪失控咨询师该怎么办

责任编辑:tspsy-沐沐  发布于2022-11-26 20:36   浏览次  
  心理导读:分离可以被认为是处理无法忍受的威胁性想法和情绪的认知加工过程,通过不允许这些想法情绪进入意识层面。个体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中性或者是安全的事物上来完成分离,作为那些威胁性的、痛苦的事物的替代选择。   ---www.tspsy.com
 
咨询关系失控时咨询师该怎么做

来访者情绪失控咨询师该怎么办
 
  有人认为,心理咨询代表着一个独特的、无价的、有关复杂社会生活的一种支持的形式,它通过建立起一段关系,提供一个无须承担责任的安全空间,让来访者去反思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前面我们检验了,创造一个这样的空间所需要的东西,然后将这个咨询空间用于不同的咨询目的。现在我们要考虑一些涉及维持咨询空间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关系到威胁其完整性和功能性的问题。
 
  对于一个技术娴熟的咨询师来说,能定期监控咨访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识到任何对咨询空间建立的威胁的可能性是很重要的。
 
  为了能够以关爱和负责的态度回应来访者,任何处于咨询角色的人应该对应对困境的策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出于这个原因,提供咨询关系的准备工作应该总是包含解决“最糟糕的个案”场景的过程,这样的话咨询师就能准备好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困难情景。在这些情况中,求助者可能处于他们最脆弱的时候,因此,咨询师对他们将要如何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至关重要。
 
  由于篇幅的局限性,可能无法提供一个涵盖所有可能被用来处理这些情境的策略清单。在很多情况下,组织机构在处理困难的问题时都有自己的协议,这些协议将利用当地可用的资源。比如,一个更有经验的同事的即时加入。
 
  任何形式的助人机构中都可能出现自杀行为和暴力行为。在自杀意图或暴力意图出现的情境中,咨询嵌入在其他专业角色中的从业者应该能够运用在其工作场所已经实行的程序和协议。然而,还有一种与咨询的联系更为紧密的危机,可以被定义为“失控”。这种情况发生在个体在探索一个有强烈情绪内容的生活问题时,达到变得被恐惧淹没使得其无法继续参与理性对话的程度。这就好像个体的心理加工过程关闭了,来保持自身的安全,并变得与他人心目中的“现实情境”脱离接触和联系。在咨询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失控”主要有三种形式:
 
  惊恐发作
 
  分离体验
 
  幻觉和妄想行为
 
  这些现象中的每一种都使得咨询任务很难或无法继续进行,因为有效参与这些任务需要一种对他人做出反应和参与某种合作性会谈或对话的能力。当个体“失控”时,他们从与他人的谈话中逃离,并且很大程度上集中于自己内心体验的某些方面。
 
  惊恐发作与一系列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的个体体验到高水平焦虑时的反应有关。典型地来说,当个体感到被困住、被隔绝且没有逃脱的可能时会引发恐慌发作。这可能发生在电梯、飞机、或任何其他封闭的空间里。在咨询过程中,个体也许会有一种正“处于危险之中”或者处于压力中的感觉,这就很容易使个体经历这种体验。在惊恐发作中可能发生的是,来访者开始有被困住、无能为力的想法,然后转而触发身体“逃”的反应,特点是伴随快而浅的呼吸。这种生理活动很快会诱发一系列其他的身体症状,比如手和胳膊发麻如针刺、胸口发闷和眩晕感。之后个体又会越来越关注这些症状,这被他们体验为是高度警戒的状态,并且产生出更高水平的失控的想法,甚至将要死去的感觉。反过来,这些想法和失控要死的意象又会导致更快更浅的呼吸和更多的生理症状。惊恐发作是一个会导致失去意识或者真正逃离反应(个体逃跑,或尝试逃离)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个体随后会被驱使着回避会触发发作的情境,并在被要求进入那个情境时感到更害怕。有几个容易获得的关于惊恐发作管理的资源,这些资源对咨询师和求助者都很有价值。
 
  分离可以被认为是处理无法忍受的威胁性想法(比如,极度痛苦的记忆和创伤性事件的记忆)和情绪的认知加工过程,通过不允许这些想法情绪进入意识层面。个体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中性或者是安全的事物上来完成分离,作为那些威胁性的、痛苦的事物的替代选择。通常有两个过程能使个体这样做。第一,个体也许会企图停止呼吸,这会隔断他们对感受到的东西的意识,并几乎使时间“停止”。第二,个体也许在头脑中寻找一个影像来注意,或许将注意力集中在房间中明显没有意义的事物上,比如角落的暖气片,或者是个电灯泡。从咨询师的角度看,来访者将被体验为是“已经离开了”——他们表现得就像听不到咨询师在说什么,也几乎意识不到咨询师的存在。这种形式的一种相对不那么极端的变式是,个体通过转变会谈话题来应对威胁性的想法和情绪——从咨询师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被体验为是一种会谈中连贯性和一致性的缺乏。
 
  幻觉和妄想可以被看做是个体发展出来的应对持续的超乎想象困难和压力性的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方式。似乎所发生的是,这些想法和情感会组成个体听见的声音、看见的想象中的人或物,或者其组织生活的信念体系。
 
  (编辑/psy898-欣欣 | 来源/心理氧吧)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深度解析母子乱伦的动机 深度解析母子乱伦的动机
    心理导读:狭义的乱伦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广义的乱伦除了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之外,还包括和有血缘关系的血亲之配偶发生性行为。 ---心灵花园 ...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


电话:15232608868

微信:joelychou

Q Q:1374550583

Q Q:2363639583

Emall:tangshan@tspsy.com

地址:唐山站前路188号金凯悦商务中心A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