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专题 > 经典案例 >

荣格所说的大母神指的是什么?

责任编辑:tspsy-念暖  发布于2021-11-02 16:22   浏览次  
  心理导读:一个新生儿的前意识心灵并不是一个空空的容器,在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往里边注入任何事物。正相反,它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严格规定的个人心灵实体,它显得含混不清,那是因为我们无法直接地看到它的本来面目。但是当心灵生命开始以可见的形式展现的时刻,人们不得不对它们的个别特性视而不见,那也就是隐藏在它们后面的独特的人格特征。  ---www.tspsy.com
 
荣格所说的大母神指的是什么?

荣格所说的大母神指的是什么?
 
  大母神的概念属于比较宗教学的领域,包含着众多类型的母神。这个概念本身没有得到心理学的直接关注,因为大母神意象的形式在心理学实践中很少遇到,仅仅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会触及。很明显,这种象征是母亲原型的一个生物。如果我们冒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大母神意象背景的话,那么更具包容性的母亲原型一定是我们讨论的基础。尽管在此阶段用长篇大论来讨论原型概念没有必要,但对其基本性质作一些初步说明还是合乎情理的。
 
  从前,柏拉图赋予“理念”(idea)极高的地位,并认为它先于万物而存在,尽管世人对此有些异议并遭到亚里士多德的批判,但理解“理念”这个概念并不是太过于困难。“原型”绝不是一个现代词汇,奥古斯丁以前的时代就已经使用,而且与柏拉图使用的“理念”也基本同义。大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的《赫姆提卡奥义书》里,上帝被称为原型之光,表达了上帝是所有光的原型这个思想:即便是说,上帝高于并且先在于所有的“光”现象。如果我是哲学家,我会继续柏拉图式的探索并宣称:“在天外的某处,有个原型或者原始的母亲意象,它高于并且先在于所有的母性现象,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包含所有与母性有关的现象。”但我是一个经验论者,并非哲学家。我无法预先假定我的一些特殊性情,还有对智识问题的个人态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很明显,只有哲学家才会钟情于此假定,他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性情和态度是普世的,并且如果能够避免的话,他会对“个人因素”决定了他的哲学这一事实视而不见。作为一名经验论者,我必须指出,有一种倾向认为,观念是一种实体而不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有人可能会说,由于纯属偶然的因素,过去二百多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假设“理念”绝不仅是名称变得不得人心甚至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有人继续像柏拉图那样看待理念问题,将“理念”的“神圣非凡”(即形而上学)要素关联到不能被证实的信仰和迷信领域,或者好心地留给诗人去讴歌,那么他一定会为他的不合潮流付出代价。在这个普遍而古老的争论中,唯名论再度战胜了唯实论,“理念”也蒸发成一缕青烟随风而散。这种变化伴随着经验主义的明显崛起,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经验主义的崛起导致了这种变化。经验主义对理智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从那时起,理念就不再是什么先验存在,而是次要的和派生的。尽管事实上理念也是基于具有个人倾向的有限的论题,但新唯名论自然也迅速宣称理念的普适性。这个论题的内容如下:任何来自外部且能被证实的事物,我们都接受而得到承认。这种立场明显是毫无希望的。希腊的自然哲学兴趣在于物质世界以及亚里士多德式的推理,这种哲学在迎战柏拉图哲学时,得了迟来的但却是压倒性的胜利。
 
  然而每个胜利都潜伏着可能战败的隐患。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预示态度转变的种种迹象在快速增长。每一次试图恢复原有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努力都被扼杀在摇篮中,对此康德的范畴论学说相对其他学说的贡献尤为重要。与此同时,这也为柏拉图精神的重生铺平了道路。如果没有形而上学能够超越人类理性的话,那么也不存在实证知识被先验的认知结构所俘获或限制。在《纯粹理性批判》发表后的150年间,有一种信念逐渐取得进展,即思考、理解和推理不能被当作只是臣服于逻辑水恒法则的附属过程,它们是与人格协调并附属于人格的心灵功能。我们不再发问:“这物或那物已被看到、听到、把握、称量、计数、思考和合乎逻辑吗?”而是会问:“是谁在看、在听、在想?”观察和测量的进程一开始就受到“人差方程”(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个批判性的态度随之创造了经验心理学,这种心理学在我们以前的时代闻所未闻。今天我们坚信在所有的学术领域,心理的准备状态对题材的选择调查的方法、结论的性质和假设与理论的形成都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我们甚至认为康德的人格特征是他写成《纯粹理性批判》的决定性的因素。不仅仅是我们的哲学家,就连我们自己的哲学偏好,甚至是那些我们喜欢称之为绝对真理的东西,若未受到危险的损害,都受到了个人心理前提认识的影响。我们大声疾呼:所有的创造性自由都已被掠走!什么?一个人仅仅以自身为出发点在想、在说或者在做,这可能吗?
 
  (作者:C·G荣格 | 来源:荣格文集)
 

来源“心灵花园”为原创,版权所有。本站有部分资源来自网络,转载之目的为学术交流,如因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进行处理。

相关人气资讯 :

  •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女儿想和我发生性关系
    心理导读:从性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幼儿在3~6岁期间都会有一个把自己的异性家长当作性对象的时期。若由于种种原因,性心理停滞不前,不能超越以异性家长为性对象的阶段,那...
  •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心理导读:痛失亲人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之一,早期的适当干预能帮助居丧者顺利渡过悲哀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找到新的生活目标。 ---www.tspsy.com 朋友亲人去世怎么安慰? ...
  •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案例分析:揭秘日本的母子乱伦现象
    心理导读:和国内不一样的是,日本民间或人们私下里对那些不伤害当事人且不危及他人的乱伦事件是保持比较宽容的态度的,这样一来乱伦行为的私密性就不是特别强,不少日本人...
  •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案例分析:母子乱伦引发的思考
    心理导读:母子乱伦源于俄狄浦斯情结,这个希腊传说说的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心理规律,人类在2、3岁左右是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由于与...
  • 母子乱伦,谁之错? 母子乱伦,谁之错?
    心理导读:在浴室里母亲告诉我,我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并让我的手按在上面,还让我看了她的下身并抓着我的手摸了那里,告诉我说那是我的生命之门 ---心灵花园 案例描述: 我...
  •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家庭变故诱发母子乱伦
    心理导读:在大多数乱伦案例中母亲的反应都很类似:她的心理防线开始一点点松懈,对儿子的过激行为往往只是嗔骂,温情的责备,或者默认、容忍,往往都没有严厉地惩罚和教育...
  • 深度解析母子乱伦的动机 深度解析母子乱伦的动机
    心理导读:狭义的乱伦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广义的乱伦除了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发生性行为之外,还包括和有血缘关系的血亲之配偶发生性行为。 ---心灵花园 ...
  •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案例分析:女人为什么会做春梦?
    心理导读:你有没有做过性梦?人们经常在梦里得到非常美妙的性感受,梦幻中的性体验,其实跟性生活本身一样自然又平常。女人为什么会做性梦?性梦会不会导致出轨呢? ---www...
  •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案例分析:为何少女会爱上强奸犯?
    心理导读:你可以说这是重口味,也可以说人脑子坏了,但是事实真正的如此少女遭到警察的强奸后,发现自己怀孕,于是辍学与这个警察同居。这件事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也想不明...